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特点,结合巷道揭露情况,分析一次处理剖面存在的问题,研究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进行二次精细处理的方法和技术。通过采用高精度静校正、叠前多域联合去噪、三维叠前数据规则化、拼接处理及三维叠前精细成像等技术,二次精细处理后的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都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三维地震勘探原始资料的利用率,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李军 《科技和产业》2021,21(8):295-300
公路改扩建工程在广东省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准确得到路面病害情况,是旧路处治方案制定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托开阳高速改扩建工程,采用三维探地雷达对旧路进行病害检测,得到道路表面及内部的病害分布情况,并分别与人工徒步调查路况及开挖后内部实际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当三维探地雷达检测采样间距设置为2.0 cm、驻波时间设置为0.6 ms、时窗设置为85 ns时,可达到较好的检测精准度;三维探地雷达可实现对路面结构内部不同深度位置的裂缝病害进行探测,精确识别3 mm宽裂缝,并了解裂缝的发展方向及性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探地雷达与钻孔数据联合解译的方法进行固废探测、地下水调查,通过钻孔标定和反射异常解译来判别目标地质体的分布范围。经钻孔验证,探地雷达与钻孔数据联合解译成果可较真实地反映场地地质特征和目标体分布,为后续环境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探地雷达具有便捷、高分辨率等优点,为避免某接收沉井在下沉过程引起地面塌陷灾害,采用探地雷达对沉井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区进行探测,查明沉井施工可能影响的沉降范围及地层脱空情况。通过在介绍探地雷达基本方法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温州市瓯江路接收沉井的工程地质资料和雷达检测数据,判断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类型、范围。实践证明探地雷达可以准确定位地面沉降范围、分辨不密实体以及地层脱空等地质灾害,为工程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潘贵  侯忠非 《科技和产业》2024,24(3):180-186
介绍采用三维探地雷达探测沉陷脱空的技术特征、设备和工作原理,详细描述某路段沥青道路存在沉陷脱空的基本情况以及利用三维探地雷达进行无损检测的过程。通过处治前的检测结果,确定脱空程度、位置,并计算沉陷的位置、面积和高程差。通过对比两个具有不同沉陷脱空形成原因的路段,分析沉陷、脱空的形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处治措施。根据处治后的检测结果,对注浆、加铺等病害处治措施的处治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探地雷达系统能够准确地探测沥青路面内部的沉陷脱空病害程度、位置和形成原因。基于探测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处治措施,并评价处治效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谢峰 《魅力中国》2014,(25):248-248
探地雷达技术的研发时间比较早,但是这项技术在地下管线普查的应用却比较晚,经过实践发现,探地雷达在地下管线普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探地雷达在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应用详情进行了介绍,并对探地雷达测量参数设定以及地下管线的探地雷达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探地雷达在地下管线普查中的推广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煤田地震勘探的精度,提出了煤矿地震数据动态解释的思路,并通过Qt编程开发了地震资料动态解释软件系统.该系统包括矿井多元数据综合管理、三维地震资料解释、解释成果编辑、三维可视化分析与地震地质成果输出等功能.工程应用表明该软件能够把煤矿三维地震勘探获得的静态勘探成果与矿井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类地质信息相互融合,实现地震资料动态解释,实时更新地震资料解释成果,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8.
为更加准确探测白加黑路面的结构层内部隐性病害,依托茂湛高速改扩建项目白加黑路面,采用三维探地雷达技术开展既有路面的病害检测,并结合落锤式弯沉仪进行白加黑路面的结构承载能力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三维探地雷达设备可以清晰识别白加黑路面结构断板、裂缝、脱空、传力杆布设等内部状况信息,能反映出原有路面结构内部各层位病害的总体情况。在多年车辆荷载作用下,白加黑路面的反射裂缝病害比例较高,建议采取注浆、灌缝等养护措施,加强对旧水泥板与沥青层开展稳固与密水处理;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后,路顶弯沉值整体变小,有无沥青层的弯沉差值主要与沥青加铺层厚度、模量、老化程度有关。为了更好模拟实际轮载对路面的荷载作用,推荐采用10 t荷载进行板间弯沉差测试,并以弯沉差为0.05 mm以上为处治阈值,进行针对性地补强处理。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基于CUDA平台利用GPU并行计算能力强大并具有快速浮点运算能力的特点,根据雷达数据到B显显示原理设计基于GPU算法,可实时高效地完成雷达数据B显显示方法,大幅提高了雷达数据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能够用于堤防隐患的物探方法有多种,采用单一物探方法探查对堤防隐患的判别有可能形成多解,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试验段堤防位于淮沭河西堤15+440~16+440,采用了探地雷达法、地震反射波法、地震映像法、瑞雷面波法、大地电导率法对该试验段进行隐患检测,对检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获得各物探手段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探地雷达探测坝体隐患的基本原理,以黄河韩城段下峪口下延控导工程为实例,解析了坝体不密实、脱空、局部塌陷和裂缝等几种典型隐患的雷达图像特征,探明了坝体内部隐患的主要分布范围和影响深度,经开挖验证,结果可靠,并结合历史背景资料,分析了造成坝体局部渗漏的原因,为探地雷达技术在水利工程隐患探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探讨了对新元煤矿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进行二次处理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综合静校正、叠前高保真噪声衰减、串联反褶积、叠前时间偏移及连片处理等技术的运用,使得二次精细处理后的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都大大提高,提高了三维地震勘探原始资料的利用率,成为矿区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调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土层厚度是反映土地整治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本文使用美国US