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国民法债权制度毫无例外地均强调合同相对性原则 ,但随着商品经济及社会不断向一体化的发展 ,近现代各国立法及判例对此已有突破 ,各国民法中产生了使合同的效力扩及于第三人 ,产生了第三人利益合同。借鉴两大法系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完善我国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立法。  相似文献   

2.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现已得到世界各国较广泛的承认,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功能。作为涉他合同的一种,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在合同当事人和第三人之间产生特殊的法律效力。中国合同法有必要顺应世界潮流,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作出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对第三人具有保护效力的合同是指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的束缚而扩大到了合同之外的特定第三人,使特定第三人所受利益损失也适用合同责任原则制度而加以救济。对于附第三人保护效力的合同,以德国判例与学说所创之"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美国统一商法典2-318所规定之"利益第三人担保责任"最具代表性,此两项制度"不仅修正了契约的相对性,同时改变了契约法之功能,殊值研究。"本文欲详细介绍之。  相似文献   

4.
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的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的第三人并非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但其利益却与该合同息息相关,因此,如何确定第三人在第三人利益契约中的地位,如何分配第三人与订约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对于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认为,我国合同法应对第三人利益合同作出明确规定,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直接赋予第三人以请求权。  相似文献   

5.
第三人利益合同是对合同相对性理论的一种突破,本身具有独特的制度价值,我国合同法对此却未作规定。本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含义、结构、制度价值、第三人的法律地位、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等内容,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合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涉他合同,包括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和由第三人为给付的合同,我国合同法第64条是关于向第三人给付合同的规定,但其内容稍嫌欠缺,且在合同法中的编列位置不妥,因此,合同法应对涉他合同的规定加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合同第三人制度作为合同法总则的重要内容,对于作为无名合同又经常涉及第三人的旅游合同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旅行社条例》等新颁布旅游法规,将合同第三人制度具体化于旅游合同制度中,明确旅游合同之债权人、债务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债务人和第三人承担责任的理由,对于明确旅游者的权利保护情形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金融交易的兴起,金融专家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问题日益突出。德国法经历了从金融专家无须对第三人承担责任到需要负责、第三人范围逐步扩大的过程。2002年,德国债法改革吸收判例和学说解释,承认了附保护第三人作用合同,并规定了基于缔约过失的专家责任。德国法采用合同和准合同方式更有利于平衡专家和第三人的利益。为了加强对受害第三人的法律救济,我国应当借鉴德国模式,采用合同和准合同的方式,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解决金融专家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现实交易的需要,我国《合同法》应当明确设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贯彻保护第三人利益与遵从意思自治原则之间的平衡立场,内容可涉及第三人的权利义务,合同的生效、变更、解除等,并采用潘德克顿式立法例以与我国未来民法典衔接。  相似文献   

10.
传统合同法对第三人利益往往采取回避态度,对于第三人权利以往将其归为侵权领域.但第三人权利实质为合同权利,它来自于合同当事人的授予.我国传统法律对第三人权利的保护几乎没有系统规定.本文通过分析英美国家尤其是英国1999年颁布的《合同(第三人权利)法1999》的规定,探讨了第三人的权利及其保护,并对我国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