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王芳 《时代经贸》2008,6(5):17-18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的商誉减值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资产减值基本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就商誉减值理论、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企业资产减值核算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明确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范围,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有关减值测算时的可收回金额、资产升值、总部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及商誉减值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进而提出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商誉减值会计准则(一)商誉减值测试时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资产是否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了减值。  相似文献   

4.
一、新旧准则资产减值的差异 1.改变了资产减值测试的频率。原准则要求企业对各项资产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新准则规定企业只有存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需要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但是对于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以及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相似文献   

5.
吴江龙 《经济师》2005,(6):211-212
文章阐述了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起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资产减值确认、计量与信息披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资产减值的认定 (一)期末必须进行减值测试的资产。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这两类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相似文献   

7.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为了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与以前的规定相比,改变之处较大,新准则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的处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以及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具体问题。本文仅就资产减值变化及实施设想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韩瑞红 《经济师》2008,(9):177-178
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与现行准则相比,新准则在适用范围、确认标准、计量方法、减值转回及信息披露等方面作了较大的改进和完善。文章从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出发,分析了目前资产减值准备金提取的现状,结合财政部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首先分析了资产减值会计的原因及其确认标准;进而探讨了固定资产和商誉减值等资产的确认、计量及实务操作,从中引出资产组的操作,计算确认减值损失;最后对资产减值的披露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敖德萨 《经济师》2005,(11):197-198
文章对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从资产减值迹象、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资产组的认定及商誉减值的测试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执行时的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跟踪了并购事件层次商誉从形成到首次减值的过程,并将商誉减值时间和减值风险分为合理减值和延迟减值两部分,通过使用生存分析模型的半参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合理减值时间和风险无法衡量的问题,实证检验了并购特征中的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与商誉减值及时性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于非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并购时过度自信的管理层会高估并购溢价,对后续期间的商誉减值风险认知不足,进而延长商誉减值延迟时间、降低商誉减值及时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商誉减值及时性领域做出了有益补充,为有关部门完善商誉减值相关准则和制定商誉减值风险管控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