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作为“数字的一代”,是网络流行语生成和传播的主体。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变异,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可以满足青少年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找到群体归属感,并为青少年提供一种参与社会的途径。同时,这也是青少年亚文化的映射。在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了解并探究网络流行语,及时洞察青少年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变化,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用创新的方法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通过优化网络环境,引导青少年在网络流行语带来的价值冲突中提高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判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也传播着人们的心理。网络语言也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流行起来,成为语言文化中的一部分。近几年来,众多网络流行语衍生出来,例如"给力"、"雷人"等,它们不仅成为青少年们的口头语,而且被广泛用于报纸、新闻媒体中。图式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作为网络流行语传播的一种重要传播途径。本文试从图式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所谓的流行语,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表情符号、汉语、英语等,网络流行语可以说是一种新的语言变体,在概念整合理念下,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对网络流行语的特征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加强网络流行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21世纪网络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交流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流行语具有新颖活泼、时尚简约、生动幽默、个性十足等鲜明特性。本文结合这些特性探究了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网络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而价值作为一种文化、语言、观念、信仰和行为的融合体,同样是一种模因——价值模因。网络语言的传播过程也是价值的模仿、复制和传播过程,在价值模因的作用下,网络流行语过度的"无厘"则会扭曲和颠覆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不利于那些价值观尚未形成以及价值观形成而尚未巩固和完善的当代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网络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开放自由的条件,网络流行语以其时尚,快捷的特点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旨在以2009年最受欢迎的流行语之一"杯具"及其衍生词句(杯具家族)为例,探讨网络流行语在词语的语音、语义和语法等方面的变异现象,揭示了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语言变体,具有超越语义特征之外的文化内涵。本文将翻译目的论引入网络流行语的汉英翻译,对其翻译策略进行探析,向渴望了解当代中国语言文化的外国友人有效传递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虽然互联网进入中国时间不长,但网络流行语却早已大行其道,受到大学生的一度青睐。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了解程度很高,并且随学历递增,而他们的渠道主要是微信、QQ等即时通讯;虽然大学生广为使用网络流行语,但他们主要用于网上聊天与日常聊天;他们认为网络流行语是语言朝新方向发展的一种趋势,使消息传播得更加简洁与生动,其精华部分是可能最终被保留下来并成为正式语言一部分的;但对其消极影响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支持政府对其引导与监督。这呈现出大学生群体对网络流行语的整体态度,期待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行语反映了当今社会和时代的变迁,是汉语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翻译理论对分析和研究网络流行语中包括的实时语义和文化因素的处理,以及翻译的规范和技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具有独特的语言结构与产生机制。本文通过分析大量网络流行语,从隐喻象似性角度出发,阐释其来源、特点及其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1.
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青少年社会生活中不可分离的精神支柱 ,青少年的政治、价值、道德取向转向了来自于网络不断地创造出来的、未来社会的神话 ,这些“网络神话”———网络文化令我们青少年一代心荡神怡。面对这些神话 ,我们发现 ,应该放下鼠标认真想一想 :网络从哪里来 ,什么是网络文化 ,它对我们青少年一代带来什么影响 ,我们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2.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为我们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容易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越轨行为。青少年作为网络的庞大目标群体,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网络越轨行为。本文以青少年作为网络越轨行为的主体,界定青少年网络越轨的主要类型,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指导,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成因。针对这些成因,提出相应的社会对策,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逻辑辞典》将生态语言学定义为"在人种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这些领域中对语言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动态表达形式的体现,是一段时间内网上广为流传的热词和热语,是社会人文环境变化的显示器。本文收集了2008至2015年的网络流行语为语料对象,运用生态语言学的观点,如语言多样性、动态性等特征对其进行探究,研究结果为网络流行语的多样性符合语言发展的生态原则,应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积极促进其成为汉语体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犯罪学视野下的青少年网络被害是指青少年因接触网络而受到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它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与一般网络被害不同的特点。造成青少年网络被害既有社会的原因,又有家庭的原因,还有被害人自身的原因,因此,要防范青少年网络被害,还是要从社会、家庭和青少年自身等层面上寻求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青少年社会生活中不可分离的精神支柱,青少年的政治、价值、道德取向转向了来自于网络不断地创造出来的,未来社会的神话,这些“网络神话”-网络文化令我们青少年一代心荡神怡。面对这些神话,我们发现,应该放下鼠标认真想一想:网络从哪里来,什么是网络文化,它对我们青少年一代带来什么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6.
所谓网络流行语,就是人们创造的并在网络上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网络流行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近几年,人们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群体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针对这一现象,运用系统功能语言下的评价理论,对2011年和2012年期间的部分国内热门网络流行语进行了积极话语分析,以帮助人们认清其背后所隐含的积极含义,对其形成一个客观而正确的认识,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像任何科学技术一样,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成长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并提出了防范其对青少年的危害而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网络有两面性,它对青少年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都有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应针对青少年的不良网络道德心理加强正面引导和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推广与普及给青少年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在拓宽青少年认知结构空间、促进其情绪宣泄和培养青少年多元价值观的同时,也容易导致青少年认知能力迷失、人际关系淡漠、生活意志丧失、抑郁、焦虑、敌对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我国当前在青少年网络心理问题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着禁止青少年上网、只进行德育训诫、重治轻防和治疗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等问题。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应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预防机制,开展网络心理教育,注重法制教育、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并提高青少年网络心理疾病治疗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园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模因来源非常广泛,影视歌曲、学习环境、网络生活、时事新闻、高科技等元素是其重要模因来源;其载体主要是网络和手机;其表现形式分为仿拟模因、谐音模因、析词模因、转类模因。研究大学校园里的模因现象,旨在透过语言洞悉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特点,探究大学生流行语与社会文化生活的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