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音乐家气质入诗,是王维山水诗创作的重要特色,他在诗中大量撷取自然音响,并用寓声于境,声色并举等艺术手法进行精妙描写,使诗歌取得了“有声画”的艺术效果,受禅宗影响,他用自然音响组合营造的意境氛围虽然多种多样,但主要的是空灵寂寞。对于自然音响的精妙传达,亦使其诗歌摆脱了实情实境的束缚,具有无限广阔的延伸空间。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具有感染力的文学形式,诗的意境是诗歌的最高形态。诗的意境与人格境界有着交融和谐的关系,它为伟大诗人和优秀诗歌的产生提供了微妙的空间。诗的意境蕴涵了人格境界,人格境界孕育于诗的意境中,二者之间相互影响,既有共通之处,但又不能完全替代。诗的意境同政治人格境界、伦理人格境界、自然审美人格境界分别有着不同关系和表现。  相似文献   

3.
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著名的诗词作家苏轼的诗学理论。首先揭示了诗画彼此相通、相互表现的关系,同时强调诗词写作应该平淡自然并且要注意诗的韵味。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岛夷行》不是写台湾的澎湖一首诗。但以澎湖的自然、社会状况与彭蠡湖进行比较,以及对诗人施肩吾的思想、经历和诗人所作其他的诗进行分析,可以断定此诗是我国最早咏澎湖的一首光辉诗篇。  相似文献   

5.
英国十九世纪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在其诗歌中把一个感性的、充满着讯息的自然呈现给后世读者。诗人心灵与自然交融,获得了平和、纯净和欢乐。二百年后,“回归自然”成了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的途径。解读华兹华斯自然诗具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在”与“自得”——浅论杜甫草堂诗的自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栖息近乎世外桃源的草堂时期,创作了大量自适诗,这些自适诗呈现出萧淡婉丽、细入无间的独特艺术风格。性本疏放的诗人在儒、释、道等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在对自然外物的观照里,在日常生活的玩味中,诗意地品味着生命的本真意义,从而渐渐开释生命的烦忧。自适诗表现出杜甫经过长期颠沛流离终有一席栖身之地后,过起了“卜居”“为农”的闲适生活,由此形成自适诗特有的艺术风格,体现了生存美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晋诗人陶渊明,自幼喜闲静,爱自然,其诗以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成为田园诗的鼻祖。《归园田居》平淡自然而又意味醇厚,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是其代表作之一。在《归园田居》中,诗人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整组诗篇,既生动地勾画出淡雅素净的田园风光,又寓意了他厌弃仕途功名、保持人格完整、领悟人生真谛的处世态度。同时还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温馨平和的心境直率地抒写出来,整组诗达到了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8.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同时,禅宗思想又渗透在王维的许多诗里,使之达到一种空灵的美,它们大都含蓄隽永,而又平淡自然。同时,王维的禅意诗中也有不少禅学的枯燥说教,“卑似僧”,充分体现了王维悲剧人生的思想历程,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华夏人的艺术精神研究了华兹华斯自然诗中的三个主观特色:宁静、孤独和空灵。笔者认为,华兹华斯的宁静是一种心灵和谐的宁静;华兹华斯的孤独是壮美个性的孤独;华兹华斯的空灵是透溢着崇高精神的空灵境界。虽然华兹华斯的思想中存在着某些糟粕,但他的自然诗甚合东方人的美学理想。研究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对中西文化的沟通必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谢灵运、谢胱都致力于山水诗的创作,大谢因始终不能消除与自然的隔膜,其诗也不能达到圃融的境界。他又以“游”作为观照山水的主要方式,其诗多幽峭,而“颇以繁富为累”。小谢与自然有一种亲和感,体悟山水多以“望”的方式,其诗多呈平秀清发之态。元嘉诗风之典重生涩与永明诗风之清新明丽更加深了二谢诗歌之间的这种区别。二谢虽诗风的总体风貌不同,却又有承袭与沿革:小谢在章法结构与风格、句法语汇及写景艺术上都明显得力于大谢,而在玄言的荡涤、婉关诗境的创造及对近体诗声律与体式的滋养等方面则取得了突过于大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飞鸟意象一直是诗人陶渊明作品中的主角。通过对陶渊明诗中飞鸟意象的充分运用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具备积极向上人格的封建文人形象:一个生动的崇尚自然的人,一个富有情趣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一个具有领悟脚踏实地鲜明人格的人,正是这个人连同他的作品一起深沉地感动着我们。  相似文献   

