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财会字[1999]35号)(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下发后,有的地方和部门来电来函询问有关具体会计处理问题。经研究,财政部现对公司执行“补充规定”具体操作中有关问题答复如下:一、问: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以下简称“境外上市公司”),因扩大了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是否可以采用追溯调整法?答: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境外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其计提方法、提取比例等由公司自行确定。按照财会函字[1999]11号及补充规定的要求,除了…  相似文献   

2.
新 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 :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 ,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 ,提取比例等由公司自行确定 ,提取方法一经确定 ,不能随意变更。如需变更 ,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其他上市公司也可按此规定执行。此规定意味着我国所有的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的选择和计提比例的确定上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在会计实务中 ,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主要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法三种。从三种方法的操作上分析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赊销百分比…  相似文献   

3.
1999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均应按《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提取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并规定按《补充规定》变更相关会计政策的,应采用追溯调整法。同时还规定,  相似文献   

4.
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对于公司盈余来说,具有明显的调节管理效果。现行资产减值会计制度相较于旧会计制度下的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更为审慎与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原有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在方法处理上计量操作不够明确的界限难题,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值对象模糊化问题,本文基于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变革前后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比较分析,明确了现行制度在控制盈余管理行为方面仍然存在的漏洞。  相似文献   

5.
赵敏  甄颖 《财经论丛》2008,42(1):71-77
本文重点考察上市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具有扭亏为盈、洗大澡动机的公司进行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金额和幅度高于其他公司;新会计准则实施前最后一年(2006年)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情况与2004年和2005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冯骏 《国际贸易》1996,(6):33-38
1996年1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B股市场法制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规定》也是规范我国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俗称B股公司)的重要法律文件。其实施生效不仅有利于吸收大额外资项目投资,也有利于吸收海外小额投资,甚至海外游资,同时有利于有效规范我国数十家已在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运作经营和依法推行现代公司制度,提高公司效益,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我国会计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世贸组织 ,意味着我国企业要遵照国际惯例开展贸易活动 ,会计作为企业间贸易交往、国际间通用的商业语言 ,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将通过中美两国会计差异分析 ,探讨为迎接“入世” ,我国会计领域如何调整和改革 ,以提供更加有效、可比的会计信息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一、中美会计计量比较分析(一 )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比较美国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时 ,允许企业根据历史经验自行确定计提比例。我国规定除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可自行确定计提坏账准备金的方法和比例外 ,其他企业均采用应收账款…  相似文献   

8.
十六、新制度中,坏账准备的核算有何变化?答:新制度中,关于坏账准备的核算,与旧制度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是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和提取比例发生了变化。旧制度规定,企业应按规定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提取比例一般为3—5‰,计提方法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由于目前企业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很多,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很大,旧制度规定的计提比例和计提方法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导致企业虚增利润,使报表阅读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因此,新制度规定: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坏账准备的提…  相似文献   

9.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处理补充规定的通知财政部财会字「1996]11号最近,一些上市公司及有关部门询问上市公司有关会计问题。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现就有关会计问题补充规定如下:一、关于在香港地区以外的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  相似文献   

10.
张琳 《中国市场》2013,(38):77-78
2007年财政部出台并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相关会计制度和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旧准则中相关规定的缺陷,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但是,新资产减值准则仍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而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操纵利润的空间。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动机和途径,据此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新资产减值准备准则以有效防范上市公司利用其进行利润操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馨艺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4):163-164
阐述了资产减值会计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我国与国际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比较,并且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与经济后果的分析认为,资产减值并未完全沦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经济因素与稳健性因素都将影响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过程中 ,运用政策给予的选择空间进行有目的盈余管理的现状 ,系统地分析了在实施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并从会计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与深化会计制度改革方面提出了一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可以说达到了其出台的初衷--强调了会计的谨慎性和稳健性。但所始料未及的是,由于缺乏操作性和规范性,反而成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一个重要手段,造成了会计信息的更加失真。一、资产减值准备规定的非完善性,是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根本原因会计制度规定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可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及单个投资项目三种方式提取,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应以单项投资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初步建立了资产减值的理念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但规定简单,缺乏细致的解释。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利用现行会计制度中的不完善来操纵会计利润,为达到自身目的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随意调整的行为愈演愈烈。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发生了重大变革。现探析新资产减值准则与现行会计制度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了2011年到2014年的A股上市公司,并分为巨额盈利公司、微利公司、巨额亏损公司三类。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A股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与利润操纵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判断具有不同利润操纵动机的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情况。得出结论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并没有成功遏制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现象,而且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对上市公司利用其操纵利润的制止现象不明显,上市公司仍有很大的利润操纵空间。  相似文献   

16.
刘霞玲  程呈 《商场现代化》2006,(26):172-173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避免制度性虚盈实亏,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为经营者的审慎经营以及投资者的谨慎决策提供可靠和相关的信息。长期资产(包含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是《企业会计制度》实施后要求反映的项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均按单个项目计提,但是很少有市场参考价值作为计提依据,这在客观上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企业既可以通过少提资产减值准备掩盖风险、虚增利润,也可以通过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利润或加大亏损。目前,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实…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以财会[2004]2号文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全国小企业从2005年1月1目起开始实施。本文就《小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两个制度在会计核算上的差异进行探讨。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要求企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八类资产损失计提八项减值准备是《企业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对财政部会计司关于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的研究分析,试图证明新资产减值准则已得到了较好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新准则并没有杜绝上市公司利用部分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00]25号文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关于资产减值的若干规定是新会计制度的重大突破之一。在此,本文拟从企业会计人员实务操作的角度,对如何进行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进行一些探讨。一、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记录 (一)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转回企业应于期末对8项资产(即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应收款项、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确认、计量和记录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即提取各项资产减值  相似文献   

20.
一、资产清查的处理。《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小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生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时直接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简明扼要,与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内容相符。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小企业会计制度》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款项计提跌价或坏账准备,不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