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我国交强险亏损的情况进行分析,对影响交强险亏损的因素进行归纳,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现行交强险制度、人伤赔付成本、保险公司的经营、道德风险、道路救助基金实施情况这五个因素对交强险亏损的影响情况,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静 《中国集体经济》2013,(10):108-110
随着2006年《交强险条例》的出台,其中的无责赔付条款给交通事故中的受害者带来了慰藉,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在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明明车主没有责任,为什么还要无责的车主和其所投保的保险公司承担垫付和赔付的责任?《道交法》的制定是鼓励广大市民来遵守法律的,现在有制定无责赔付条款会不会鼓励碰瓷现象的发生,会不会诱发道德风险?本文通过对无责赔付的概念和立法本意解释的基础上,对无责赔付条款进行了利弊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论证无责赔付在曲折与发展的过程中给社会的公共利益所带来的积极利益。  相似文献   

3.
交强险自2006年7月出台以来,就遭受“保费高保额低”等质疑。持续了近一年的交强险费率调整风波终于尘埃落定。1月11日,保监会新版交强险责任限额和费率方案出台。这是交强险自问世以来第一次“改版”,并受到不少车主的欢迎,但仍有一些保险业内人士、法律专家“鸡蛋里挑骨头”,在新版交强险中找到几处“硬伤”。[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对交强险之源的质疑声,在2007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进入2008年,真相仍没有被揭开从来没有一个险种像交强险这样遭到如此巨大的质疑,即使新版交强险出台,相关质疑声也没有停息。对交强险的质疑贯穿了整个2007年。这一年,因为交强险,我们记住了律师孙勇;当然,保监会、保险公司等比我们更彻底地熟悉这张令他们刻骨铭心的面孔。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对交强险的质疑和辩护,共同站在聚光灯下。因为这些精彩或乏味的论辩,我们得以逐渐接近真相。  相似文献   

5.
网友热议     
笔者常常困惑,交强险其实也应该属于一种保险。作为保险就理应属于一个自觉行为,为何交强险却强制推进呢?这种交强险与“交强费”又有何区别?此外,交强险奉行的原则是“不盈利、不亏损”,可事实上它不仅赢利而且涉嫌暴利。那么。谁又是这一巨大蛋糕的真正收益者呢?与其他险种自愿性不同,交强险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力得以推行的。  相似文献   

6.
自开办以来,我国“交强险”多年处于经营亏损状态,尤其是江苏省表现更为突出。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在全面了解江苏省“交强险”死亡伤残赔付情况的基础上,从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两个角度分析其亏损原因,并结合发达国家“交强险”的经营经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交强险”亏损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刊于5月21日首发《律师叫板保监会称交强险涉嫌400亿元暴利》一文后,交强险暴利说的争论迅速蔓延开来。面对来自律师、消协的接连“发难”以及媒体、公众的质疑,保监会终于正式回应。5月22日,保监会召开有关交强险的新闻座谈会,否认了交强险“400亿元暴利”说,并表示,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价格法的补充规定,金融、银行、保险产品的价格费率  相似文献   

8.
寒冰 《东北之窗》2008,(5):40-41
"对交强险(全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质疑之声,在2007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进入2008年,它的真相仍然没有被揭开。从来没有一个险种像交强险这样遭到如此巨大的质疑,即使新版交强险出台,相关质疑声也没有停息。"  相似文献   

9.
交强险     
《中国西部》2008,(1):12-12
2007年12月14日,我国金融行业首个全国性听证会交强险费率调整听证会在京举行。由于交强险责任限额和费率调整方案11月30日已经公布,因此此次听证会“锁定”降价,降价幅度在5%到33%不等。交强险是我国首个强制推行的险种,随2006年7月1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生效而开始实行。然而不到一年便被质疑。北京一律师更公开表态,认为交强险存在400多亿元的“暴利”,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0.
高明华 《西部论丛》2007,(10):12-12
交强险出台一年来,接连遭到车主的质疑。更有900名车主委托律师起诉保监会,起诉的理由是认为交强险存在五大不足,尽管法院  相似文献   

11.
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交强险是否存在暴利和牙防组被撤展开的争论,让公益诉讼和公益律师成为公众关注的新热点。两位律师与交强险浮动制  相似文献   

12.
近日,交强险引发的波澜越来越大,几乎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股风潮。在上海这一被称为"条件成熟"的城市,交强险新规的出台依然引发了火花。  相似文献   

13.
王建敏  温衡 《山东经济》2011,(5):117-121
交强险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对切实保护道路交通通行者人身财产安全、维护道路畅通以及为交强险法律关系中的受害人获得及时有效的赔偿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目前由于受害人范围界定得过窄、对受害人遭受人身财产损害后救济途径比较单一和对充分补偿受害人及受害人家属利益资源相对匮乏,致使受害人利益未能得到及时充分有效的保护。因此,需要对受害人利益保护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交强险中受害人利益保护机制的建议,以发挥交强险对受害人利益保护应有的救济功能,减少社会纷争,增加和谐音符。  相似文献   

14.
余瑞华 《中国经贸》2014,(10):114-114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下文简称“交强险”)采用是“不盈利不亏损”原则与商业经营模式相结合的半商业化运营方式。这种运营方式使得交强险的法律性质搁浅在商业保险与非商业保险的边沿,易造成理论认识的分歧和实际操作的不便。本文分析了当前这种半商业运营下,交强险的保险标的定位,商业归属等问题,以求厘清认识。  相似文献   

15.
8月13日,因质疑交强险存在"400亿暴利"而备受媒体关注的北京首信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勇再度出招。这天上午,孙勇分别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上书。在这份题为"关于交强险每年存在至少存在400亿暴利的情况反映"的函件里,孙勇仍坚持"交强险存在400亿暴利"的观点,他认为"保监会故意隐瞒重要数据、故意提供虚假数据,  相似文献   

16.
金钢 《特区经济》2010,(6):248-250
交强险作为一个与世界接轨的险种,理论界有不同的解读,在实践过程中,保险公司与法院以及法院之间均存在不同的理解与做法。本文力求从司法实践和保险理赔的角度对"交强险"制度的完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交强险是我国第一个立法强制的保险险种,交强险的实施将为我国财产险业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对加快我国财产险业的发展,提升财产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产生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交强险2006年7月正式运行以来,围绕这一明显带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险种营运问题,一直争论不断。由于法规规定交强险的非盈利性和商业保险公司的获利天性相矛盾,故如何控制交强险运作中的道德风险,是对政府监管部门的巨大挑战。本文运用了博弈论的分析框架,证明了政府为谋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保险人为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态二阶博弈均衡条件下,政府即使达到了最优监管,仍需付出一定的监管成本,而在此条件下,保险人仍能获得一定的违规利润。本文还通过模型分析论证了罚款这一惩罚手段明显优于其他手段;选择商业保险公司作为交强险经营主体,也明显优于其他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9.
因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在肇事机动车辆投保交强险的情况下,保险机构应当在交强险范围内赔付医疗费用,在出现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的情况时,保险公司是否有权拒绝赔付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费用,举证责任如何,通过何种程序解决,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交强险运行一年多以来,投保人面临的尴尬处境与艰辛维权,换来的是一场场口水战和打不完的官司。是谁令投保人冤情难诉?是谁漠视甚至剥夺了投保人应有的知情权?是谁一手制造了这场力量悬殊的利益博弈?是什么原因让交强险蒙上暴利的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