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涛 《中国工商》2004,(2):47-47
并非所有的洋货就一定是好货,也并非所有本土企业都习惯于臣服。2004年,面对涂料行业洋货依然占优的格局,民营企业大连振邦集团无疑是一只蓄势待发的在柙猛虎。  相似文献   

2.
不“洋”的洋货陈文新,刘杰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洋货一直被当作先进而质量上乘的商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心中的这种传统观念似乎正在动摇,这是因为如今的不少洋货太让人失望了.洋货质量令人忧近年来,各地商检机构在对进口货的检测过程中,发现在洋货光...  相似文献   

3.
<正> 天津的洋货市场远近闻名,但如今的天津洋货市场步行街两侧卖的多是清一色的廉价皮包,根本没有什么新奇的洋货,捻之情溢于言表。果真如此吗?笔者怀着好奇的心情特意赶赴天津进行考察,原来“传说中的洋货市场”,真是另有一番天地。  相似文献   

4.
《商》2015,(24)
伴随西方侵略的日益深入,洋货在改变中国近代社会面貌的同时,也成为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对象。进入20世纪,抵制洋货运动愈演愈烈,其不仅仅是民众爱国主义情怀的表现,也是抵抗外来侵略的一种手段。近代报刊广告通过赋予商品爱国主义的内涵,将对外关系与民众爱国结合,在这一运动中发挥着舆论导向的作用。因此,透过商品广告可以窥视抵制洋货运动中近代对外关系的某些变动。  相似文献   

5.
中金:并非所有沾边企业都受益4万亿投资主要是铁路等基础设施,政府投资计划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相关公司都能受益,只有部分公司实实在在能够从4万亿元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市场开发也随之增大,一大批“洋货”风涌般地进入中国市场,掀起了一股“抢滩登陆”战,且每每轻易得手.致使中国胶卷、洗涤品、饮料、啤酒、彩电、快餐等产品市场,一片片告“失”或’告急”.从竞争的角度看,“洋货”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能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好事;但是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要产品,若都被“洋货”挤出市场或感到“危城告急”就不好办了,当引起我们警惕.经济是国家之基础,它不能独立,势必影响政治的独立.俗话  相似文献   

7.
华侨的不平     
"鸡生蛋,蛋孵鸡,鸡多蛋多,蛋多鸡更多".上海开埠后,洋货的输华与洋人来华开公司、商店,像鸡生蛋,蛋孵鸡的关系一样,循环滚动.输入上海的洋货,品种不断扩大,数量越来越多,洋行、洋公司、洋商店也越开越多.20世纪初,南京路从外滩到抛球场,沙逊洋行、汇中洋行、哈同洋行、汇中饭店、华懋饭店、老德记药房(1853年开)、爱德华霍尔(后来福利公司)、享达利钟表杂品、沙利文糖果饼干、伊文始文具朋街服装……几乎所有的高楼、大厦和像样的门面都为洋商所占有.  相似文献   

8.
零点调查:中国市民对国贷与洋贷的消费选择模式历史上,我们抵制过洋货,那是爱国的表现;改革开放之初,各国商家逐鹿中国市场,外国货大量涌入,人们都赶潮流买洋货,彩电买“日立”,汽车买“皇冠”,鞋要穿“耐克”。现今,根据零点市场调查公司最近公布的一项统计结...  相似文献   

9.
<正>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主体,但如同并非所有管理人员都是企业家一样并非所有企业家都是创新型企业家。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急需成千上万的创新型企业家。怎样的企业家才能算是创新型企业家?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型企业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才有利于从真正意义上塑造创新型企业家。  相似文献   

10.
国货迎接挑战亚生洋货,长驱直入时下,在华夏大地,无论走在国营商场还是个体柜台、摊点,洋货比比皆是。人民日报编委、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主任艾丰曾对长安街高大建筑物上的广告牌作过调查,发现在97幅广告牌中,外商广告占了60%,其中大部分是名牌广告,而在中...  相似文献   

11.
上海的百货零售商业是由洋广杂货商业演变过来。早在上海开埠之前,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日本人小竹文夫在上海调查后,写了一篇《上海之沿革》,他说:“上海城内的店铺都很小,但也有经营西洋货,闽粤船民不时把西洋货运来。”1843开埠以后,随着洋货的大量输华,广东商人率先到上海  相似文献   

12.
“洋货”行销的反思刘云美国前总统里根说过:美国如果能垄断中国市场,美国可以再繁荣几十年。当前,国际间的激烈竞争已由当年的瓜分领土变成了瓜分市场,谁占领了市场,谁就能发展,否则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报载:美国商人尤恩森提出了一项让所有中国人欢喝茶为喝咖啡...  相似文献   

13.
《安徽工商》2001,(4A):22-22
国人对洋货产生信仰危机的时候,正是举起民族品牌大旗的绝好时机。  相似文献   

14.
“入世”将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注入了新的催化剂,但是也对中国的企业家提出了挑战。那些质优价廉的洋货将与中国的企业同台竞技,逼着我们要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入世”之后,所有的企业都将直接面临竞争压力,企业家必须拿出硬招来,才能迎接挑战。为此,中国的企业家必须早作准备,采取相应的对策,要打破依赖国家和政府的思想,立足于自身强筋壮骨,尽早与国际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些私企老板来讲,开豪车是一种身份和实力的象征,但是并非所有豪车都适合中国老板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林虹 《中国市场》2009,(20):76-76
并非所有消息都是坏消息。即使在不景气的日子里,与过去决裂也可能是健康的,也许会带来新的、想象不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市场》2009,(16):78-78
并非所有消息都是坏消息。即使在不景气的日子里,与过去决裂也可能是健康的,也许会带来新的、想象不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对于企业普遍关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e-HR)问题,EC《电子商务》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资深人士申刚正进行了探讨。从中我们了解到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要e-HR,也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成功应用e-HR,实施e-HR还面临着许多风险,选择一个适合于自己的e-HR供应商大有学问。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运用最广泛的有关国际货物贸易的统一实体法。对于我国法院和有关当事人来说,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应该明确以下问题:第一,公约只适用于当事人一方营业地在我国,另一方营业地在其他缔约国境内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第二,公约并非适用所有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第三,公约并非适用国际销售合同的所有方面;第四,公约的适用是任意性而非强制性的。  相似文献   

20.
邬时民 《大经贸》2008,(3):88-89
说到医院,业内人士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药品和医疗器械如今是洋货占主导地位。在医疗器械方面,高端市场是“西风压倒东风”。作个形象的比喻: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比作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宽大的“塔基”代表我国中小医院,其设备基本以国货居多;尖细的“塔尖”代表大型医院,尽管其数量不多,但是占据了大部分医疗器械资源,使用的基本是进口医疗器械,其中数十家“顶尖级”医院的设备被“洋货”垄断;余下“塔中间”的医院则成为中外产品争夺的“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