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0年9月22日-24日,由《北京经济了望·当代经理人》杂志社、首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北京天地纵横信息中心组织召开的《当代经理人》论坛2000年会暨天地纵横第三届“官、产、学”经济高峰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陈清泰同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中国社科院政府经济决策顾问张卓元教授、国家经贸委企业改革司邵宁司长、《北京经济了望·当代经理人》主编郑海航教授、首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会长邬凤祥教授和经济管理界顶尖专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总裁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经理人朋友共200多人…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前不久,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在民盟北京市委主办的“发辰资本市场,繁荣首教经济”研讨会上做了精彩演讲。本期刊登厉教授演讲的几个精彩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不久前在北大作了一场为“加入WTO和我们应有的对策”的讲话讲座,在谈到国企改革时,厉以宁认为,应当让民间资本全方位介入,除了某些特殊的骨干行业,其他绝大多数行业都不应再有纯粹的国有企业。只有这样,国企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革,才能迎接入世带来的挑战。 厉以宁说,加入世贸组织后,国有企业处境会更困难,但这也会促使国企改革来真的。用拉郎配的方式,把几个企业拼凑在一起,号称是大企业集团,这样的改革不仅不是改革,甚至是一种倒退。厉以宁说,小舢板捆在一起也是小舢板,不是航空母舰。 厉以宁建议通过…  相似文献   

4.
厉以宁日前在谈到国企改革时认为,应当让民间资本全方位介入,除了某些特殊行业外,在中国,绝大多数行业都不应存在纯粹的国有企业,重要的骨干企业国家控股就可以了。他说,加入世贸组织后,国企处境会更困难,但这也会促使国企改革来真的。用拉郎配的方式,把几个企业拼凑在一起,号称是大企业集团,这样的做法不仅不是改革,甚至是倒退。“有些领域,对外开放之前为什么不先对内开放呢”?厉以宁指出,今年国企改革的重点是资产重组,必须让民间资本以各种形式进入到大多数领域中去,这样多元投资主体才会形成。厉以宁:纯粹国企应精而…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经济虽然出现企稳迹象,但根基并不牢固。”在昨日由新华人寿举行的专题讲座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指出,中国经济转暖主要靠投资带动,特别是政府投资,消费并未明显好转,未来仍需在扩大内需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目前正关注着中国投资体制的改革。5月2日,他在由北大主办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对当前中国经济的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发表了看法,并着重阐述了在融资结构中加大直接融资比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的改革和发展的地位日益重要,特别是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越来越迫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最终将取决于金融体制的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能否与改革的进程相适应,能否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中国正处在加速发展和工业化、信』象化时期。不但近期而且中长期仍将保持8%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对资本有旺盛的需求,因此,筹资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之高负债一直是我国企业发展和项目投资的普遍问题。当前还有相当多的投资项目资本金没有到位,为…  相似文献   

8.
厉以宁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时代,正处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转型期。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是最核心的资源,不管是企业产权改革、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工具的翻新或说整个经济学,都是围绕着“资源如何配置”这一问题做足章。资本的流向也决定了人才、技术的流向。在以大规模生产、制度化管理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时代,人才、技术相对于资本来说,  相似文献   

10.
观点     
社保基金应投资国债厉以宁建议,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时,可将购买国债作为首先的考虑。“国债虽然也有风险,但国债的风险大大低于银行存款。”厉以宁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制的进一步深入,今后倒闭和破产等风险必然会随之  相似文献   

11.
珠海之困     
经济学家厉以宁在珠海考察后,针对珠海旅游知名度的乏力,认为珠海的宣传力度不够,并称“市场是可以创造出来的”,“珠海打造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居所这一做法非常有可行性,并可以发展与之相关的房地产业”;而针对珠海资源优势的发挥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厉以宁多次强调其与港澳合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据2005年11月26日《珠海特区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总会计师》2009,(2):118-118
待富阶层 释义:厉以宁教授回应“中国所有人都是改革受益者”时,提出应将中国的穷人称为“待富者”。  相似文献   

13.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1997年中秋将至,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厉以宁教授受党和政府的重托,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作学术报告,全面阐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总体思路。登上人民大会堂讲坛,这在他已习以为常,但这一次却显得格外庄严和神圣。因为十五大以后中国的改革进程将迈向关键的一步:股份制全面实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格局和中国改革与开放的大背景将这位早在70年代末就以倡导股份经济而崭露头角的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企业文化》2007,(1):12-19
2006年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史上值碍浓墨重彩的一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保监会发布了我国保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第13届年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保险资金“大举入市”成为资本市场三足鼎立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破冰、投资商业银行股权开闸,营销员管理规定出台、交强险实施、新生命表实行,等等如此亮点纷呈、精彩异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黎武静 《湖北审计》2013,(12):51-51
值此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升级之际.厉以宁教授以耄耋之年出版《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一书,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书中,厉以宁教授对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热点问题,包括产权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城镇化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述:在谈到对中国农村未来的改革方向时,厉教授说,土地确权是当前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开始,它对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6.
现代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学已成为经济管理界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西方财务学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即公司财务(Corporation finance)、投资学(Investments)和宏观财务(Macrofinance)。其中,公司财务在我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7.
股份制乡镇企业产权变革的必然选择──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访谈录编者按:前不久,中国乡镇企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陈建先生和苏州市体改委副主任周志豪先生一起拜访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就乡镇企业发展及其产权变革,听取了这位著...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8月9日,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应邀在陕西省"三秦大讲堂"作"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和新一轮经济改革"的专题报告。副省长白阿莹主持报告会并作总结讲话。厉以宁从改革与发展、结构与调整、缩小城乡差距、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等八个方面,全面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年金入市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年金又称补充养老保险,被誉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2004年,我国发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2005年第一批37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正式产生,我国企业年金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都已经步入“快车道”。企业年金这样资金量巨大、投资期限长的机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必然会同资本市场形成联动发展、互为促进之势,同时推动金融机构的全面业务创新。年金入市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们将其归结为三个方面。§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首先,企业年金将给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在新的法规框架下,企业…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经济学家厉以宁日前在京表示:“三中全会确定以市场经济为改革的方向,而且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变化说明,对国有企业制度改革要有信心。”他指出,国企改革准确地应该叫“国有资本体制改革”。若能完成好国有资本体制、土地确权、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中国未来有望实现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双重转型”。厉以宁不同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于要变成“小政府大市场”的说法,他也反对“强政府”的提法。他认为,中国市场化改革应该致力于建设同样有效的政府和市场,“有效”是说,政府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必须做好,市场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只有市场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才由政府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