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寿险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给寿险营销管理工作提出一个重大课题,即如何把握营销之规律,将中国寿险营销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使之永续经营。笔者认为,寿险是经营特殊商品的行业,寿险营销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以“增员和培训、访量的追求和管理制度的执行”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策略,即“增员培训就是发展生产力、访量的追求就是坚持与突破、管理就是严肃的爱”。 下面,笔者从寿险营销队伍管理推广实施“三大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谈一些肤浅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外企业文化》2010,(10):78-80
核心问题:如何增员客户?有何注意事项和技巧?当事人档案:谢欣欣,某人寿保险深圳分公司福田营销服务部,从事保险业近半年。疑难陈述:增员一直是寿险营销的一大课题,对组织的壮大发展十分重要。前几期在贵刊上看到了增员亲戚、朋友等熟人的文章,颇有收益。随着我在寿险行业从业时间的增加,我发现增员对象远远不局限于亲朋好友中,在展业或保单服务的过程中,同样会遇到很多非常适合从事保险营销的客户。  相似文献   

3.
《中外企业文化》2009,(5):64-67
一个坚强有力的营销团队,是现代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有效增员是队伍发展以保证营销目标实现的关键。但从目前保险业界的状况来看,“增员难”、“留存低”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成为制约保险营销发展的瓶颈。行业里不乏这样增员与留存对弈的现象:辛苦增员,但又难以留存,于是再增员、脱落……形成了一个流动性“怪圈”。针对增员和留存的问题,本期侃侃三人行栏目邀请了太平洋寿险东莞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叶学辉、民生人寿江西分公司江西本部总经理成伟明、生命人寿河北分公司邯郸中心支公司总经理朱学军就此问题进行探讨。本期担任嘉宾主持的是叶学辉总经理。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以此类推,不想当主管的寿险营员也不是好营销员,所以每一位寿险营销员都要力争晋升为主管,每一位主管都要向高一职级晋升。能否晋升,除业绩外增员成了关键。如何搞好增员呢?北宋时的水泊梁山起义,从三十六好汉,迅速发展到一百单八将,走过了一条由弱到强,由少到多的发展之路,其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寿险营销在增员时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外企业文化》2010,(9):78-80
核心问题:如何让新人留存?有哪些方法和注意事项? 当事人档案:李岳华,某寿险公司黄山中支营销服务部经理。 疑难陈述:增员一直是保险营销的一大课题,究其原因,是人员的流动性大,造成人力资源的相对短缺。因此,增员并不是最终目的,使其安心留下来,在公司“安营扎寨”,为公司带来业绩,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6.
营销员的去留已成为困扰个险发展的大问题,进入秋季业务冲刺阶段,很多寿险公司为留员煞费苦心,为增员费神劳力,可这种忙碌并没有起到效果。整个寿险业营销员的脱落率高达60%-80%,而且营销员后继力量不足,遭遇增员瓶颈。保险发达地区营销员规模紧缩,上海今年6月的营销员人数比去年底减少了6%。保险营销“靠人吃饭”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对于寿险公司来讲,几乎没有什么比增员与新人留存更重要的事了。但是许多人都感觉增员很难,而且增员之后留存率低。有的寿险公司基本上全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或者大学毕业生,他们一般都在学完各种培训课后就离职而去;还有一些是高级白领或金领,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80%的代理人会认为:寿险营销不可以做一辈子,只不过是权益之计。为什么增员的留存率只有15%-20%。我看: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主管们只顾让属员上单,教授展业“技巧”,拿管理津贴。感受赢的愉悦,却忽视了培育属员对寿险营销的执着与信心,即忽视了帮助你的属员在寿险营销领域营造一个参照群体。  相似文献   

