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群 《商场现代化》2009,(20):72-73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我国企业信用缺失,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淡薄、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内部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低、信用信息的市场开放度低。要通过完善法律制度,维护信用秩序;开放信用资料,建立信用数据库;发展资信评估,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推进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市场化管理等措施,健全信用制度,完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超小型的微型企业,对新增就业岗位与对GDP的贡献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信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微型企业建立相应的信用文化体系,提高社会的评价和资信和信用等级,减少社会信贷风险,更好地获得社会各界的财务支持成了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分析政府与社会对微型企业的现行的信用支持不足的现象为出发点,对政府应制定与完善针对微型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微型企业建立的自己特有的信用文化及形成相应财政、税收政策体系,以及其他配套政策和操作原则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企业资信评估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和法制经济,信用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经历了“银广夏事件”、“安然事件”等一系列信用危机后,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用建设仅靠企业自身加强商业道德是远远不够的,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体系已近在眉睫,资信评估作为完善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重要一环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危害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信用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失信现象经常发生,而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征信体系不健全、企业信用的法律约束和保障机制乏力、信用中介服务落后、地方保护主义和部分官员政绩意识不正确是引起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信用缺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破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软环境,使企业运行处于无序状态。为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应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信用担保体系、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监管制度,规范发展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从法律上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5.
张明松  邵铁柱 《北方经贸》2013,(11):121-122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应注重企业信用评级管理的整合,构建专业的评级机构.制定科学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和指标体系要注意到各地经济基础、企业规模、所有制差异等因素.建立资信评级监管体系,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等级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对合作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缺失,暴露出目前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是包括部门构成、目标管理、制度管理、过程管理、管理流程、信用评估、管理的差别化政策、管理的专业化队伍等内容的框架结构。为应对风险,企业应从企业经营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出发,构建企业信用风险体系,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是工商机关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由工商部门包办的评比方式不能适应社会化、市场化的要求,与《行政许可法》是相悖的。因此,上海市工商局果断决策,率先改革,依托协会和信用中介机构的力量,着手构建新的上海企业合同信用评价体系。2001年8月,上海市工商局提出改革“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创建企业合同信用评价体系的构想,并开始组建课题小组,由合同处会同资信评估公司的有关专家,研究设计企业合同信用评价方案。2002年6月,形成了企业合同信用评价体系的设计方案,包括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资源档案制度,是完善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度的关键。要确定一个企业信用程度的好坏,必须制作一个企业合格的信用评估报告,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信用现状,进行信用公示,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档案的基础工作。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进一步完善工商部门对企业的现有档案信息的管理,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建档的范围。企业信用档案应包括三个层面,基础层,即企业的身份情况,它应包括工商部门核准的各种有关企业的登记注册事项,这是企业最重要的基本信息,是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的前提;守法层,即企业的守法情况,它应包…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建设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当前,企业信用缺失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可小视的问题。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产权不明晰、信息不对称、个人信用意识淡薄、企业信用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应加强和完善企业信用立法、构建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立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0.
《浙商》2009,(7):96-96
杭州资信评估公司、浙江众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系浙江省最早专业从事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省内产品使用范围最广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公司具备浙江省和杭州市贷款卡持卡企业的信用评级资格;2006-2007年,连续两年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2005年度杭州市中介服务业示范企业(机构)”及“杭州市2007年度现代服务业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1.
白虹霞  万伟 《商业观察》2023,(32):29-32
在风险管理方面,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是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大数据信用评估方式必然会对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在分析企业信用评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传统信用评估模式下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以及大数据信用评估模式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进而对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为各领域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增加了信用风险。本文首先对企业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再通过提升企业信用管理风险意识、加强资信调查、完善信用管理控制过程、采用信息化技术管理、提高法律意识等五点策略的探讨对"互联网+"时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立黑龙江省科技与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的科技与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着直接融资市场体系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高科技企业获得资金支持不足等问题。应借鉴国外支持和鼓励科技企业的措施,建立黑龙江省的风险投资体系和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信息平台及资信评估体系,以推动全省科技与金融服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马杰  邹晓明 《商场现代化》2006,(23):193-194
马杰邹晓明东华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资信评估是为信用交易提供咨询服务的活动,其发展与信用活动密不可分。本文从资信评估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了资信评估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优势,据此提出了当前我国应从政府层面、评估行业和企业层面加强中小企业资信评估业务,以保证资信评估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蔺楠 《商场现代化》2006,(2):161-162
随着企业信用管理意识的加强,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信用市场的逐步建立,企业面临的是如何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信用评估模式,是借助外部的信用评估机构,还是构建内部自己的信用评估系统,是企业实施积极有效信用管理的必须面对的问题,论文对企业信用评估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沈蕾  卜庆军  陈戎 《消费导刊》2009,(2):130-131
企业信用管理通过系统的客户管理流程和完善的应收账款制度,对企业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增加企业利润、减低企业无效交易成本,促进企业提升自身信用水准,树立良好社会信用形象。但是施工企业信用管理的缺失和不足导致了施工企业自身利益目标受到损害,增加了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文章分析了施工企业普遍未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和人员、缺少信用评估机制和方法等信用管理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信用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企业是市场最基本的经济主体和信用主体,没有良好的企业信用,就没有市场秩序与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更没有社会的和谐发展。笔者提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晰产权关系、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以重建企业信用、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巩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促进和谐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加快构建以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是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完善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落实"放管服"改革和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有关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回应企业诉求的重点和亮点工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加快构建以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是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完善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落实"放管服"改革和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有关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回应企业诉求的重点和亮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是适应全球一体化的需要,是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的必备条件,信用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发展的制度基础。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机制,信用意识淡薄,很多企业面临信用危机,笔者就如何加强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