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国企改革步履艰难,是因为背负着太多该死的企业。该死并非一死了之。“如意”休克,为何重现生机?“骆驼”迷路,为何苟延残喘?“关山”沉没,为何有人陪葬? 国企改革大喊大叫十多年,不但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反而越改越走下坡路。为什么? 经济学家找出很多根源:债务重、效益差、冗员多等等,却没有注意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改革背负着太多该死的企业。 其实,过去的改革并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要不也就不会有“兼并”、“破产”、“重组”之类的词汇。然而,这些词汇在理论上用得太多,在实践中却用得太少。企业没到…  相似文献   

2.
北京诺德中心为何“意外”取得热销佳绩?为何诺德中心的落户能令“地处偏僻”的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成为当前北京商业地产的一大亮点?众多投资者、企业舍弃在其他区域购置商业物业的打算.纷纷投资诺德中心,原因又是什么? 两个字信心。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快讯》2012,(16):I0015-I0015
北京诺德中心为何“意外”取得热销佳绩?为何诺德中心的落户能令“地处偏僻”的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成为当前北京商业地产的一大亮点?众多投资者、企业舍弃在其他区域购置商业物业的打算.纷纷投资诺德中心,原因又是什么? 两个字信心。  相似文献   

4.
7月16日中国股市大泻之前,中国央行一月内两度降息,二季度GDP创三年来新低。一些投资者开始担心:到底中国经济有多糟,才会让央行史无前例地连续动用货币工具?不是“糟糕”,而是“比较不错”7月16日“黑色星期一”前,中兴通信、东方航空、苏宁电器、TCL等公司都发出业绩低于预期的预警。而就在此前,央行打开了降息的端口,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当前仍存在两大不和谐问题:在投资一路“高歌猛进”下,内需为何总是“萎迷不振“?在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不断“攻占“国际市场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为何总是“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周刊》2023,(6):14-15
<正>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引发各界关注。为何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之前已经有银保监会,为何还要在此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为何改革方案在金融领域花了那么多篇幅?在全国上下拼经济的关键时期,金融领域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容易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何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为何科技部5年两次重组?在美国竭力打压中国,高科技被“卡脖子”的情况下,科技领域的机构改革能否解决痛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各货币在全球外汇市场的OTC交易量对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人们对其货币选择倾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货币发行国的GDP和人均GDP两变量是人们选择使用该国货币的显著影响因素,同时二者均对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的GDP或人均GDP水平越高,各国投资者越倾向于选择该国货币进行交易,在国际社会中该国货币越受到人们青睐,其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反之,一国的GDP或人均GDP水平越低,各国投资者使用该国货币的意愿越低,对其需求量越小。  相似文献   

8.
叶婷 《宁波经济》2011,(9):48-49
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推出的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人们终于可“一窥”善款的来源和去向。然而许多人依然感到“不解渴”:为何个人捐款去向公开要设定数额“门槛”?历年善款使用情况何时公开?使用效果究竟如何?这一系列问题引发的疑惑是:中国式慈善的透明之路为何这么难?  相似文献   

9.
许霆案由当初的被判无期徒刑骤减至现在的5年有期徒刑,两次判决为何如此天壤之别?尽管法院在判决后“大张旗鼓”地释疑了改判原由,但却难以打消人们心中的疑惑和不解。是被告人变了吗?没有!是案情变化了吗?没有!是涉案金额变化了吗?没有!是法律修正过了吗?没有!那么,为何重审后的量刑,就一下子审掉了那么多年?据媒体的报道,法院对许霆予以从宽处罚的解释主要是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他曾是上海昔日的“公路大王”,却为何突然淡出公众视线?他三年前差点被查,却为何最终逃脱?他主要的投资在上海,却为何被传与浙江方面的牵连更大?  相似文献   

11.
荐书     
《上海国资》2013,(5):104-104
美联储是私人的,还是政府的?华尔街的金融大佬,是不是普通人的敌人?为什么说货币是一个神秘的心理操纵术,每个人都深受它的影响?美联储为何能够执全球经济的牛耳?政府机构遵守什么原则与资本市场角力?  相似文献   

12.
箴言     
就货币来说,我们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余额3月末超过了100万亿元。已经是GDP的两倍了。换句话说,就是‘‘池子”里的货币已经很多了,再多发票子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批判“欧洲中心论”浪潮向国内蔓延,对中国历史上的GDP总量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学界的重视。①从已有研究成果看,以中国历史上的货币(银两)计量的产出大体是可靠的。例如,我们估计1600年中国人均GDP约为4.5两,管汉晖等估计为4.4两;我们估计1840年全国人均GDP约10.8两(当年价格),李伯重估计1820年代华娄地区人均GDP为23.2两(考虑到当时江南地区经济远较内地发达,这种差距也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国资》2013,(5):104-104
美联储是私人的,还是政府的?华尔街的金融大佬,是不是普通人的敌人?为什么说货币是一个神秘的心理操纵术,每个人都深受它的影响?美联储为何能够执全球经济的牛耳?政府机构遵守什么原则与资本市场角力?  相似文献   

15.
当闽赣得益于优惠政策超常规发展时,粤东原中央苏区为何却鸦雀无声、波澜不惊? 一山之隔为何出现“冰火两重天”,一个政策为何在三地有迥异反应?  相似文献   

16.
Q币、饭票与金融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币是货币吗?如果是,它会造成“意外”的货币扩张吗?如果会,它能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茅台迷雾     
茅台作为一家知名国企。领导层的变故为何显得如此诡谲?季克良的“超期服役”.是否与茅台高层权利斗争有关?经常断货、不愁市场的国酒.为何还会出现数千万元的货款难以收回?乔洪被“双规”.是否会引发茅台的一场地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轻松职场     
【让1元变4元】 欧洲某领导人向西方经济学家请教:“我国货币贬值太厉害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货币升值?”经济学家:“首先,在1块钱硬币上打两个眼儿……”领导人:“……啊?好吧,打好了。然后呢?”经济学家:“于是你得到了一个价值4块钱的纽扣。”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透过建立利率货币供应量和GDP的VAR系统,以及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和GDP的VAR系统,进行GDP的方差分解和GDP对利率货币供应量和财政支出的脉冲响应函数,以研究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并结合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从中得到我国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特点.  相似文献   

20.
提问:在谈经济的文章中,有的使用“国民生产总值”,有的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请问,这两个提法有什么区别?GDP指的是哪个?解答:“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都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价值总量的概念,虽然只有一字区别,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在于统计口径和计算原则上,一个着眼于“国民”一个着眼于“国内”。英文缩写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在英文中是GrossDomesticProduct,缩写为GDP。“国民生产总值”在英文中是GrossNationalProduct,缩写是GNP。计算原则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