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馨慧 《魅力中国》2014,(14):115-115
柳青的《创业史》可谓“十七年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创业史》塑造了一批丰富的人物形象,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徐改霞便是作者运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的一个重要人物角色。她具有富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无论对爱情、对事业。都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本文试图从文本的角度出发。以探究徐改霞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女性自主意识的表现方面以及其人物塑造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史记》和《汉书》是二十四史中前两部,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宏伟巨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则是既《史记》之后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两部典籍在史学价值上可以比肩,但在史家生平,写作背景、编纂体例、取材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史记》对帝王国君、先贤将相和凡夫俗子的外貌描写坚持"实录"精神,文章试图分析太史公如此创作的主要原因在于太史公私家修史、"无征不信"和遭受"宫刑"而发愤著书,并尝试这种"实录"精神对当前文学创作及社会发展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4.
贺雨微  孙肖梅 《魅力中国》2011,(17):255-255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叙事的名篇,司马迁通过单线的叙述结构和细致的细节描写,塑造了历史上将军的典型人物李广,同时利用冷静的叙述风格,既暗舍了自己的悲愤之情,又成功的带动了读者的情感,成功的使李广成为万世景仰的英雄人物。《李将军列传》具有很高的文学性,是人物传记中的杰作。  相似文献   

5.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文学作品。这些传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悲剧人物形象。悲剧人物均以积极思想去面临痛苦与灾难,从而表现出一种顽强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邱馨慧 《魅力中国》2014,(14):114-114
高明的代表作《琵琶记》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称为“南曲之荣”。《琵琶记》刻画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历来广受人们关注。而作为一部旨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作品,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理想化、类型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史记》是中国伟大的历史著作,开创了“不虚美、不隐恶”客观记载了历史的“实录”精神,其对帝王类的人物外貌描写坚持“实录”精神,笔者试图分析太史公如此创作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私家修史、“无征不信”和遭受“宫刑”而发愤著书,并尝试分析这种“实录”精神对当前文学创作及社会发展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8.
“春秋笔法”,是指一种“寓褒贬于记事”的写作手法,在《春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展现,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具有很深远的影响。后来作为正史之首的《史记》就对这一写作手法加以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蕴含丰富并独具魅力的“太史公笔法”。  相似文献   

9.
阿来的《尘埃落定》之所以能在众多描写藏地政治与文化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塑造了"傻子"这个人物形象。本文以阿来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为突破口,分析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以及"傻子"身份所隐含的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在《围城》中成功地塑造了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四个在主人公方鸿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钱钟书通过对这四个女性对婚姻态度形象地刻划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揭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和地位的女性对婚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推动一个作家进行创作的动机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可以看到司马迁的创作动机包括了以下几方面:一是探索历史发展、国家治乱盛衰的变化及其规律;二是歌颂“明天子”和“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三是通过"立言"实现人生的价值;四是通过著书抒发"郁结之意"。探究司马迁的创作动机,将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司马迁和《史记》这部伟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行旅是人类固有的社会文化活动,与文学自古有不解之缘。《诗经》中有描写军旅生涯和羁旅生活的诗句,《离骚》、《史记》是屈原流放湘楚、司马迁游历南北后的巨作;从李白的《行路难》,到刘鹗的《老残游记》,到艾芜的《南行记》,再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都是行旅生涯中浸润人生况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实主义大师曾雪芹的《红楼梦》以及法国现实主义巨匠小仲马的《茶花女》这两部典型作品的比较,反映出中法两国文学中现实主义的佳作光辉,曾雪芹和小仲马两位艺术大师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茶花女》塑造的林黛玉和玛格丽特犹如一对明星,遥相辉映在东、西半球,丰富着世界人民的情感生活。本文试图对这两个人物形象及作品风格等进行比较研究,从中西爱情悲剧中寻找些许积淀着传统文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14.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它们分别刻画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具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和人物。《诗经》和《楚辞》开创了女性描写的新纪元,并为后世女性形象的描写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婧竹  吴颖瑜 《魅力中国》2014,(19):133-133
郦道元的《水经注》既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地理学著作,也是一部生动优美的文学作品,其山水景致的描写清丽雅致。实为卓绝一世的写景佳作,在中国山水文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从峻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修辞技巧、人文景观描写和融情于景四个方面重点分析《水经注》山水描写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李静 《魅力中国》2011,(11):266-266
弗兰茨·卡夫卡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城堡》写于1922年1月到9月,是他的小说中篇幅最大,也最富有卡夫卡特色的一部作品。本文就它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塑造等方面探讨小说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7.
《史记》这部历史巨著同时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著作,它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活生生的历史画面。从《史记》著作中巧用抑扬法、妙用互衬法、善用详略法等,阐述了《史记》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这个典型人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小说真实地再现了阿Q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形象的时代背景,塑造了阿Q的独特性格特征,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人物形象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田岗 《魅力中国》2013,(17):91-91
演员能更好地塑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应该在剧本给予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人物进行深刻的理解。在这方面。我认为了解人物本身的性格在理解人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其更好地塑造出完美,鲜活的人物形象。本文以《三岔口》中“任堂惠”的形象塑造为例浅谈。  相似文献   

20.
裴传永 《走向世界》2011,(22):81-81
民间外交是当代很流行的一个概念,当然也是当代很普遍、很时兴的一种外交方式和行为。西方国家曾有学者经过专门的考察,提出民间外交肇始于数百年前的欧洲。事实上,这个说法是根本不能成立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就明确、翔实地记载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民间外交活动,而这项活动的幕后策划和导演就是孔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