9.
勿庸置疑,自从我国保险行业引进代理人营销机制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个人代理保险渠道已经成为维系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各大保险公司创费创利的生存之本。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个人代理人队伍的组织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增员难、留存难”正日益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心头大患,不少保险公司正陷入“突击增员流失快,日常增员速度慢”的增员“瓶颈”,特别严重的是营销主管增员的主动性和耐心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在寿险的世界里,销售与增员齐飞,成为了保险公司常青的两个主题。然而在规模与保费效益疯狂轮转带来“量”的华章异彩时,核保核赔所对应“质”的把关也正被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所关注。由此,核保核赔人员所获得的培训机会相当高,培训费用也大为可观。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保险行业的市场主体激增,随着部分发展较快公司的纵深发展,机构向下延伸,而绝大多数寿险企业,不管是老牌寿险企业,还是新开张的寿险企业,几乎都无一例外地采取依靠个人代理人营销保险产品制度。而产险企业看到近年来寿险企业由于采用营销员代理制度,实现业务快速、稳健发展,也不约而同、迫不及待地引入了营销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寿险个人营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寿险业经营模式尤其是销售方式的变化和革新:银行保险异军突起:电话营销、网络销售、门店保险等纷纷登场亮相,在不断创新的销售模式中,寿险的个人营销是否还能辉煌依旧成为从业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寿险营销的体制决定了营销员的管理存在盲区。差勤管理是寿险营销团队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课题,关系着营销团队的士气、稳定与业务发展关系。随着银保渠道的瘦身,个人代理渠道理所当然占领寿险营销高地。个人代理渠道中,抓好代理人的出勤率,促使其参加公司的各项会议及培训,是全面提升代理人专业度、诚信度、销售技能以及服务水平的基础路径。差勤管理既要有客观科学的系统方法,又需具备实用、有针对的具体手段。前者通常以制度、规范、理论的形式表现,而后者则主要依据管理者的经验、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团队的基础,没有优秀的人才就没有优秀的团队,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第一步。然而增员问题一直是各个公司、各个团队面临的一个大难题,一方面是因为保险营销的特殊要求,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营销,另一方面保险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营销人才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如何成功增员成了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期我们邀请到的三位嘉宾分别是生命人寿开封支公司总经理朱三碉、合众人寿黄冈支公司溪水营销服务部总监兼经理付丰玲和美亚财险深圳分公司市场部销售经理薛劲,担任我们本期主持嘉宾的是朱三玥总经理!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寿险营销培训兴起,继而如狂飚突起,席卷市场。初始阶段,寿险营销培训曾一度狂热;逐渐降温之后进入冷静期,寿险营销培训进入思考阶段。其中,关于营销培训功用方面的认识,出现了一些极端思潮,尤其是对营销培训与营销业绩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极端倾向。关于这种极端认识,主要表现为:将营销培训当作一种催产素,一种催化剂,希望通过培训立即产生绩效,否则便手执“朱砂笔”,将该次培训圈定。  相似文献   

16.
实践中,许多主管并不是不会增员,细算一下一年当中他有过不少成功的增员案例,但自己手里总是那么十几个人,团队业绩和人力都不见有什么长进,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只会增员不会留员。增得来,留不住,结果增来增去还是老样子。如果说增员是一种能力的话,那么留员就是一种艺术了。既能增得来,又能留得住,才是一个称职的好主管。  相似文献   

17.
1992年,美国友邦将寿险营销引入中国大陆、迄今已经14个年头了。这14年中,寿险营销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寿险行业的发展,因为它不仅仅是大陆寿险业最主要的销售方式之,更是寿险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赢利方式,也因此它对保险行业乃至老百姓的保险意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营销的角度而言,二季度,除了在“四五联动”中侧重于增员动作外,其业务推动强度、销售节奏的掌控难度都不亚于开门红战役,特别是进入5、6月份后,公司都面临着“时间过半、任务过六”的超强压力,影响着业务销售主动权,直接决定着全年目标任务的达成。  相似文献   

19.
从营销的角度而言,二季度,除了在“四五联动”中侧重于增员动作外,其业务推动强度、销售节奏的掌控难度都不亚于开门红战役,特别是进入5、6月份后,公司都面临着“时间过半、任务过六”的超强压力,影响着业务销售主动权,直接决定着全年目标任务的达成。  相似文献   

20.
保险公司的永续经营主要靠的是人,因此,增员已经成为各家保险公司日常工作,因为只有不断地增员才能不断地促进保险公司的发展、壮大,只有不断地增员才能确保营销业务团队不断地发展,壮大,因此增好人、增对人是我们增员的标准.也是增员的基础.这里我把增员技巧总结为“六个多点”,跟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