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春华 《特区经济》2009,(4):296-297
经济效益审计是当今世界审计发展的潮流与方向,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明确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概念、包含内容和特征后,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经济效益审计的相关对策建议。而构建完善的经济效益审计综合评价体系是关键,首先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选择恰当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最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种经济效益审计的综合评价方法,以此来推动经济效益审计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国有企业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定位、评价指标综合以及审计内容落实三方面提出一点提升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白玉林 《中国经贸》2011,(24):251-252
经济效益审计是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核心的审计活动,它的审计方法具有综合多样性、融合创新性等特点,组织实施方法、审计查证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和审计评价方法等共同组成了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体系,内控制度审计、抽样审计技术等应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得到充分重视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经济、效率、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工具.本文从经济效益审计的定义入手,通过对经济效益程序的实施进行讨论,认识了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公示交流促进经济效益审计及时、有效、综合实施的可行性.并进一步进行了完善经济绩效审计策略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顾新花 《中国经贸》2012,(10):265-266
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指施工企业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运用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依据审计标准,就被审计施工项目从投标、中标、组织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的业务经营及管理活动进行审查,收集和整理相关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管理制度的科学有效性以及经营战略的长远正确性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据以评价其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及其开发利用途径,提出审计结论和建议,从而促进或改进施工经营管理,提高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已逐步向效益性审计和管理型审计转变,因此开展施工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也是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易红声 《发展》2008,(8):38-38
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或单位内部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本部门或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核和评价,查明其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提出意见及建议的一种专职经济监督活动。而独立性是内部审计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是其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石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石油企业尚未具有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套较为适用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于加强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内审职能,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石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以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提出了运用经济增加值和平衡积分卡等工具构建石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8.
经济效益审计,是对单位经济业务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与分析的过程。它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价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有关方面的经济责任,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变管理,提高效益。本文即就对医院绩效管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硕 《山东经济》2007,23(3):133-136
效益审计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人、法、技”等多方面的配套建设。效益审计应包括财政资金管理的经济效益、政府部门预算执行的经济效益、投资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各类专项资金使用中的经济效益、领导干部和领导人员经济责任中的经济效益的审计。开展效益审计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加强对效益审计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快效益审计理论研究,尽快建立效益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编制效益审计报告格式模版,制订科学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培训审计人员等。  相似文献   

10.
效益审计是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财务审计形式,具有独特的外延和内涵。它的工作方式是由具有法定资格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通过有关法律、财经法规和制度、各种经济资料和有关的技术经济资料、经营管理活动,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指公众财物的管理和使用,从决策计划执行到管理等所有阶段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分析对比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提高经济效益。国家审计署在2003-2007年的5年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07年要实现“财政财务收入的真实合法与效益审计并重”。由此可见,经济效益审计不仅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方法和运用的效益评价标准,分析了当前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开展效益审计的时间比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标准来规范企业效益审计行为,也没有全面的企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这给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增添了麻烦和困难,潜伏着审计风险。本文针对企业效益审计,提出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仁萍 《山东经济》1994,(4):55-55,64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对经济效益审计同题的探索已逐步展开。经济效益审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审计,众说不一;一是认为经济效益审计是建设性的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的;二是认为经济效益审计是财务收支审计的“延伸”;三是认为经济效益审计从理论上讲是监督,但审计实务又未体现监督,  相似文献   

14.
马红梅 《中国经贸》2012,(18):274-274
本文阐述了油田企业经济合同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创新合同审计方法,全过程参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后对油田企业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经济、效率、效果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作为一种经济监督的工具,审计的最终目的可以说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就企业内部经济效益的涵义、必要性、作用、如何评价、关注方向、实施的关键环节及瓶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霞 《辽宁经济》2006,(11):73-74
内部审计是在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层次不断增加、管理空间不断拓展的情况下,为加强组织内部的管理控制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活动。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以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经营为目的。通过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改善经营,实现价值最大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内容已经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比质比价审计、管理控制审计等方面的同步发展转变。内部审计的目的正从保证资产安全为主向资产增值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原则以及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杨朝萍 《中国经贸》2014,(1):108-108
医院内部控制,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发挥着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医院现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强化内审促进内控的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工作至关重要,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公认的政府外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绩效审计的开展。文章在近几年政府外债项目审计实践的前提下,分析了构建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构架出包含合规性、管理科学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五个方面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所谓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人员应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果进行的审查分析和评价。它应以改善企业管理、挖掘生产经营潜力为目标,树立全面审计的观点,既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控制、监督,又要对生产经营的效果及内涵潜力进行审查,使企业审计工作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那么,如何能够搞好经济效益审计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