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转型时期政府改革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顾问张皓若说,占中国人口近70%的广大农民,是基本权利保障最薄弱的环节,农民的权益与城市居民相比不平等,这已是中国社会发展失衡的重要表现之一。他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保障农民的权益:首先是土地问题。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变为在承包期内农民可以支配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2.
中国“三农”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其根本出路是大量减少农民。这涉及到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因此,没有一个宏大的战略眼光,没有一个巨型的系统工程,是无法驾驭这件事情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封建经济史若干理论观点的逻辑关系及得失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局。对战国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学术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不同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反映在对各种问题的不同认识上,干头万绪。能不能根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理出一个脉络来?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把这些观点划分为三大类:1、地主经济论主流的意见认为战国以后的中国经济是封建地主制经济,老一辈史学家如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郭沫若等均持这种主张。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的,王亚南开其端,胡如雷等继其后。一般认为,中国地主制经济的特点,一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二是在地主经济…  相似文献   

4.
王君超 《开放潮》2002,(4):27-28
中国至今大多数人口仍然是农民,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就已讲到,“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立国”。可以说,在中国百余年来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中,三农问题始终都是一个要害问题。建国前,围绕农村土地问题的无法调和之矛盾成为中国革命之源;建国后前三十年,第一次工业化也是因为三农问题而走不动了;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这次现代化进程从农村的成功改革开始,今日突出问题又出现在农村、农业和农民中。这决非偶然和巧合。它表明一个道理,就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家内部最剧烈的冲突和矛盾来自于千年历史积淀的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经营独立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广大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耕种小块土地,解决自己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一家一户就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构成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这种农民经济是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他们中的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农具、耕牛、种子等其他生产资料;他们中的佃农,根据约定,租种地主的土地,并或多或少地拥有农具、耕牛、种子等其他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6.
作为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在中国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所在。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毛泽东关于农民利益问题的思想,对于今天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如何解决农民问题上,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为必须从农民自身条件出发,改变农村生产关系才能解决农民问题。他们这些看法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地食利阶层对中国现代化毫无益处而危害极大农地农房可否自由入市争论的要害,是我们是否要以维护农民利益的名义再造一个土地食利阶层出来。之所以说再造一个土地食利阶层,是因为经历了以平均地权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土地改革和以消灭土地私有制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土地就不再是财产,而是生产资料掌握在劳动者手中。土地不再参与超额经济利益的分享,不再有人可以通过占有土地不劳而获。允许农地农房入市,就是将当  相似文献   

9.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因非农建设需要征用农民集体土地从而失去土地使用权的那部分农民。中国正在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大步迈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离不开农业的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也必须以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为前提。在这个过程中,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要素被重新优化配置,利益格局被重新调整,部分农业用地、居住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大量农民离开土地变为城市居民,形成农地非农化、农民市民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潘敏 《辽宁经济》2004,(11):37-37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中的根本问题。过去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现今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如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的角度提出部分观点。  相似文献   

11.
人口多而土地少,这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二十世纪以来,基建于这一判断上的所有关乎中国现代化的政策建议,无不认为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及目前存在的矛盾新中国的成立至1978年以前我国土地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互助合作化、人民公社化三次变革。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在土改基础上,农村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初级社时,实行的是农民个人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下的租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史学界对近代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首先是在封建地主制经济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关系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很多学者认为封建地主制经济不等于自然经济,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结合,它们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补充。从封建土地所有者与农民之间的经济关系来考察,封建经济与自然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从封建经济单位的生产和消费的整个运行过程来考察,封建经济与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4.
胡欢芝 《乡镇经济》1999,(3):8-8,33
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封建土地制度下的农民是小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农民问题同小生产问题相联系,列宁关于小生产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论述,在我国曾经广为传播。改...  相似文献   

15.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解决好农业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是一项非常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据统计,大亚湾可耕土地的面积已由建区时的3.9万亩减至目前的不足1.3万亩。已征土地涉及农村人口约3.5万人,其中16至60岁的人口有2.3万人,同时,7000多渔业人口也面临转产转业。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是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需要,也是确保大项目顺利建设打造现代滨海石化新城区、汽车零配件基地、现代化物流港口的需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朱镕基总理在中国加入WTO的当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入世后我最担心的是农业。” 在很多人眼里,“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对于经济正在高速增长的中国来说,长期存在农业落后、农村贫困、农民生活艰难的现象,毕竟是令人尴尬的。 好在这一切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人们翘首企盼的转机正在出现。 两年前,地处关中平原的官道乡发生的一场“圈地运动”,不仅让这里的农民第一次尝到了“土地流转”这个看似生硬的词汇所带来的好处,也使他们惊奇地发现,同样的一块土地,原来也可以种出这么值钱的东西!官道人是幸运的,而更多更…  相似文献   

17.
郭爽 《魅力中国》2013,(29):343-343,345
长期以来农业落后、农民贫困一直是我国最基本最现实的国情。如何解决好农民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全局意义的关键问题。作为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认为农民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中国的一切问题,都与解决农民问题息息相关,必须努力探寻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和办法。邓小平高度关注农民问题,努力探寻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和办法,他在解决农民问题方面提出的思路和对策对我国今天解决农民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三农问题"本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主要又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寻其根本,正是土地制度问题。因此,在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研究土地制度问题是从根本上剖析实现现代化农业的路径选择问题。对土地制度变革方向的把握是解决农村贫穷落后、农业相对弱势和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问题的根本。二、农业现代化下的土地制度要求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即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科学化和社会化,从个体农  相似文献   

19.
扶植自耕农运动的指导理论主要有:西方的"土地国有,税去地主"的地政思想;孙中山对"土地国有.税去地主"进行了中国化的解释,主张政府、农民、地主用谈判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蒋介石主张用合作社的方式"合"去地主;中国地政学派提出"土地农有,国家监管,买去地主"的主张,并提出比较完善的操作技术等,至此,扶植自耕农运动的指导理论形成了.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地主雇工经营与出租土地的比例我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过渡的社会形态,它具有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的特征。具体到农业上,地主一方面把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另一方面又购置牲畜农具雇工经营其一部分土地。地主雇工经营和出租土地的比例究竟如何?下面根据一些材料作一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