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区域开发规划原理》评介陆心贤(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200062)在国内外区域开发研究与实践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时候,由史同广、王慧主编、10多位地理学界同行共同参与编撰的《区域开发现划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一书,已由山东省地图出版社于1994年...  相似文献   

2.
广西区域开发点轴布局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区域开发点轴布局模式研究万家佩,周茂权(湖北大学地理系,武汉)(桂林市旅游局)1.广西区域开发战略模式的选择1.1对广西几种区域开发战略的评价对广西经济开发战略重点的选择,有多种不同意见,概括来说有三:①中心开发带动两翼,即把投资重点坚持放在南宁...  相似文献   

3.
<正> 农业区域开发是近年来党和国家为促进农业发展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它是开发性农业的具体实施,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而且可以提高农业投资效益,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满足社会需求;引导农民走开发致富之路。实行农业区域开发,必须切实做好技术经济论证。探讨农业区域开发技术经济论证问题,实为当务之急。这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梯度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传统的梯度理论(狭义梯度理论)已不能充分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实践的需要。为此,必须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梯度现象进行更为一般性和更基础层次上的讨论,建构广义的梯度开发理论。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对广义 的梯度和梯度推移进行探讨,并阐述了广义梯度理论与已有的其他区域开发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青海河湟地区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玛措 《经济地理》2001,21(3):283-286
本文在分析河湟地区区域开发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河湟地区实现持续发展的区域开发建设框架,即加快交通运输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本省优势资源,发展原材料及加工工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布局产业。同时论述了实现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日本农业现代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系统介绍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的阶段,特点以及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论述了日本农业现代化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几点启示意义:(一)是农业现代化需要政府的特别重视和支持,(二)是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农业科技要突破,技术推广体系要完善,以此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四)农业现代化过程要把粮食作为战略物资,放在突出地位,下力气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程度演化及其资源环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军  王颖 《经济地理》2012,32(5):37-42
良好的资源环境条件是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的重要基础,在资源环境支撑下东北地区开发不断演进,通过构建并计算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程度指数(RDD指数),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振兴东北”战略以及一系列投资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区域开发程度的加快提升。在区域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系统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土资源的消耗与占用、对能源环境的消耗与胁迫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与促动等方面,而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协调区域开发与资源环境建设的关系是实现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爱中 《经济问题》1995,(8):33-35,8
“农业滞后型”通胀及其相关的问题研究张爱中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下称通胀)压力逐年加大,国人因此忧心忡忡。我国通胀何以持续多年,日益趋重呢?调查分析不难发现,“农业滞后型”通胀(又称“农产品短缺主导型”通胀),是我国通胀的明显特征。而农业基础虚化,农...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弱质产业吗?──当代世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分析与借鉴王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宏观研究室博士)当代世界农业发展已演化成为两大格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农业普遍实现了现代化,农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发达产业;而在发展中国家,传统的农业和现代的工业依...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上,学者在分析总结发达国家区域开发的经验时,重点集中在发达国家在区域开发过程中制定了哪些政策、措施。由于具体政策总是与特定的条件相适应,总结的这些政策措施并不能直接指导我国的区域开发。文章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发达国家在制定区域开发政策时为什么制定这些政策措施,对区域开发经验进行了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现实的农业生产状况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临的问题。 (一)从农产品上看,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而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又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45%以上,但仅提供农业总产出7%的产出,粮食商品率还不到20%;结果,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高于国际价格。且农产品品质差、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等环节还非常落后,此外,对这些产品的国内支持还不够。  相似文献   

12.
论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宏观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宏观对策冯海发(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后,我国不仅会享受缔约国应有的权利,而且要承担缔约国普遍承担的义务。由于WTO的各项规则与我国多年来奉行的贸易规则有所不同,因此,加入WTO后,...  相似文献   

13.
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已成为当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加大图们江区域开发对于加快我国延边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影响力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继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设立之后,国务院再次批复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建立势必为我国深入推进图们江区域开发创造强大动力。本文通过对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现状研究,探寻未来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4.
谢杰  孙应学 《经济地理》1996,16(4):94-98
关于大连市农业发展目标的构想谢杰,孙应学(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系,大连116029)(大连市农业委员会116029)大连市是我国主要海港城市之一和整个东北地区的出海门户、有发达的工业、运输、商贸、文教、旅游业.同时又是我国北方一个特色鲜明的农业区域.尤以...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家庭联产承包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经济改革和 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与农业现代化不存在实质性的矛盾,但它存在的一些缺陷对农业现代化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我国的农地制度创新应当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中心,遵循和服从现实条件 的约束,其创新至少包括:(1)农地产权结构的创新;(2)农地流转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农业区域开放对开发区农业自然资源进行广度和深度开发利用,大规模地改变了生态环境要素现状、触发和暴露出潜在的生态问题。农业区域开发又以其丰富的开发内容和集中的开发投入为开发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此,在开发资源,打破开发区低层次生态平稀现状的生态经济平衡。实现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化。促进开发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谢华 《生产力研究》2007,(13):86-88
美国在西部与南部区域开发中的制度创新有不同的内容与特点。研究美国区域开发中的制度创新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能为我国当前所进行的的区域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节约我们的创新成本,从而实现区域经济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挥区位优势,开发孝感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我国五天工作制的推行,提出“城市周边旅游带”的开发,是旅游区域开发的新动向。本文在对孝感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就其区位优势论证了孝感作为武汉市“城市周边旅游带”的开发重点,提出该市以市区为辐射基地,在野猪湖、双峰山等地建设不同类型的“亲近(或回归)自然的康体休闲中心”为旅游开发主题,提出了使旅游业成为孝感市先导产业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9.
费林 《经济纵横》1994,(11):21-23
“复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其对策费林一、“复关”对我国农业的有利影响(一)有利于扩大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改善出口环境,提高创汇效益。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和野生资源相对丰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贸易一直占重要地位。1990年,我国出口商品中...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农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我国区域农业竞争力,分析制约落后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总结部分农业发达地区经验,对整合我国农业生产要素布局,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搜集2008年各省(市、区)有关农业竞争力的22项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我国区域农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为了解各省(市、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提高农业竞争力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