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11,(2):72-72
2007年,佛山成为首批省部产学研合作示范市之一,其辖区禅城、顺德、南海相继成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南庄、石湾、勒流、均安、大沥、容桂镇获准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镇”。在市领导牵头的“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带领下,全市构筑了“一市、三区、六镇”的富有层次的金字塔式产学研基地群。  相似文献   

2.
《特区经济》2014,(10):I0002-I0003
2013年8月,许勤市长率队调研横岗眼镜产业发展情况,并作出“创新驱动、时尚引领、品牌至尊、精品产销”的重要批示。近一年来,根据市、区的部署,横岗街道把“品牌发展”作为一个发展重点,全力推进创建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积极推动横岗眼镜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入人心,全国上下纷纷推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当前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推进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国家竞争力,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调查研究,发现了合作层次不高、合作目标不尽相同、资源共享不够是制约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高新区“一区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政府在高新区“一区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引导作用、企业和产业迈向中高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机制改革、高新区“一区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高新区“一区多园”产学研协同创新综合集成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胡奎 《宁波经济》2014,(11):18-20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是我国新时期重大对外开放战略。着眼国家战略,围绕省市部署,结合区域实际,北仑区代区长、梅山保税港区管委会主任胡奎指出,北仑要以梅山产业集聚区为引领,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沿海新一轮对外开放先行区、浙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浙江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区和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新城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入人心,全国上下纷纷推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当前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推进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国家竞争力,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榆林市是区域性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榆林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引领、刨新转型”战略,把产学研合作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力推进“政府引导、高校主导、企业主体、人才主力、项目支撑、全融支持”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桥梁、企业为主体、校地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榆林市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积极与北京、上海、西安等全国40多所院校合作,  相似文献   

8.
关于推进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应对危机、积极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近年来,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比较深入人心,全国上下纷纷推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当前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推进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国家竞争力,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趋势、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是落实这一战略要求的具体行动。为进一步围绕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做好产学研结合的推进工作,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本文在分析我国产学研结合发展态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11,(3):36-36
“十二五”时期是江北加快转型和提升的战略黄金期。在这五年里,江北要紧紧围绕“构筑三区三城新格局,打造宜居宜业新江北”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发展为主线,坚持新型城市化和产业现代化双轮驱动,大力实施“两江”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引领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品质生活实践区建设,全力构筑甬江新城、姚江新城、慈城卫星城“三城”格局,努力打造宜居江北。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产业》2011,(2):75-75
新会产学研合作示范区由新会人民政府和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于2006年联合建立。新会并不满足于文化名城,更要打造“科技新会”。大力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致力于攻克示范区支柱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带动了示范区企业的升级,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2.
2010年7月26日,广东省政府分别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签订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协议。这是继2005年与教育部、科技部联合推进产学研结合试点工作、2009年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后,广东省再次牵手国家相关部门联合推进产学研合作。至此,广东省“三部两院一省”的产学研合作格局初步形成。此外,《广东省省部产学研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正在加紧制定之中。日前,我们就省部产学研合作五年多来的相关情况及“十二五”时期的产学研合作,采访了省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  相似文献   

13.
推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关键在于深化细化和组织实施,努力使产业集群示范区成为全省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4.
用税收优惠支持企业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慧 《新财经》2007,(4):20-21
一.推进自主创新,在一些领域培植世界级厂商 为推进和实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我国必须在一些领域培植和发展出世界级厂商,并依托这些企业,保持较大的研发投入和较高的产业水准,形成领先的产业竞争力和产业规模。我国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已经培植发展出华为、联想等世界级厂商。在继续促进这些企业再发展的同时,可以在更多领域培植发展一批世界级厂商。具体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5.
箴言 《宁波通讯》2010,(12):18-19
深圳市 深圳今后十年的战略定位是:加快推进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一区四市”的建设。围绕这一定位,“十二五”时期,深圳将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窗口、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着力推进改革创新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社会共享能力“四个战略性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2011,(2):73-73
围绕“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建设目标,珠海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制定实施以《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珠海市产学研合作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全面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核心的政策保障体系,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走出了一条机制灵活、模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产学研合作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十堰高新区按照"特色建区、科技强区、项目兴区、机制活区"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全面实施院校、科研院所与辖区工业企业产学研合作战略,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发挥区域优势,突出产业重点,搭建创新“桥梁”,打造服务平台,努力把十堰高新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带动十堰市乃至鄂西北区域经济科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5年9月.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启动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探索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五年来.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从最初的项目试点,到省部全面合作,再到纳入国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并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广东试点方案》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节能降耗和“腾笼换乌”工作既是一项创新转型发展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事关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可持续发展大局。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今年要完成节能降耗和“腾笼换乌”工作任务,因素非常复杂、形势非常严峻。今年是“十二五”节能工作的改革攻坚年,全市上下一定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盯牢目标,咬紧牙关,下定决心,改革创新,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刘延东强调,推进产学研合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坚持创新、合作、发展的方向,将为企业服务放在首位,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和理论研究,探索长期、紧密、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搭建开放共享的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创新实践,为建设我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