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新时期水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小流域及其综合治理内涵的基础上,对小流域河流生态治理的思想进行了分析,即河流治理在于事前的预防与构建。通过对小流域河流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小流域河流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流域河流综合整治的一些措施,为我国小流域河流综合治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河流域目前面临水资源、 经济和生态造成的污染问题.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一是要抓好城区段治理,推动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两个生态建设;二是以生态政治理念为引领实现黑河流域跨省区综合治理;三是在黑河流域跨省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选择确立全新的生态政治价值观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以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生态化为前提推进持久的生态政治建设和以公众政治参与行为的生态化实现持久生态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宁海县小流域众多,总流域面积1 39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2%。针对小流域防洪标准低,洪涝灾害频发,从2006年开始,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2011年,县委、县政府适时把握水利事业发展的新机遇新要求,将境内最大的白溪、杨溪、凫溪、青溪、中堡溪等五条小流域治理单独列出作为重点工程,计划投资27亿元,用五年时间全面治理五大溪流68.5公里,建设堤防115.26公里。五大溪流治理绘出生态美景新画卷集防洪、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杨溪防洪堤不但成为宁海西大门最美丽的风景线,而且也是当地  相似文献   

4.
基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目前小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文章从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污染途径出发.提出农业面源污染应以末端治理为主向从源头上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的转变,重点探讨了采取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长坪小流域位于桂北灌阳县城东北侧,距县城5公里,流域面积13.9平方公里,属低山丘陵地貌,水土流面积达11.31平方公里,占面积的81.3%,其中强度占8.48平方公里,1992年,该流域被确定为水利部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后,经过7年的综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积10.99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97%,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初见成效,1999年8月,该项目通过了水利部验收,2000年,治理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152元,比1992年的419元增长了7.5倍,小流域治理后,抗灾能力大为增强,新栽林果保活率达97%以上,治理区农业经济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6.
邹辉 《中国经贸》2015,(15):36-36
流域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的重点流域,一直以来,政府是流域管理者,但由于国家经济补偿能力有限,近期市场导向成为主要形式,目前流域补偿机制日益成熟,出现多种形式的流域补偿模式.丹东流域众多,在资源逐渐价格化的情形下,急需探讨流域补偿机制,特别以鸭绿江为体系的流域,流域水文、水资源等服务成本、损失与价值评估困难,流域生态补偿标准难以确定.因此,通过对我国已经实施的流域补偿区域进行分析,为丹东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提供成功经验,明确丹东流域补偿标准、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靖边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概况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概念和特点,概述了靖边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益:生态效益,实现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经济效益,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使其脱贫致富;社会效益,加快了该县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持续理论的太湖流域污染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水平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随着长期以来经济利益的驱使,太湖区域面临严重的水污染。2007年蓝藻危机爆发,敲响了流域治理的警钟,但10年的治理成效并不明显。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经济主导的博弈,深入分析太湖水污染的形成根源,并基于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可持续理论,提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太湖污染综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中国最大环境问题之一。在长期的实践中,科研工作者总结出了小流域治理模式以及相应的治理方法,在过去较长时间里对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恢复与农业增产增收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今天,这种模式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增加方面遇到较大困难.进一步治理与治理成果的巩固面临诸多困境。为提高生态恢复效果并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有必要改变原有的人地捆绑的治理模式与以乡村为中心新农村建设思路,实施以城带乡和小县大城思路,形成以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带若干个县域中心城镇.辅以部分宜居宜业的富有人文与经济价值的中心村镇的网络型人居与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生态补偿机制是对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保护与损害之间的经济利益调整。无锡从太湖综合治理现实要求出发,基于城市发展和生态治理的有机互动,以政府为导向、市场多元参与为主体,以沿湖企业和居民整体搬迁、定点集中为路径,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产生了较好的生态保护、资源升值、城市发展和居民安居的综合效益.探索建立了基于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环境经济学与循环经济理论的一种经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田青华  殷丽霞 《发展》2011,(1):63-63