12.
在谢灵运之前,东晋诗坛上“玄言诗”占统治地位。谢灵运凭借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出众的才华、别具一格的语言和新颖的内容,打破了诗坛上的沉闷滞浊状态,给诗歌注入了清新气息。他把山水当做一种独立的美来对待,歌唱、赞美山水。自然山水成为其诗的主体,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进入了作者的视野和艺术表现领域。谢灵运使两晋时初见端倪的山水诗,发展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实现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关键性的演变。谢灵运的山水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宗白华先生的《流云小诗》以短小、自然为特点 ,读后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小诗意境幽远 ,透射出宇宙人生的真谛。宗先生在诗中几乎没有直接抒发情感的雄浑壮丽的语句 ,而是寓浓丽于清淡之中 ,他的内心世界通过自然景物具体化了 ,因此 ,诗人之心灵得以艺术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咏水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自然诗的代表,崇拜自然、崇尚想象力和情感,使用淳朴的诗歌语言是华兹华斯诗歌创作中最为显著的浪漫主义诗学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5.
山水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审美对象的诗歌.中国诗歌史上的山水诗代表人物主要有唐朝诗人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和柳宗元等.英国诗歌史上,最杰出的山水诗人是浪漫主义湖畔诗人之一的华兹华斯.以华兹华斯自然诗的代表作<水仙>为例,对中英山水诗在表达方式、景物描写和语言修辞等方面进行对比,可以总结出中英山水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找出中国山水诗歌英译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以写山水诗见长,体物精细,状物传神。诗人向佛倾禅,所以许多诗中佛道无限,禅意盎然,诗与禅融为一体,达到极致。品味王维的诗,体味着精神的松弛与愉悦,随缘任远,荡涤灵魂,为心灵解构,使人们清新澹泊,闲适自然,漫步人生。  相似文献   

17.
《登高》表现的两类意象是由诗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即表现生存状态中的生命感受。这种结构关系正是由诗人的情感结构决定的。诗人“登高”时感受到的,就是他一生坎坷、风烛残年生存状态中的一种飘零感、孤独感、凄凉感、无所归依感,甚至是绝望感。而把这两种感受转化成诗的意象表现出来,就自然成了两种意象,而两种意象之间自然也就构成了一种因果性的内在结构关系。从生存状态和生命感受的因果关系中解释《登高》的意象意义,既可以在整体结构中解释每一联诗句的意义,又可以在结构关系中解释每一个意象的意义。这种结构、关系、整体的解释就超越了那种一句一句累加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英国十九世纪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在其诗歌中把一个感性的、充满着讯息的自然呈现给后世读者。诗人心灵与自然交融 ,获得了平和、纯净和欢乐。二百年后 ,“回归自然”成了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的途径。解读华兹华斯自然诗具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语汇和情感两方面探讨《诗经》中婚恋诗的风格。《诗经》婚恋诗的语言是那种平易自然再现生活真实的朴素的美。创造性运用生活中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使得《诗经》在表情达意时产生一种自然感,如实直接,形象生动。而真切的情感体验的溶入,更让这种朴素灵动起来,似一泓清泉流淌心底,润生万般情思。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的贺嫁诗或描写婚礼过程,或表达多子多福的祝愿等,表达了先民们对家庭和谐的愿望。从生态美学视域来审视《诗经》中的贺嫁诗,会发现先民们描绘婚礼现场或表达祝福与愿望时往往借助自然物象来实现,这些自然物象反映了先民们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先民们"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