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粤西湛江拥有多岛资源,利于发展滨海旅游产业。东海岛旅游度假区未能很好地开发岛上资源与人文特有的优势,其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因此,本文提出重构东海岛旅游度假区,通过分析东海岛旅游度假区的现状,针对基层管理组织松散、资源闲置、综合服务区单一、游玩配套设施滞后等不足提出构想,以实现滨海、人文资源的有效结合。打造具有东海岛本土特色的旅游休闲区,使其发挥出滨海旅游经济的效益,成为推动湛江经济发展的一支分流。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岛旅游业是现代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将在海洋经济中形成一个新的海洋产业。本文结合獐子岛旅游业发展现状,对獐子岛旅游业经进行了动力与劣势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了休闲渔业旅游、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控制等方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海岛开发在我国当下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涠洲岛开发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加强规划引导、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提升开发档次、创新管理体制、加强资源保护等五个方面,加快推进涠洲岛旅游开发,以期对当前广西其他海岛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海岛文化及海岛旅游等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内外海岛文化及旅游发展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进行系统归纳及总结,得出:(1)国内外研究内容与侧重存在显著差异;(2)国外的研究偏重于旅游开发对海岛文化的互动影响;(3)国内的研究多偏重于在多学科角度下的海岛文化理论研究;(4)国内外关于海岛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研究共同反映出发展海岛旅游要充分利用海岛文化,解决在海岛开发活动中因人地关系演变而引发出的种种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海岛旅游具有强烈的季节性、脆弱性,因此应当根据辽宁省自身海岛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发展辽宁省海岛旅游的相应对策。辽宁省应当进行区域旅游协作、深度挖掘地方海洋文化、突出地方特色,积极开展辽宁省内各沿海城市的海岛旅游联合开发,同时注重同临近省份的旅游协作和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从国内外比较和优劣势分析来看,广西涠洲岛是北部湾旅游示范项目,泛北部湾国际旅游的重要节点和优先发展区,具有一流的休闲度假资源条件,涠洲岛的开发已纳入国家战略。涠洲岛发展旅游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基础设施滞后,同质竞争带来的威胁。要将涠洲岛打造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海岛",就要实施"高端定位、旅游统筹、对接国际、南湾突破、创新示范、生态持续"的开发战略举措,高标准打造休闲度假海岛。  相似文献   

7.
游客体验对目的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将从蚂蜂窝、携程网收集的平潭游记文本信息进行分析,依照旅游六大要素对样本网络游记进行梳理,通过对游记文本内容的分析,了解游客的旅游形象、体验和评价,得出海岛旅游体验的特征。基于体验性与本真性的视角,研究对为海岛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开发与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旅游业转型升级时代的到来,我国面临新一轮旅游开发热潮,开发重点开始转向海滨、海岛等生态脆弱和敏感地带,而原有的常规旅游产品无法满足新一代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主题旅游孕育而生。近年来参与探险旅游的人数在我国呈高速增长,“自助游”、“驴友”成为一种时尚。先对海岛探险旅游的概念及特征进行界定,分析了海南海岛探险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对海岛探险游客偏好与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不同性别、年龄、经验的海岛探险游客的偏好差异,最后提出了体验管理设计启示,为海南等海岛型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烟台滨海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只有蓬莱景区形成了旅游优势区,其他诸多的景点因资源、区位条件等因素,没有达到相应要求而形成了旅游非优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海岛型非优区资源的评价体系,以烟台养马岛和芝罘岛为代表,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个景点的资源赋存情况进行分析。结论是两者都具备较高的资源吸引力,资源开发上的欠缺是致其成为非优区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加强基础服务设施、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统筹规划力度,挖掘和利用好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旅游非优区海岛旅游资源,促进烟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外海岛旅游开发经验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是海南发展的新起点,使海南发展目标紧扣国家发展战略,为海南赢得更大发展空间,为中国旅游产业深化改革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而借鉴世界一些已经成熟发展的海岛旅游经验来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可以少走弯路。本文着重分析世界著名海岛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得出了一些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AHP法,对江苏省洪蓝镇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旅游资源价值的权重最大,其次为旅游景区环境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调控对策,以期为决策者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存在互动机制。一方面,旅游产业结构效应影响了城市化动力机制,集聚效应则促进了城市外部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化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特征和地域特征;另一方面,城市化促进了旅游发展所需要素资源的聚集与流动,为旅游产业集聚提供人力资本保障,还为旅游企业提供创新的源动力。以深圳华侨城的旅游产业发展和城市化互动关系佐证了这一理论,茕认为建立二者之间切实可行的调控模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能为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古镇游作为四川特色旅游的一个新的亮点,在开发上应该注重区域合作,在一定范围内连接成为一条特色旅游线路。主要探讨如何将成都西郊的崇州市街子镇、大邑县安仁镇和邛崃市平乐镇进行旅游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整体的旅游形象,从而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希望这种结合方式也会对四川其他特色旅游线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磁器口古镇旅游功能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旅游功能要素,旅游功能提升的保障以及旅游功能提升的威胁,提出磁器口古镇旅游功能打造的思路及方法,以促进磁器口古镇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边缘型古镇在明星景区的遮蔽效应之下,其旅游资源的优势将会逐渐消失,为了更好地发挥边缘型古镇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潜力,必须从一个新的角度构建该类旅游市场营销战略。借鉴旅游营销的意境流理论,通过营造良好的意境来更好地塑造芙蓉古镇旅游的整体形象,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营销理念与定位,以此冲破张(家界)、凤(凰)两地的旅游遮蔽效应,从营销4P(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理论入手,制定出适于芙蓉古镇旅游市场发展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常州环球恐龙城为例,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旅游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对态度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之后,旅游地居民的经济影响感知、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和环境影响感知对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对比发现,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对态度的影响效应较大。该研究拓展了人们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时为旅游地开发和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小城镇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城镇化和旅游业两大经济热点催生城镇旅游业态,刺激了人们对城镇旅游的焦点关注和研究热潮。21世纪初,中国城镇旅游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而崛起,城镇旅游研究达到了一个历史高潮。城镇旅游在国外并没有独立的研究地位,主要游离依附于城市和乡村旅游之中。由于小城镇在中国城市体系中的重要性,城镇旅游在中国天生具有独立的研究地位。综观中国小城镇旅游研究,城镇旅游的研究是从城镇分类研究中衍生出来。在城镇旅游效益的研究中,注重其对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研究,并且城镇旅游对中国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有重大的溢出效益。中国城镇旅游研究的重心是城镇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近期慢慢开始关注城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在整个研究中城镇旅游基础理论研究较为欠缺。综述表明,无论是城镇旅游还是其研究越来越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8.
面对大型综合性旅游房地产开发的热潮,回顾了我国旅游房地产相关研究,重点以华侨城和西安曲江新区为例比较分析其2种开发模式构景与借景开发的异同。大规模、高门槛、旅游与房地产的良性互动等方面反映了两者的联系,也体现了大型旅游房地产的共性;同时在区位选择、市场定位、文化主题确立和用地特征等方面2种开发模式存在区别。最后指出了今后发展旅游房地产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衙州市七里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配合深度访谈,分析了当地居民对“农家乐”旅游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对旅游业的态度。结果表明:居民对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环境、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提升当地形象有显著感知。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明显强于负面影响的感知。居民感知最深的是经济影响,其次才是环境和社会文化。大部分居民赞同“发展旅游利大于弊”。最后,就改善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提了建议,以期对当地旅游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出现了乡村旅游普遍开花,良莠不齐的局面,针对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本文以贵州镇山村为例,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镇山村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措施,希望能对镇山村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