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珊 《发展》2004,(2):40-40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比2002年净增67万人,达到212万人,6月份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有70%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5%。2004年,全国将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  相似文献   

2.
李慧民 《中国经贸》2009,(18):228-229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综述 2009年虽然已过去了将近一半的路程,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是举步维艰。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于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新华网统计,以2009年大学毕业生610万人,平均每个学生求职申请15份计算,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发出超过9000万份求职申请。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原因,学界说法不同。下面仅以工作寻访理论为基础,浅析大学生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乡镇》2009,(3):48-48
截至2009年3月1日,广东应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为8.45%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获悉,广东即将出台新一轮的就业政策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从3月18日召开的2009年普通高帮助大学生找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4大学生就业将成社会关注热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比2002年净增67万人,达到212万人,6月份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有70%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5%。2004年,全国将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研究员认为,2004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莫荣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现象也是我国教育现状所致。我国既面临市场经济国家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王艳 《魅力中国》2013,(13):27-2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工作全面走向市场,形成了“不包分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高校毕业生在面临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接受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利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原因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559万人,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6%。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初次就业率为74%,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l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往年未就业的,又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广西经济》2009,(1):5-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1月13日表示.今年将力争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左右。对于毕业一段时间以后找不到工作.进行了失业登记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将力争使他们的就业率达到60%。今年还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登记认定制度,力争登记后半年内就业率达到90%以上。今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611万.比去年增加了52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相似文献   

7.
“未到毕业时,先为就业忙”,这是近年来应届大学生就业难的真实写照。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2007年毕业大学生495万,再加上去年离校时还没有就业的120多万大学生,所以,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左右。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本应是社会的“精英分子”,可是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却与之相悖,这不得不引起多方面的焦虑。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09,(5):12-12
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鄞州‘区依托实施“竞争力提升、新农村建设、和谐区创建”三大行动纲领和“幸福民生40条”,加大就业服务和政策帮扶力度,多渠道缓解大学生就业难,2008年2300余名鄞州籍应届毕业生半年内首次就业率达95%,全年共吸纳6100余名区内外大学生到鄞州就业。今年鄞州区将进一步加大就业扶助力度,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9.
金融海啸来袭后,中国遇到最严重的问题是就业。尤以农民工与大学生这两大群体最为突出。如果说农民工就业难尚有情可言,如此严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则显得有些“咄咄怪事”。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的数据显示,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预计为610万,而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据权威部门统计,2001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总数约115万,2002年145万,而今年,总数将达到212万,增幅近50%。2003年迎来高校扩招后首个就业高峰年,毕业生的就业率还不足70%,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201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31万人,特别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使应届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党、对国家、对各地方政府以及高校都是一种考验,同时,对从事基层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辅导员也是一种考验。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和大学生本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弥 《中国经贸》2011,(22):150-151
又将迎来新一年的毕业季,随着我国毕业人数成年的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强。作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应届毕业生们如何选择合适的就业地成为每一个应届毕业生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了。是待在机会更多,但生活压力更大的一线城市;还是回到自己的老家,一个机会没有那么多但同时也没有那么大的生活压力。虽然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相隔于今天已经过去了4年,但全球的经济环境还是没有很大的起色,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就业压力还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3.
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今年6月9日出版.新增了一部分内容——“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该子报告是基于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的半年后和三年后两次跟踪调查而得. 这一报告,不仅对了解大学毕业生毕业之后的职业转换、就业的稳定性、晋升、能力要求、培训、自主创业的变化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大学,要改变传统的大学生就业统计办法,不能再用初次就业率、半年后就业率来评价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而应该持续跟踪毕业生毕业3-5年,甚至10年的就业.  相似文献   

14.
李亚玲 《中国经贸》2011,(18):134-135
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就业歧视对大学应届毕业生来说非常普遍,而在形形色色就业的歧视中,经验歧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本文主要从劳动经济学角度分析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经验歧视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又可谓是焦点中的焦点.虽然国家为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就业状况,但是在大学生就业中还是存在一些不为人所觉察的不公平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不平等;就业待遇不平等;就业安全保障不完善等.笔者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唤起大学毕业生的权利意识,也呼吁国家能够尽快调整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初次就业率日益下降的现象推断,社会上不少人认为我国已经开始出现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甚至有的还对高等教育应不应该这样快速发展产生疑问。研究初次定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对是基于对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前瞻性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我国将有611万名大学生毕业,危机下该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急于想解决的世纪大难题。2009年1月7日,国务院出台了七项措施扶助大学生就业,这七大措施显示了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积极态度,但同时也反映出了目前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成功就业受学校声誉、专业类别、地域以及性别等因素影响;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己是提高就业率的关键因子,各方面都要加大努力。  相似文献   

19.
郑凌云 《魅力中国》2010,(23):138-138
高校毕业生就业乃民生之本,安国之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最近,国家教育部公布信息显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名,比2008年的559万名增加52万名,增幅为9.3%。而唐山市预计2009年非师范类毕业生将达5.7万名,同比增长15%,创历史新高。毕业生数量的绝对增长,所形成的总量就业压力仍将是2009年就业市场的基本特征。本文结合唐山市的经济形势、教育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唐山市大学生就业现状,并提出建设性对策分析,希望能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初次就业率日益下降的现象推断,社会上不少人认为我国已经开始出现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甚至有的还对高等教育应不应该这样快速发展产生疑问.研究初次定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对是基于对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前瞻性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