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态关注     
《上海质量》2008,(11):78-78
《质量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座谈会召开;2008中国国际工博会圆满落幕总成交18.39亿元;本市已基本建成生产性服务业监测体系;上海工业万元产值能耗8年降55.6%;沃尔玛即将对中国供应商执行更严格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到2015年,服务业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生产性服务业质量全面提升.在金融服务、现代物流、高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交通运输和信息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领域,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实施服务质量国家标准.重点提升外包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售后服务、信用评价、品牌价值评价、认证认可等专业服务质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培育形成一批品牌影响力大、质量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上海物流》2007,(4):4-5
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经委、财政局等部门抓紧做好本市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的细化落实工作。 今年以来,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精神,市发展改革委已会同有关部门完成本市服务业发展现状、思路调研。同时,《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和管理试行办法》已出台,各区县申报资金、编制发展规划等材料已陆续上报,目前市有关部门已委托上海投资咨询公司对评审材料进行了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带来的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要素流动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全球价值链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边境内限制措施OECD STRI,构建服务开放渗透率衡量服务业开放水平。选取2000—2014年37个国家的制造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及其结构的影响,并依次分析批发零售、运输仓储、信息通讯、金融保险和专业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有显著的提升效应;区分服务来源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显著增加了国外服务投入;就不同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影响效应而言,五类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都显著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批发零售开放带来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够通过溢出效应和成本效应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本文的结论对中国服务业开放及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正日益成为支配城市经济的主要因素,并对城市经济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北京市服务业发展变化历程,目前服务业在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70%,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的比重也超过60%,北京市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国际大都市经济形态的服务型城市。文章重点分析了北京都市区服务业及各行业空间分布特征:北京都市区服务业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及周边地区,总体上呈"多中心集聚"分布;服务业各行业空间分布区县差异明显,地域分工已经形成;服务业各行业空间布局形态呈现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重点发展的主导性产业,成为许多经济强省的支柱产业。但在一些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新型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本文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动因进行分析,以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省主辅分离试点县(市),张家港不久前正式出台《关于鼓励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年内40家企业主辅分离,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  相似文献   

8.
张厚明 《数据》2010,(4):65-67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在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增强区域竞争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国内外背景,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北京市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布局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北京市近年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创新之举,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采取对策,解决问题。笔者以为,要有效推进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序进行,实现主辅分离的良性化与可持续,必须采取以下对策:一、政府引导,统筹协调在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政府服务,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各级政府应对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分离发展的基本流程,建立主辅分离“行政绿色通道”,为  相似文献   

10.
《上海质量》2006,(12):78-7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质量振兴纲要》的规定,为发挥质量工作在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的作用,促进企业进一步提升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追求高质量的用户满意,上海市质协用户委员会在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各区县行业质量协会以及各质量跟踪站的支持下,由企业自愿申报,依据推荐条件,经讨论决定,推荐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67家企业为2006年“上海市用户满意企业”;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化工部生产的石油苯等41个产品为“上海市用户满意产品”;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承建的仁济医院外科病房大楼等89项工程为“上海市用户满意建筑工程”;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虹桥国际机场公司“温馨通道伴你行”等45个专项服务为“上海市用户满意服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降低碳排放了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方法: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模型对城市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并未产生预期中的碳减排效应,但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碳排放水平;金融业专业化集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以及环境治理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本市或相邻城市均具有明显碳减排效应,而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却显著提升了相邻城市碳排放水平;大城市、中小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与城市规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错配,从而导致其碳减排效应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研究创新:区分了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研究价值: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破解“稳增长、促减排”两难困境,有效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吸纳就业的重要因素。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出发,运用区位商、就业弹性系数、空间基尼系数等指标探究超大城市服务业发展的规律,有以下几点:第一,超大城市服务业产值及比重逐年上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第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逐渐扩大,各超大城市专业化优势显著;第三,北京市和深圳市各区县的服务业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整体上呈现出由核心向边缘扩散的特点。而针对我国超大型城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制定合理的规划政策;扩大城市开放度,提升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13.
《江苏企业管理》2010,(3):42-43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现对我市推进服务业从工业企业中分离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上海物流》2007,(4):3-3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市经委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1、启动建设覆盖全国150条道路专线的陆上货运交易中心等10个本市重点物流项目,推进长发集团与常州市国际物流项目合作正式启动,可的无锡市5000平方米冷链物流中心建成运营,可的购得佳宅配物流在浙江省的服务网络建成开通,安吉天地物流信息平台为长三角70多家汽车物流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5.
小向 《中国就业》2014,(11):11-11
正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满足中间需求,为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从服务对象上来说,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提供服务,而不直接向以消费性服务为主的个体使用者提供服务。因此,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中间性投入而不是最终产出,其服务对象是生产者,不是普通消费者;从服务功能上来说,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过程产业,其服务是满足其他企业和组织的中间需求,便于进一步开展生产和商业运作。因此,它能够促进其他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上海物流》2007,(2):31
上海东昌西泰克现代物流管理有限公司是上海东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西泰克公司等多家中外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一家合资企业。公司在国内开创并导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理念,为我国大型制造企业的管理流程再造和“非核心业务”外包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两部门模型,分析工业化不同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的演变,并对影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区域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呈现互动发展关系;中部地区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性较弱,尚未形成互动发展的格局;西部地区的制造业不发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两者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最低。因此,各区域应根据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东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明确政府职能,促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中部地区应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优化服务业结构,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西部地区应跨越重工业化阶段,着力发展轻工业、生态农业和服务业,建设具有西部特色的以中小城市为主、大城市为辅的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标:考察我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关系。研究方法: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工业行业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存在显著但非对称的双向互动关系,大致呈现从东部向中部再到西部的阶梯型衰减趋势;而且,前者对后者的拉动作用要小于后者对前者的推动作用,两种作用间的落差亦由东向西递减;此外,从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来看,这种双向产业互动主要发生在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部门,其他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间的互动发展程度不高。研究创新:将先进制造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在考虑行业异质性和内生联立性的基础上,单独考察其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价值:有利于纠正目前对我国产业互动发展的低估,对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协同发展,振兴实体经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3~201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Krugman专业化指数"等指标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视角揭示了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演化特征,并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对本地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3年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差异化程度得到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指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上升趋势;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三个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地域分工模式符合中心地理论特点,呈现等级规模结构,而金融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地域分工相对分散,地方化程度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中心城市分别在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商业服务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差异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且地区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会将市场范围扩散到邻接城市,抑制邻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谷宇  刘平洋 《企业经济》2012,(5):106-109
选取湖北省1990-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数据,利用乔纳森协整检验方法对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其中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对湖北省GDP增长的贡献最大。文章最后提出了优化其内部结构、加快服务人才培养、扩大开放程度以及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等加快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