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强调要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地区10省总人口5.04亿,约占全国的39%。中部地区的发展有资源、市场和区位优势,但中部地区又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2003年中部10省区人均GDP为814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2.5%,只相当于东部9省市平均水平的47%。中部地区又是我国粮食和农产品的主产区,  相似文献   

2.
《化工科技市场》2006,29(8):58-59
1)1~5月西部和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增速在20%以上,增幅提高,东北和中部地区增幅回落。 1-5月,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个地区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26.04%,14.38%,17.21%和24.51%。与上年同期相比,西部和东部地区增幅分别提高4.28和1.57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分别提高0.05和0.43个百分点;东北和中部地区增幅分别回落12.26和10.76个百分点,比重分别降低0.32和0.17个百分点;西部、东北和东部地区的出口增长均快于进口增长,中部进口增长略快于出口增长。  相似文献   

3.
200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0.84亿美元,仅占全国的0.36%,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五;关区2003年监管货运量31.4万吨,其中90%以上的监管贷物依赖转关运输,海关税收4.12亿元,占同年全国海关税收的0.11%……2004年,太原海关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组数据。山西省是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外向度不高。海关怎样服务经济?  相似文献   

4.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6个省,面积102.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7%;2003年人口36311万人,占全国的28.1%;2003年生产总值26304亿元,占全国的19%。中部六省虽然经济总量一直保持持续增长,但是在全国经济总量的份额不断下降,1990年中部六省生产总值占全  相似文献   

5.
河南经济发展与中部各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部地区(指湖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6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2001年,中部6省总人口为3.59亿人、国内生产总值2.15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28.1%和22.4%。总的来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属欠发达的中间层次。统计数据表明,90年代以来,河南凭借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好的经济基础等有利条件,在中部6省中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经济总量已跨入全国经济大省的行列,成为了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湖南、江西9省区,国土面积281.4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9.5%,1999年人口4.43亿,占全国的35.2%,2000年GDP26.145亿元,占全国的27%,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未来5-1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部地区对东西部两个经济增长极发展起着重要的承接、纽带作用,科学、合理地对这一区域的发展战略进行定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江西、山西中部六省地处内陆腹地,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0.7%;人口3.61亿,占全国人口的28.1%,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不断下降,形成了所谓的“中部塌陷”现象。笔者认为,允许中部地区发行地方公债,是摆脱中部地区财政困境,加速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总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7%;人口众多,2006年底总人口3.53亿,占全国的27.3%;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具有综合区位优势,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六省,国土面积102.8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7%,2004年总人口3.65亿,占全国的28.1%。中部地区是我国农业主产区之一,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和输出基地,工业生产和资源配套条件较好,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导刊》2009,(9):36-37,42
一、2008年我国地区经济运行情况 (一)地区经济总体稳定发展 一是地区经济实现了稳定较快增长。2008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GDP同比分别增长11.1%、12.2%、12.4%和13.3%,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4.3%、19.3%、17.8%和8.6%。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4大地区经济增速与2007年相比均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全面超过了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增速一直快于其它地区的传统增长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六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所占全国的比重严重偏低,2004年外贸依存度为9%,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60.8个百分点。因此,中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吸收外资规模,是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内容,是充分发挥中部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从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以及对外贸易结构上分析了其较低原因,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贸导刊》2008,(12):10-11
一、2007年中部六省经济运行情况 (一)从整体看,经济总量位居前三位的河南、湖北、湖南省发展速度较快,位居后三位的安徽、山西、江西省增速有明显提高 2007年,从经济总量看,河南省是中部6省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唯一超过10000亿元的省份,达到了15058.1亿元。山西和江西省的GDP是中部6省中规模最小的,分别是5696.2亿元和5469.3亿元。  相似文献   

13.
加快环渤海湾地区开放和开发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渤海湾地区包括京津冀辽鲁三省两市,国土面积占全国的5.4%,人口占全国的17.5%,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3.3%。近年来,虽然环渤海湾地区开放和开发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相比较而言,其对外开放明显滞后,区域合作进展不大,区域一体化推进缓慢,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潜力的发挥。当前,加快环渤海湾地区的开放和开发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刘通 《中国经贸导刊》2006,(11):18-18,22
老工业基地衰退是世界老工业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在工业化历史比较长的欧美等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德国的鲁尔区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1957-1968年原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47.8%,而鲁尔区只增长了80%。美国东北部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在20世纪60至80年代也经历了比较严重的经济衰退,匹兹堡地区的钢铁工业在全国钢铁市场的占有率从50年代的25%下降到80年代的12.4%;波士顿地区90%的纺织工业企业倒闭或迁往其他地区。从我国来看,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衰退表现得比较明显,从1978年到2003年,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从14%下降到9.6%,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7.1%下降到8.2%,降幅达51.9%;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8.2%下降到10.1%,降幅为44.6%。1980年辽宁省工业总产值是广东省的两倍,到2001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工业总产值之和大体相当于广东省一省的62%。  相似文献   

15.
《市场周刊》2005,(17):24-25
一、钢铁生产高增长,国内市场需求增幅下降 从粗钢产量分布的地区看。增长最多的是河北省,一季度产粗钢1657.16万吨。同比增加391.48万吨,增长29.1%;江苏省74823万吨。同比增加254.86万吨,增长5117%;山东省617.47万吨,同比增加19222万吨,增长4512%;辽宁省720.38万吨,同比增加109121万吨,增长179%。以上四省合计一季度粗钢产量增加929177万吨,占全国一季度粗钢增加总量149711万吨的62.1%。  相似文献   

16.
厉以宁 《商界名家》2005,(11):78-79
继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后.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中部崛起”成为国家战略。这一地区承东起西,连接南北.在中部六省中.湖北拥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部崛起重在发挥人力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振兴,中部却在塌陷。2001年至2003年,中部地区年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低于东、西部1.8%和014%,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份额由30.2%下降到29.5%。  相似文献   

18.
数据     
《中国对外贸易》2005,(7):92-92
中国缺电2500万千瓦;约2500国家标准将废止;2005年中国软件市场规模将接近3000亿元;中国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仅占全国3%。  相似文献   

19.
加强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合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川、渝、滇、黔、藏、桂等六省、市、自治区,人口近2.5亿,约占全国人口的20%,国土面积26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27%,它与越南、老挝、缅甸、印度等国相邻,国境线长约8700公里,约占全国的35%,广西海岸线长1600多公里,约占全国的10%。西南地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对加快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北方最大的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工业密集区和新兴产业基地。2012年,本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348.29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1.04%。该地区财政收入和经济实力平稳增长,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总额达7159.23亿元,比2011年增长15.49%,占全国财政收入的6.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