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建国电朝阳热电厂的燃料将全部采用铁路运输进厂,采用全封闭的条形煤场贮煤。在锦承增二线扩能改造工程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国电朝阳热电厂铁路专用线方案,提出新建国电朝阳热电厂铁路专用线后引起的朝阳站和朝阳南站的车站改造方案;对铁路专用线建设方案提出新建电厂专用线方案和利用朝马线软化坡度方案,比较分析后推荐利用朝马线软化坡度方案;对电厂站提出半列解冻库布置方案和整列解冻库布置方案,通过综合比较暂时推荐采用半列解冻库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邹县电厂四期工程配套项目是否需要修建专用线问题,从专用线运力资源利用、运营效益和运输组织等方面进行探讨。根据邹县电厂专用线的运力现状,对拟建专用线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指出其在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不需要新建邹县电厂专用线的结论。同时指出对铁路专用线的建设应慎重决策。  相似文献   

3.
为发展路企直通运输,优化企业作业组织,针对黄陵矿业铁路专用线在运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输组织流程、机车运用方案,结合车站布局及作业分工,提出“一站两点”的运输组织模式,通过填写“黄陵矿区技术作业大表”,编制阶段计划,系统掌握矿区列车运行、机车动态、调车作业、装车进度,全面提高专用线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4.
提升沿江铁路通道的综合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需要合理确定沿江铁路通道各线路的功能定位及运输分工,探讨新建线路的可行性。在阐述沿江铁路通道武汉至南京段现状及规划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年度沿江铁路通道各线路的功能定位及运输分工,提出分流替代、提速改造、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和新建350 km/h高速铁路4种方案,从工程投资、旅行时间、通道能力适应性、线路衔接顺畅度和运输分工协调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最终推荐新建350 km/h高速铁路方案为沿江铁路通道武汉至南京段最佳方案。该方案的提出可以为提升沿江铁路通道的运输质量,促进华中和华东地区协同发展,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生态廊道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路企双方共赢发展,对铁路专用线建设及经营模式方案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目前铁路专用线?4?种建设及经营模式,即路地合建路产专用线、路企共建专用线、分段合建专用线、企业自建专用线,通过分析铁路专用线建设及经营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铁路专用线建设及经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方案进行比选,得出路企共建专用线为最优方案。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模型符合实际决策结果,为铁路专用线建设及经营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承德地区铁路运输能力现状及运输需求的分析,针对铁路及企业专用线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采取优化铁路内部运输组织和车流径路,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协作和配合等措施,实现了提高机车效率,扩大运输能力,满足企业对铁路运输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铁路专用线是指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与国家铁路或者其他铁路线路接轨的岔线。修建铁路专用线主要是为了满足某些企业或单位内部的运输需要,但它并不是一个独立于整个国家铁路网之外的单独部分,而是整个交通运输网(特别是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需要通过铁路运输的大宗物资的装卸作业大多数是在铁路专用线内完成的。大部分的铁路专用线还可以由邻近的几家企业共用使用,促进所在地区货物的集散,也扩大了铁路专用线的服务范围。从基本功能上看,铁路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建长兴岛铁路及既有哈大线的基本走向,瓦房店市城市交通现状、工业企业布局等因素,对新建长兴岛铁路在瓦房店站的接轨共设计了5种比选方案,从铁路运输组织和运营管理、工程量、方案投资、改建难易程度等方面对接轨方案进行了分析,推荐采用瓦房店站南端插花疏解引入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沈阳铁路枢纽客运量的增长,客运站能力已经不能适应远期规划年度需求,需要择址新建枢纽第四客运站。在阐述沈阳铁路枢纽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沈阳铁路枢纽规划布局,针对其客运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沈阳铁路枢纽客运站作业分工及能力适应性,提出沈阳铁路枢纽规划第四客运站建设时机及站位方案,最后结合沈阳铁路枢纽特点,探讨第四客运站形成后沈阳铁路枢纽客运站的能力适应性,为类似铁路枢纽规划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11月1日上午,随着风笛长鸣,一列运煤专列缓缓驶进炼焦煤气公司厂区。至此,沈阳西部工业走廊铁路实现全线通车。沈西工业走廊铁路干线工程为国铁项目,由沈阳市政府和沈阳铁路局合作建设,从沈山线三台站起,与马三家子站联络线相接,跨秦沈客运专线、京沈高速公路,经沙岭站至新民火石岗止,途经于洪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民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