Radar公司生产的Seeker SPR探地雷达,采用频率为500 MHZ和250 MHZ的天线对南泥湾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的土层厚度进行探测,然后通过开挖实测法对探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探讨了探地雷达在土地整治项目中新增耕地土层厚度估测上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法所测得的结果与实测值相吻合,误差范围在0~5 cm之间,能够满足现行土地工程质量检测的精度要求,且采用500 MHZ频率天线的探测效果要优于250 MHZ。该研究可为土地整治工程的质量评价和验收提供一个新的有效途径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何隆祥  杨迪 《魅力中国》2013,(11):301-301
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建立是ANSYS、FLAC3D等数值分析软件应用实际工程的一个难题。本文提出借助Suffer软件的Kriging插值功能,通过对地表三维数据的提取、转换,并将Suffer输出的地表模型经由ansys软件强大的前处理生成三维立体模型,再由FLAC3D内嵌的Fish喜言编制的程序进行二次转换.生成FLAC3D软件可以直接读取的模型数据文件,从而实现了复杂地表三维地质模型的快速、准确建立。  相似文献   

15.
近日澳大利亚科学家在纳米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是依据光子学与纳米技术的结合,对材料的内部结构进行纳米级处理,利用金纳米棒纵向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单一特性,实现了真实的五维记录,从而打破了人们认为技术极限的现行DV D 三维记录技术,可将数据记录的容量提高2000~3000 倍, 即目前一张4.9G容量的DV D 可以存储10240G 的数据(10TB)。这项技术还需一定时间完善,但已实现了提高100 倍的数据存储量。由于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医学扫描需要记录大量的数据,所以人们预测这项技术会首先应用于医学领域,并对其它领域也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李熙盛 《科技和产业》2024,24(8):249-254
时移地震是剩余油挖潜最直接有效的技术手段,中国大多数老油田包括南海东部惠州A油田并没有实施时移地震采集。为了弄清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高采出程度开发后期惠州A油田油水分布及运动规律,在已经正交采集一次三维老资料和二次三维新资料的条件下,以数学运算方法对一次三维和二次三维资料实施双方位非重复性时移地震处理,达到了减少时移地震采集成本投入和预测剩余油分布的目的。经过钻井证实,剩余油预测结果与钻探结果吻合,该方法可供海上油田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朱建刚 《科技和产业》2020,20(12):247-251
为解决塔拉壕煤矿地形复杂,黄土厚度横向变化大,造成区域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以往成果准确度无法满足井田的生产指导的问题,通过合理处理方法、流程、参数选择,在保真的前提下,极大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最终解释成果(断层、巷道)与采掘对比揭露准确率显著提高,为煤矿的安全开采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总结出适合此区精细三维地震勘探处理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准确判断盐渍土土层的分布状况对于盐渍土改良利用的方法技术选择十分重要,直接决定盐渍土改良的效果。针对新疆阿克陶地区盐渍化土地改良项目中坚硬盐磐层的判定问题,运用探地雷达对研究区土层进行探测,通过对雷达波谱影像图进行分析解释,推测盐磐层可能存在的位置。同时对研究区土层同时进行土壤紧实度和含盐量测定,对雷达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探测区域内的T 10、T 31和T 69三个田块在深度约为30 cm处的雷达图像出现异常,判断该处可能存在盐磐层。通过土壤紧实度和含盐量的测定结果对这一结论进行了验证,表明探地雷达能够较好地判别盐磐层存在的位置,可在盐渍土土层分布状况探测中结合实地取土方法进行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三维模型是物体的三维多边形表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医疗、影视、建筑、地球科学等各个领域。传统的三维建模方式更多的是利用常用的建模软件来实现模型重建,存在建模效率低,建模效果不稳定等不足。由此催生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它能高效率、大面积、均匀的快速获取对象的表面空间三维信息,将其保存在所获得的点云数据之中。通过激光雷达获取海量的点云数据,从而更加高效的实现建筑物三维模型的构建。文章阐述了地面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基于获得的点云数据通过cyclone->geomagic->sketchup的技术路线完成对点云的预处理,建筑物的模型重建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地震以其破坏性大、突发性强等特点,成为自然灾害之首,自古以来,人类就如何更准确地预报地震不懈地努力着,从张衡发明地动仪,到现在最尖端的数字化仪器的研制,都是为了这一个目的.我国现代地震台网建设自1966年邢台地震后建设至今,逐渐由模拟观测发展到数字化观测,数据精确度、存储、处理等方面能力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在地震监测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就成为在数字化发展道路上不能不思考的事情.本文希望通过对数字化台网发展的历史和存在的问题的探讨,能够提出一点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