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文章先指出了地方高校档案工作在社会服务功能方面的优势,然后阐述了地方高校档案服务社会及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实现地方高校档案服务区域经济的途径与对策,探索为服务地方构建区域经济教育服务体系的途径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的相互诉求和需要更加显著,实现协同发展是两者融合共生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甘肃省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现状,构建了“嵌入式协同共生”的发展模式,并从资源共享、科技转化、文化共荣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实现甘肃省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与互动双赢.  相似文献   

3.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地方高校不仅仅为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在区域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使地方高校的改革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地方高校应当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调整、产学研结合和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做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改革,才能使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确保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地方政府对区域信用一体化面临合作治理的困境,需要构建区域信用政府监管与社会治理创新联动机制,形成整体性的治理网络和联动机制。把信用长三角建设成为国内区域信用一体化、区域信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需要抓紧制定和完善适用于长三角区域信用一体化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构建区域信用治理与区域法治建设的协同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5.
成渝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方面仍然面临着行政区分割导致的地方经济分割、区域协调主体单一和政绩考核制度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冲突。因此,有必要构建成渝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应遵循协调内容全面性、协调主体多类型和协调手段多样性的原则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参与机制、共享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12)
湘南地区地方本科高校在创新能力建设与发展中,也面临着创新资源匮乏,创新产出的质量不高,创新知识及配置能力不足的问题,怎样才能突破这些困境,从而快速提高区域发展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湘南地方本科高校急需思考并且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基于湘南地区创新能力发展不足的现实,提出要以服务湘南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导向,着力提升地方高校创新能力,调动并整合区域创新元素,破解湘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板,积极开发协同创新,提出服务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走出一条具有湘南地区特色的方高校创新能力提升之路。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产业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同时。由于体制、机制和政策不配套等原因,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着力构建区域创新政策体系,营造产业集群内外部创新环境和氛围,是一些地方产业集群走出困境、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郑航行 《新经济》2014,(20):27-28
高校与区域经济建设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高校如何通过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自身的发展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研究认为高校实施"双与政策",即与当地政府共建、与企业合作,提升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芳 《经济研究导刊》2014,(33):304-305
地方高校图书馆既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支撑,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专业的技术人才等优势。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存在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服务内容有待丰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此,地方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要高度重视,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和水平;经济部门及其企业要信任、支持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高校的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参与,与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连带关系,所以,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相契合,也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关系到高等教育实现其社会职能.本文将针对当前高校专业设置缺乏整体规划和实际意义的问题,综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进行高校专业设置以及动态调整机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为培养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地方高校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借鉴国外及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结构;调整专业结构,构建体现应用型本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12.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的高校协同创新发展在提升高校自身科学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同时,能有效地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本文在分析高校协同创新内涵与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湖南省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协同创新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湖南省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3.
谭平 《经济师》2011,(5):127-12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趋于大众化,地方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其教育教学质量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地方高校需要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文章阐述了地方高校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坚持的原则,并结合实践论述了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的构建及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科研服务,同时高校科研服务也依附与地方经济。二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高校科研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高校科研服务与地方经济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高校进行提高和改进。本文通过对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是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重要生力军.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着多种学科交叉与新型学生不同要求下的双重挑战,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构建和完善本科院校经济类专业统一教学标准、完善以现代经济发展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打造观念与专业双重过硬的高校师资队伍、充分借鉴国外本科院校经济类专业建设的经验是解决此类困境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16.
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给区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地方高校的发展造成了深刻影响,地方高校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此形势下,本文决定以保定高校为例,分析保定高校的现状以及其协同创新的系统特征,从而及时发现问题,为保定高校推进协同创新提供新的看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地方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教育理念滞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法治国家建设、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对实务型法律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于此,地方高校应探索一条"高校与司法实务部门联合培养"的新模式,深化法学实践教学改革,为区域社会发展培养出高水平的实务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国内价值链构建与区域产业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煜  杨晓 《经济纵横》2012,(3):41-44
目前,我国区域产业二元化发展的特征十分突出。因此,构建国内价值链,建立区域产业互动机制对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缩小区域收入分配差距,形成产业内、多元化区域分工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国内价值链构建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中西部地区要素成本优势有限,规模经济劣势明显,国内价值链构建面临多重竞争压力,国内价值链构建过程中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冲突等。因此,应采取培育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培育本土主导企业国内价值链构建能力,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交易成本等措施推动国内价值链构建。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表现为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不适应、人才培养结构与地方经济建设目标不相符、科学研究与社会生产生活痛点问题不相关、学校改革与地方发展之间互动联系不紧密等.地方高校应建立专业设置科学论证及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创新人才协同培养及多元评价机制,完善应用导向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机制,探索校地深度合作及战略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0.
谷永芬  洪娟 《当代财经》2005,(11):73-76
区域的协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从政策性角度分析东北区域问题,构建东北特色区域经济政策体系应包括:区域布局政策;区域分工政策;区域特殊、补偿政策;区域组织政策;区域调控政策;区域法规等六个部分。在区域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弄清区域经济政策实施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不断调整、补充与完善各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