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致富天地》2005,(5):15-15
为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作为重要职责,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解决农民进城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民进城就业问题。目前情况到底如何?最近,我们到农民工输出和输入较多的湖北、湖南和广东、北京、深圳等省市,专门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3.
罗海 《致富天地》2005,(5):12-13
今年是个好年景。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要进一步把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作为重要职责,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将这一举措称之为“春风行动”。  相似文献   

4.
奇台县隶属于新疆昌吉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昌吉回族自治州东部,北部和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31.47千米。奇台县城镇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结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大部分的经济来源,也失去了生活保障。失地农民进城就业问题就成为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描述了奇台县城镇化建设中失地农民进城就业的现状,分析其难以就业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可是,许多城市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倾向于实行阻碍农民进城打工的“抑制政策”。这种抑制政策具有很强的违规性、片面性、狭隘性和盲目性,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所以,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的关键角色——政府,应努力消除一切阻碍农民进城就业的因素.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6.
郭兵 《科技转让集锦》2008,(14):116-116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培训问题日益突出,开展就业培训必要性,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去完善和拓展就业培训工作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彦佳  徐邓耀 《商》2013,(16):204-205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她们大多数还未满18岁就进城打工,扩展着人生半径的同时却遭遇着城市工业产物的排斥,没有了“根”,选择继续“飘荡”在各个城市中,成了城市和农村的双重“边缘人”。本论文以区域经济学视角对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就业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罗列出新生代女性农民工遭受到的就业歧视现象。针对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受就业歧视和为促进其劳动力流动从政府、工厂企业、社会团体、大众传媒以及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自身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荔梅 《现代商业》2014,(26):270-271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工进城后,由于缺乏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再加上观念问题、制度及就业服务滞后等制约因素,往往面临就业难问题。要把促进农民就业作为根本之策,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和就业质量,积极鼓励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9.
樊纲 《浙商》2009,(7):29-29
这次经济波动导致失业增长,再一次说明了中国要实现充分就业多么难。大学生就业也很困难,但最难的是农民工的就业。他们回乡只能务农,他们当不了电脑工程师,也当不了新闻记者。 不要唱衰中国的制造业,否则这么多的农民怎么就业?现在2000万农民工回乡了,但将来至少还有1.5-1.7亿农民得进城。  相似文献   

10.
到城市里打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目前进城务工的农民素质良莠不齐,进城务工渠道,方式各不相同,总体呈现一种无序状态,如何引导农民工有序进城务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成为各级政府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试论农民进城打工与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关系□黄晨熹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许多城市企业富余职工被排放出来,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与此同时,数千万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打工赚钱,形成了继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歧视使农民工成为城市社会的制度性弱势群体。就业待遇公平关系到农民工能否逐渐走出弱势群体困境,向社会的中间阶层流动,关系到现代城市"纺锤形"的和谐社会结构形成。从就业机会、就业收入,就业权益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来分析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待遇公平性的现象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唐海 《商业文化》2004,(3):34-37
农民大量进城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专家预测,今后15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这样才能进入目前世界平均50%的城市化水平。这就意味着每年将有1300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这么多的人将在居住环境、就业岗位、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方面发生根本变  相似文献   

14.
要闻扫描     
《中国供销商情》2007,(12):56-56
劳动都和社会保障部:禁止对农民进城就业设限;国家环保总局:向饮用水源排毒液最高罚50万;《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颁布  相似文献   

15.
进城农民生活质量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提高进城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增强进城农民的心理认同感,成为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基于北京市近郊和远郊的进城农民调查数据,将市民化划分为户籍身份和心理认同两个维度,运用定序对数模型及工具变量法,分别检验市民化对进城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户籍身份,进城农民对城市身份的心理认同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更为显著。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的交流意愿越强烈,对城市居民身份自我认可程度越高,生活满意度也会随之提高。另外,户籍身份与心理认同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存在性别等个人特征差异。基于此,应进一步统筹推进进城农民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健全进城农民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动进城农民全面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函(2004)21号)关于“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劳动力供求矛盾较大,下岗失业人员增多,毕业生就业难和农民进城务工就业难,形成当前劳动力就业的三大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既有内部个体因素,又有外部社会因素;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较差、权益保障程度较低、自身职业发展前途有限;结构性失业以及劳动力供给问题使下岗职工就业难度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应从自身层面、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采取对策,保证毕业生的就业率;政府要对农民工就业进行主动干预和调节,加快其就业稳定性的制度建设,加强农民工就业保护,以及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训;对下岗职工应充分开发就业岗位,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实现消化型就业。  相似文献   

18.
高莉 《现代商业》2007,(18):157-157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就业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将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加大农民的非农就业培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农民就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就业培训服务不到位、就业培训未使农民工享受到公平的待遇、就业培训中法律知识不足、就业培训中的短期效应;农村务工人员就业培训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工对培训认识不足、农民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培训力度不足、政策配套缺失和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20.
论被动型城市化中失地农民就业转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婷 《商业时代》2007,(19):8-8,69
在城市扩张过程中许多城郊农村被动地加入到城市化行列,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农民自身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农村非农化水平相对滞后于城市的发展。被动型城市化即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对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也应由政府主导。本文认为,失地农民的就业转移可遵循"123"转移机制,即一个"领导小组"、两个"中心"、三种"就业模式",并由此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机制,从而将失地农民的就业与培训纳入到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