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控股股东和经营者合谋的成因 (一)自利天性与机会主义行为是控股股东和经营者合谋的根本原因。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由于控股股东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控股股东的意志要通过经营者的行为来体现。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控股股东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当控股股东和经营者合谋的净收益大于不合谋的净收益时,他会选择与经营者合谋。由于控股股东拥有较多的股份,能够通过董事会来决定经营者的任用和报酬,经营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控股股东的意志,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亦会选择与控股股东合谋。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中股权制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股权制衡的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动态博弈分析,研究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的行为关系。结果表明,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控股股东侵占的最优选择取决于非控股股东监督的概率;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控股股东侵占是对非控股股东采取策略的最佳反应;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情况下,控股股东会利用信息的不完全性,始终选择侵占;在重复博弈的条件下,有(不监督,不侵占)策略存在的可能性。最后就相应的结论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控股股东为何偏爱企业集团——以鸿仪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国内外,凡是存在控股股东攫取利益行为的公司,都与企业集团密不可分。集团形式不仅加强了控股股东对所属上市公司的控制,隐匿了控制人身份,而且,为控股股东实施地下“掏空”行为提供了较好的便利条件。文章以鸿仪系为例,具体分析了控股股东是如何加强上市公司控制和逃避市场监管,从而有效地实施利益攫取行为的。  相似文献   

4.
从法律角度上看,控股合并后的控股企业与被控股企业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法律实体,但是从经济实质角度看,控股企业与被控股企业则为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为了反映和报告这个统一的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该经济实体会计信息的需求,我国要求母公司在提供其个别会计报表的同时,向证监会提供合并会计报表。但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和大量集团公司的出现,我国现行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理论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审计成本效益理论和审计风险溢价理论,以2015—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检验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审计定价的关系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审计定价正相关。控股股东杠杆增持行为主要通过提高审计师风险溢价以及增加审计投入对审计定价产生促进作用。上述关系在企业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法律环境较为严格时得到强化,而较好的信息披露质量以及较高的股权制衡度会削弱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审计定价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控股股东杠杆增持带来的风险溢价效应会抑制审计师出具标准的审计意见,损害审计质量。研究结论有助于强化审计师对控股股东杠杆增持的风险认知,进而为进一步提升审计报告质量、强化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增量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前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已经成为资产注入的重要方式,而定向增发除了融资外最重要的一个用途就是资产注入。通常来说资产注人是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支持,但仍有控股股东通过定向增发资产注入来掏空上市公司。文中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和支持上市公司的行为并提出了应对控股股东通过资产注入掏空上市公司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减少上市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王芳 《审计月刊》2007,(5):42-42
控股股东对拟上市公司改稍重组时应遵循先改制、后上市的原则,并注重建立合理制衡的股权结构。 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负有诚信义务。控股股东对其所控股的上市公司应严格依法行使出资人的权利。控股股东不得利用资产重组等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得刺用其特殊地位谋取额外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6月18日,联想控股发布公告称,柳传志将卸任总裁职位,保留联想控股董事长、执行委员会主席。联想控股任命公司原常务副总裁、执行委员会成员朱立南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沪深市场上市公司数据,检验非控股股东行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行权效应、影响边界和传导路径。研究结果显示,非控股股东积极行权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行权效应显著,尤其是对于行权成本与行权收益相对接近的企业而言,其行权效应更为明显。在影响边界方面,对民营、高管纵向兼任、低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非控股股东行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行权效应更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可能的作用传导路径主要是非控股股东行权通过抑制第二类代理成本减少了控股股东掏空侵占。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控股股东与小股东关于股利政策的博弈分析,给予了控股股东侵害小股东应得利益的理论机理,得出了控股股东与小股东在股利分配中的影响因素,最后在如何避免控股股东侵害小股东的应得利益方面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上海企业家》2005,(1):53-53
当前国企改革的过程中要消除以下顾虑:顾虑之一:国家控股能少于51%吗?在一些重要行业,国家应该控股,但控股就都必须拥有51%吗?我看不必。实际51%控股,只是针对只有两个投资的情况而言。而有多个投资方时,就没必要非要追求51%不可。所谓控股价值的关键在于你的资产通过控股能够支配的资产有多少,而不是你直接投入的资产有多少。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的权力来源于控股股东,其价值由投资者共享。控股股东与经营层合谋利用个人权力攫取了公共价值。加强对控股股东合谋的内部控制是保证公司价值、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必备之举。文章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合谋的原因与条件出发.通过分析现状,试图提出得以限制控股股东合谋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为实现控股股东的最大化侵占效果,公司控股股东往往采取“金字塔”、“交叉持股”等方式实现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且二者分离程度越大其侵占动机就越严重。为此,有必要从终极控制权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深入的统计。  相似文献   

14.
以2003—2017年中国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损害了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具体表现为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企业更不愿意披露特质性信息、股价同步性更高,且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提高,该影响更为显著。考虑股权质押融资用途后发现,当质押融资款投向除上市公司之外的主体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更能助长股价同步性。此外,在信息透明度更低的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同步性的助长作用更强、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损害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2007~2012年间发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索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资金占用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强化了其资金占用行为,损害了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控股改制的成功,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当前电力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切实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全面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控股供电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如何加强控股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提出如下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中科院为其量身打造的受让条件的护航下,9月8日,不为外界所熟悉的民营企业泛海集团以27.55亿元从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手中接过联想控股29%的股权,泛海集团成为联想控股第三大股东。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接替中科院的曾茂朝升任董事长。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出任联想控股董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市场规模大幅拓展,集团化的管控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常见,如何优化和提升集团公司对控股企业的管控成效也成为企业集团管理的重点。本文基于财务管理的视角,聚焦集团公司对控股企业管控的优化和提升,从顶层设计、重大事项管控权限和具体管理手段三个层面提出集团公司对控股企业管控优化的建议,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国企改革中要消除以下顾虑。 顾虑之一: 国家控股能少于51%吗? 在一些重要行业,国家应该控股,但控股就都必须拥有51%吗?我看不必。实际上51%控股,只是针对只有两个投资者的情况而言。而有多方投资时,就没必要非要追求51%。所谓控股价值的关键在于你的资产通过控股能够支配的资产有多少,而不是你直接投入的资产有多少。比如你占100%的股权,你投资10个亿,你能支配的资产就是10个亿;如果只占25%就控股,你投资10个亿,就能支配40个亿的资产。所以这个思想障碍我们应该去除,占多少要根据股权分散情况…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04,(5):74-75
吴小安取代仰融,与华晨中国控股和申华控股第一大股东深圳正国被辽宁及沈阳收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