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徐玉玉事件和清华大学教授被骗1760万元的消息,让电信诈骗再次成为焦点。9月7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以8月份的安全数据为基础编制的《诈骗形势分析报告》出炉,报告称,在全部各类电话诈骗中,涉及虚假金融理财的诈骗达到43.2%,对金融理财诈骗进行分类细分,其中虚假证券类诈骗占比为32.9%,虚假贷款诈骗占25.6%,虚假贵金属投资诈骗占8.4%,虚假保险诈骗占4.5%。  相似文献   

2.
警示台     
达州退休人员以“帮办社保”为名诈骗400万 最近,四川达州市女退休人员张敏与魏琴以帮人办理社保为名,以给“好处费”的名义,发展了7名下线,专门负责联系需要办理社保的下岗职工。诈骗100多位市民,共计400余万元。目前,张敏等人吲涉嫌诈骗罪被逮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伴随经济生活的活跃,金融领域更加引人注目,金融诈骗案件也呈上升之势,其中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更为突出。总览近年来发生在国内各地的金融票据诈骗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伪造银行承兑汇票,通过贴现或抵押贷款等形式,骗取银行资金;(2)利用作废的、偷窃的银行汇票进行伪造、涂改,在商贸活动中骗取财物;(3)涂改现金支票,到银行提现;(4)伪造转帐支票,以贸易活动为名,到银行办理转帐手续,骗取财物;(5)窃取存款单位或个人的有关资料、证件,伪造、涂改存单,到银行冒领提款或转帐,骗取…  相似文献   

4.
曾荣获“全国优秀企业家”的林明学,在经营极度亏损的情况下,南窜广西桂林市,以虚假增资扩股方式非法收购桂林市临桂县城市信用社,控制该信用社经营权后,以高利率手段非法集资诈骗4亿多元,信用证诈骗2300万元,并利用虚假手段非法吸收存款3400余万元,从而制造了一起触目惊心的广西最大集资诈骗、信用证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大案。  相似文献   

5.
虚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就是借款人与开发商串通,通过向银行提供虚假的个人购房信息,从银行套取或诈骗信贷资金的行为。它的基本特征是借款人具有主观恶意欺骗性。从实施虚假按揭的行为主体来分,有个人虚假按揭贷款和法人虚假按揭贷款两种,其中法人虚假按揭贷款是由法人操作,通过众多的个人行为来完成的虚假按揭,因此更具隐藏性,风险和危害也更大。从借款人的目的来分,有诈骗型虚假按揭和融资型虚假按揭两种,诈骗型虚假按揭是借款人通过提供虚假购房信息,以骗取银行信贷资金为目的而实施的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6.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且数额较大的行为。我国刑法明文列举了五种诈骗方法:(1)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2)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3)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5)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但在司法实践中,对第五种“其他方法”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在中国快速发展,但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产品、诈骗等违规违法事件时常发生,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的诚信建设刻不容缓。笔者从电子商务的诚信建设面临的问题入手,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从电子商务立法、社会征信、交易机制和消费者安全教育方面完善电子商务诚信机制建设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银行卡的诈骗犯罪可,以说屡见不鲜,克隆卡、安装探头、张贴虚假通知等等,人们对这些诈骗伎俩的警惕性也越来越高。但不法分子们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发明”出更新的诈骗手段,近期浙江等地就发生了一些让人防不胜防的银行卡诈骗案件,使持卡人蒙受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广大持卡人有必要了解这些新的诈骗伎俩,以加强防范意识,维护自己的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银行卡诈骗可以说屡见不鲜,克隆卡、安装探头、张贴虚假通知等事件时有发生,当人们对这些诈骗伎俩的警防性也越来越高时,不法分子也在不断“发明”出更新的诈骗手段。这里列举一些案例给广大持卡人警示。  相似文献   

