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瑜 《发展》2012,(8):121-121
中医与人文水乳交融,人文教育是中医教育的本质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医教育的过程也就是人文教育的过程。一、中医教育不仅是“成才”的教育。而且是“成人”的教育“成才,就是通过教学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武装学生,使他们掌握中医的理论和技能,服务于社会。成人,就是用人文精神塑造学生,用人文素质提升学生,使学生懂得做人,懂得为人,塑造和完善自己。优秀的人文精神和健全完善的人格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底蕴,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基础”。从古到今,中医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非常重视使受教育者成长与发展,使其人格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效峰 《理论观察》2006,3(1):32-34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应充满浓厚的人文关怀的气息,但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其社会价值和工具价值,不论在目标和价值的定位上、方法的实施上及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需求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人文关怀的缺失。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严峻的挑战,所以重新审视目标价值的定位、创新教育方法、关注受教育者的需求、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实现独立人格的培养,是走出其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教师流动对于西部地区的受教育者来说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但对于西部地区的教师们来说,则是无可厚非的。西部地区的学校或者教育管理部门始终认为教师是他们所有的,是单位所有的。而真正要让教育人才充分流动起来,教师必须首先是社会人。根据目前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教育管理经验来看,只有国家财政负担基础教育的全部投入后,才能保证受教育者得到公平的基础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4.
焦海滨 《魅力中国》2011,(6):196-19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新的语文教育大环境下对语文学科作用的最新、最高的认识。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提高自身人文修养,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能力训练过程中加强人文性渗透。这样,学生在感悟、理解、欣赏、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必将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熏陶。  相似文献   

5.
周慧 《湖北经济管理》2011,(11):124-125
人本主义教育观倡导以促进学习者自我实现为目标,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追求开发其个性、潜能和创造力,并要求教师能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这些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念对推动现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英语有跨学科和人文性的特点,既可以成为通识教育的内容,也可以充当通识教育的手段。整合课程、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方法以及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是促进通识教育发展的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理念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应该具备的教育理念包括: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英语;不同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容、进度和方式应有所不同;让中小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学习英语;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成为积极参与终身学习的楷模;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也能够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苏星运 《魅力中国》2010,(13):143-143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工作者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更要认真细致的分析学生的知识接受特点和接受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其学习欲望,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吸收与消化。因此,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政治教学经验,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可以从教师的角色地位、教学方式与教师的人文素养三个方面进行变革创新,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侯红领 《魅力中国》2013,(23):382-382
在教育发展的今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地理教育目的看,对学生的培养由“知识型”人才的培养逐渐转变为“能力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注重专业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从地理教育内容看,更加重视实践性和人文地理教学。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重视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重视自然地理,也要重视人文地理,克服传统重自然轻人文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张应平 《发展》2009,(4):119-120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实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本文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需要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实际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始终。思想政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  相似文献   

11.
张小平 《西部大开发》2009,(11):173-173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必须紧扣学生未来职业生活,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学生未来职业生活中蕴合的人文内涵,准确把握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涵义,构建高职语文人文教育的框架,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人文知识,养成人文素质,使人文教育具备职业应用性,以人文之光烛照高职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基本解决人的发展、职业需要及两者之间相协调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凤英 《魅力中国》2014,(6):255-255
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造就大批创新人才是摆在每一位英语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3.
徐卫民 《魅力中国》2012,(35):151-151
素质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意志等方面进行整体、统一的基础教育,也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素质教育正逐步代替应试教育,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受教育者的问题其实一直是教育者的问题.他们在未充分认识人理解人之前就已界定了所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真正的教育的实现,孩子的"解放",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下,在人对人的充分理解下实现.  相似文献   

15.
冯苗 《理论观察》2009,(5):18-20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所关注的根本问题之一。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关系的实质是要确立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交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新型关系。这既是人自身发展的迫切呼吁,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还是超越现阶段教育关系的必然走向。教育主体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关系回归生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加强情感交流,这是构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关系的三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模具专业模块式教学的基础教育模块的组成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基础教育模块是由人文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三个子模块组成,三个子模块是根据现有的教学计划将其中的课程进行整合和改革而成。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教育者为中心主导的“教育者主体”模式,即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在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矛盾,就是教育者所教授的社会思想政治要求同受教育者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差异。主体间性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地位的改变,进而影响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内容及教育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禹清峰 《魅力中国》2013,(16):211-211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这样的统一培养目标要求下,怎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使我们认识到教师要考虑学生心理的规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的心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诚信源于教育基础 诚信教育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涉及生活的诸多方面。在诚信教育中,教育诚信处于前沿地位,若教育失去诚信,受教育者就不可能形成诚信品格,诚信大厦也将成为空中楼阁。教育诚信是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和社会诚信的辐射源,有效地开展诚信教育,当关注教育诚信。  相似文献   

20.
胡志彬 《魅力中国》2011,(6):259-259
人文教育在西方和中国都有着重要的渊源和地位,都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人文教育的发展有其历史原因,并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和发展人文教育对我们现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