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2014年,伴随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中国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意味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十一连增"后,处于社会转折时期的中国农业能否保持增产态势?新常态下如何挖掘粮食生产的新动力?新常态下应走出"增产焦虑"回望历史,每当岁末爆出粮食增产的新闻,欣喜之余忧虑也相伴  相似文献   

2.
<正>粮食信贷工作事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产品市场稳定和保护农民利益。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发行粮食信贷要因势而动,积极探索有效措施,深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服务新常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也是我国经济由32年平均9.87%的高速增长转为7.5%左右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意味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  相似文献   

3.
<正>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来,我国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成为主要特征,即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产业由中低端开始走向中高端,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环境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经济新常态的深刻内涵,从二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入手,探讨出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农村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手段,而农村经济新常态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新常态的过程中,我国农村经济也应该积极发展,实现持续稳定。探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就要充分认清农村经济新常态的战略走向,我国农村经济新常态战略走向呈现出经济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宏观政策由刺激增长转向区间调控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开栏的话: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重大战略判断,也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伴随"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一大热词,农发行改革发展也步入了新阶段,呈现出新特征:信贷业务从较快增长转向平缓增长,资金筹措从成本较低转向成本较高,经营利润从持续增长转向高位徘徊,不良贷款从连年"双降"转向防止反弹,体制机制从内部自我完善转向全面建设现代银行治理体系。新阶段新特征成为  相似文献   

6.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亮点一: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势头——农民收入增长"十一连快",但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7.
<正>中央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粮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结构的一部分,自然无法偏安一隅、独善其身。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把握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于创新粮食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以粮食流通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创新重塑粮食发展新动力,对在中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显现,部分经济风险显性化。经济新常态对渔业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市场需求以及政策环境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牢牢把握新常态下渔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规律,顺势而为,以稳量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生态安全为导向,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经济已进入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提质增效的新常态。作为国内经济结构重要一部分的粮食经济自然无法偏安一隅。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粮食经济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粮食经济总体的含金量将更高,提质增效的增长方式将更趋合理。各级党政部门尤其是全体"粮食人"必须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全面认识、适应和应对经济新常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岁末年初,中央先后召开了经济工作会和农村工作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如何做好新常态下英山水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县现代渔业发展道路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新常态下水产业发展现状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也就是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换挡期。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增长速度接  相似文献   

11.
<正>应对经济和金融"新常态",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农信社、农商行,必须增强战略定力,加快转型步伐,以新转变应对"新常态"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业务增长乏力、风险多发、利差持续收窄将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新常态"。如何应对经济和金融"新常态",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农信社、农商行,必须增强战略定力,加快转型步伐,以新转变应对"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速度换挡——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动力转换——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部署。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必然折射到国土资源领域,国土资源需求和供应、服务和监管、法治建设和改革创新等各个环节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执法监察工作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常态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聚焦"三农"定战略,坚持"草根"筑特色,秉承"普惠"求共赢,努力成为支农支小的"主力军"和"顶梁柱"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进入中高速、稳健发展的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必须立足和服务于新常态,主动加快转型步伐,寻找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新坐标。银行业新常态:发展逻辑出现"五个转换"戈德·史密斯在1969年构造的"金融相关比率",阐述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是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正>习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与过去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对水产业而讲,在经济高速而低水平增长时代,水产业野蛮成长;在中国经济增速放慢的新常态下,水产业进入精细化价值成长时代。但是面对高档水产业的粗放、低要素发展和逐渐成熟市场之间的断层,也就是水产行业所面临的"坎"和"坡",高档水  相似文献   

15.
2014年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的换挡期,由高速挡换成中速挡;调整结构的阵痛期,产能过剩调整结构;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考察时,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国内经济。"新常态"经济最明显的标志是我国经济将由长达32年年均9.87%的高速增长转为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这是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重要背景下的科学决策,"经济增长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相似文献   

17.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历史烙印,每个烙印背后都演绎着一段独具魅力的时代精彩。当前,我国正在进入一个以"经济新常态"为显著特征的新时代。经济新常态时代的开启,意味着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成为这个新阶段的鲜明特点。经济决定金融,经济新常态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式和运行模式。一方面,随着经济运行的换挡减速和结构优化,我国宏观经济在短时期内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使得银行业面  相似文献   

18.
<正>面对经济金融新常态的挑战,农合机构要以新的思路,在变与不变之间做好战略谋划,方能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从区域经济金融形势来看,"新常态"就是区域经济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而区域金融则进入了市场更开放、竞争更充分、发展更稳健阶段。"新常态"对于农合机构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经济持续放缓对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产生的影响;二是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存  相似文献   

19.
<正>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将很难保持过去的高速增长,而将进入中高速增长的轨道。如何摆脱"速度情结"、"换档焦虑",保持定力,善谋善为,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一是突出增产增效,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把发展高效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工作的重头戏,聚焦特色主导产业,落实各项关键政策保障措施,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关键技术产学研  相似文献   

20.
<正>"新常态"将给农合机构的生存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正视现实、积极应对,注重内涵和效益的增长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告别了高歌猛进,中国经济进入新的运行轨道。步入"新常态","三期"叠加使得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经济是金融的基础,农合机构得益于过去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与改革释放的红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但步入"新常态"将给农合机构的生存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因而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