近年来,临泽从发展生态经济入手,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保护的关系,按照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做活水文章,培育水系特色产业带”的发展思路,以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引领城镇化建设,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郭慧芳 《发展》2010,(2):97-97
舟曲县于1989年启动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以来,通过采取各类措施,小流域治理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水环境污染。其中,城乡河道易受到农业、工业、生活等多方面的污染,进而影响河道生态系统,导致水环境失衡。与此同时,河道严重污染还会导致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对污染河道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非常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污染河道流域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九渊 《开放导报》2001,(11):37-38
所谓“流域生态经济”,指的是从保护和优化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出发,依照地理区域的自然属性和大自然生态规律以及“道法自然”的原则,以江河湖海区域为一生态经济区域单元,对江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动态协调的整体规划、布局和建设。以实现“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生态明,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发展的条件,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魏文翠 《发展》2015,(3):110-111
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思路应为:水土保持是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有效途径;试验区建设必须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生态效益优先的路子。制度建设上必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政策机制;具体举措上,应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促进稳定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通过封山禁牧促使植被恢复和生态改善,利用引洮通水的有利条件,搞好义务植树,提高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6.
刘晶 《开发研究》2012,(1):113-116
构建流域生态补偿的市场机制应从明确补偿主体、确立补偿标准和完善法律制度等核心问题着手。在明确界定补偿主体基础上,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确立可以从生态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出发,使其既能体现生态服务的供给成本、对需求者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又能代表生态服务供需双方的利益诉求,合理的协调供需双方的关系,实现流域生态服务市场均衡。此外,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监督制度和管理制度,是生态服务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以黄土高原为例,从坡面和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土地利用和景观工程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土地利用和景观工程对泥沙变化的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等方面来揭示土地利用和景观工程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区域产水和侵蚀都显著减少,这是长期政策调整和区域转型发展的结果,坝库、梯田等工程措施是70年代至90年代黄土高原产沙减少的主要原因,占54%。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黄土高原成为黄河流域植被恢复最显著区域,平均植被覆盖率从1978年25%增加至1998年29%,2010年达到46%。2000年以来林草植被措施成为土壤保持的主要贡献者,占57%。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保持、碳固定具有正效应,与产水量具有负效应,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消长和权衡具有尺度依赖性,植被恢复需要与区域环境条件和水分的生态承载力相适应、特别是随着坝库等工程措施拦沙能力的逐渐下降,维持一个可持续的植被生态系统对输沙量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黄河水沙管理需要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转向全流域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18.
马世侠 《东北之窗》2014,(10):10-11
正"我国积淀已久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单靠区域力量难以有效解决,到了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按照流域推进国土综合治理的时候了。"全国政协委员、大连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马世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议国家应着手研究制定国土综合治理5年、10年计划,建立生态环境联合治理机制,确保政策的严肃性和连续性,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有利于生态  相似文献   

19.
事实上,在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区,采用移民封禁办法保护生态,制造一些大小不等的“无人区”。在一些省区,已经成为一项实际工作。 目前,陕西省针对陕北生态脆弱区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大封禁、小治理战略。所谓大封禁,就是对生态破坏严重的广大区域先实行封禁,人畜不入,封闭保护,自然恢复。所谓小治理,就是由于需要治理的范围和任务很大,所需资金、物资和劳动力投入多,暂时只能选择适合的小区域进行集中综合治理,用蚂蚁啃  相似文献   

20.
开展流域尺度的碳平衡计量分析对促进区域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核算2000—2017年汾河流域的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与碳吸收生态承载系数,进行碳平衡分区。结果表明:流域碳排放强度整体呈现出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的格局,流域碳吸收强度与此相反;汾河流域的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与碳吸收生态承载系数总体上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汾河流域碳平衡整体上呈现出中间差、南北两侧好的空间格局,汾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整体良好,为汾河流域主要的碳汇功能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县市,碳平衡普遍较差;经济发展较弱的县市,碳平衡普遍较好,汾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不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