10.
北京人冯小东自恃为“商界奇才”,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后,先离开北京到深圳“发展”,后北窜桂林,利用自己熟知的信用证“融资”知识,以境外香港某某公司为“受益人”,疯狂利用虚假的进出口合同与信用证附随单据进行信用证“融资”,并骗取信用证项下款港币2400多万元、美元213多万元,在金融界制造了轰动南国的信用证诈骗大案。  相似文献   

11.
徐小俊 《现代金融》2013,(10):45-46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出现的金融诈骗案件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智能化的特点,犯罪分子广泛利用固定电话、手机短信、网络QQ等通讯工具发送虚假信息,诱骗受害人转移资金,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这种方式具有投入小、受众广、隐蔽性强、资金转移快、惩罚成本低等特点,让许多老百姓深受其害,银行防范成本增加,警方侦察也难以入手。笔者结合本人近年来的大堂工作经验,对防范此类诈骗案件发生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银行卡的诈骗犯罪可以说屡见不鲜,克隆卡、安装探头、张贴虚假通知等等,人们对这些诈骗伎俩的警惕性也越来越高。但不法分子们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发明”出更新的诈骗手段,近期浙江等地就发生了一些让人防不胜防的银行卡诈骗案件,使持卡人蒙受较大经济损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金融诈骗的特点(一)骗术翻新,种类增多。随着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诈骗的方式由涂改存单,伪造银行汇票,盗用单位、企业帐户等发展到利用各种银行票据行骗,伪造或使用过期失效的信用证,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以引资为饵骗取银行文书,伪造国家部委文件或银行文书,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骗取银行贷款、充当中介人假借社会集资、融资活动行骗。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和手段也逐渐增多,由于部分客户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个人身份信息出现泄露,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案件频发,以虚假证件、虚假资料、假凭证,利用电信、汇款、网络、自助设备以及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等欺诈方式和手段并存多发,外部欺诈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通过银行转账诈骗信息实施诈骗、损害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事件频繁发生,破坏了金融环境。通过阐述银行转账诈骗行为的特征,从公众保护意识、群发短信审核、银行账户管理、行业立法监管等方面探讨该诈骗行为泛滥的原因,分析包括事前风险提示、银行协助冻结及紧急止付、不良信息举报等现行应对措施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从加强部门监管、加大责任追究等角度来有效打击该诈骗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融诈骗是以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和破坏金融秩序的一种犯罪行为,其特点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金融诈骗作案的手法具有狡诈隐蔽的特点,其行为对银行危害很大。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预防金融诈骗犯罪是“三防一保”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要认真地研究金融诈骗犯罪的类型特点,找出规律性,努力做好防范工作。一、当前金融诈骗的主要类型特点金融诈骗种类较多,归纳起来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类形特点:(一)以引资为名,私刻银行印鉴,伪造银行单证、咨信证明,骗取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资金。(二…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一对夫妻骗子,借“中国管理科学院”的虚名,以评选院士为名向北京、重庆、山西等省市的大型国有企业高管发出了评选院士只需要交评审费和赞助费的信函,诈骗了50人共计284万余元,而这些受骗国企高层领导买虚名的钱均为公款。  相似文献   

18.
网络投资基金诈骗的基本情况 目前,在正规基金热销的同时,一些虚假投资基金也在通过网络大肆销售,甚至还打着国外一些投资集团的幌子.购买这些虚假基金让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案件频发,以虚假证件、虚假资料、虚假凭证,利用电信、汇款、网络、自助设备以及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等为主的欺诈方式和手段并存多发,外部欺诈形势日益严峻。本文对工行河南安阳分行外部欺诈形式进行了调研分析,就进一步加强外部欺诈风险事件防范工作进行了思考。近年来,工行河南安阳分行针对外部欺诈形势严峻,严重威胁广大客户的资金安全的情况,采取了多种防范措施,有效遏制了外部欺诈案件的发生。近期,笔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有点混乱和无序,金融违法、违规现象频发,金融诈骗犯罪突出,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金融诈骗案件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金额巨大等特点,其产生是社会法律制度、监控和管理不足等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重视金融诈骗犯罪的预防,完善法律和规章制度,特别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金融立法,及时有效地打击日益猖獗的金融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