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台资数额大幅度增加。1987年前来厦台资很少,全市兴办的台资企业仅20家。当年底台湾当局迫于内外压力,有限度地松动了台胞回大陆控亲政策。使来厦台资开始以较快速度发展起来。1988年,厦门批准兴办的台资企业就有87家,协议投资金额达1.4亿美元,使在当年来厦的海外投资中台资跃升第一位。1989年,虽有北京动乱的影响,但台资入厦势头不仅未减,而且有了加快,全年批准台资项目131 项,投资金额4.81亿美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64%和48.5%。进入1990年以来,来厦考察投资环境,洽谈投资项目的台商都比过去有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我国大陆继美国、东南亚诸国之后成为台商投资新的热点地区,并呈现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1、投资迅速增长.随着大陆经济的较快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能源、交通及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充分重视,这一切使大陆的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为台商投资大陆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投资总额迅速增长。根据经贸部提供的数字:1992年头九个月.台商协议投资额比1991年底的34,3亿美元又增加了29.7亿美元。这样,台资在大陆历年吸收的外资中已位居第三、累计协议总金额已达64亿美元,接近美国65.5亿美元的投资额。另外.台湾排名在前100位的大企业中有三分之二的企业的董事长或高级经营主管纷纷来大陆考察或洽谈投资合作事宜,不难看出台商的投资信心越发增强。  相似文献   

3.
<正>台商投资的发展趋势 厦门经济特区对台经贸关系已揭开了新的一页。台商投资已从小规模的起步阶段步入较大规模的发展阶段,到1991年6月底,厦门特区累计批准的台资企业合同447项,台资金额10.39亿美元。台商投资占全部客商投资合同项目和总额的42.33%和47.31%。在国民经济33个大行业分类中,台资企业已涉及其中的20个行业。台商投资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三项产业中,台商投资呈现四个比较明显的趋势: 其一,化学工业、缝纫及皮革制造业、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成为台商投资相对集中的行业。首先,化学工业是台资流向最为集中的行业,占据第二产业投资总额的48.76%。其次,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缝纫及皮革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也是台商投资较多的项目,占据了总项目的三分之一。这些行业不少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贸易加工企业,投资少、见效快、项目平均额小。如服装制造业29项,投资额4534万美元,平均单项156万美元;制鞋业20项,投资额2404万美元,平均单项120万美元;体育用品业10项,投资719万美元,平均单项71.9万美元。  相似文献   

4.
<正> 一、台商来闽投资的状况及其特点福建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份,两省仅一水之隔.福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三优势,一直是台商到大陆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截止1992年底,福建省批准设立的台资项目达1927项,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3.84%.协议投资金额为24.99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3。台商来闽投资经营和办企业有如下特点:1.非公开性投资。因受台湾大陆政策的影响.多数台商都未以公开身份在大陆投资.而以其在第三国(地区)所设立的公司名义投资福建。这类企业表面上看是非台商投资企业,但实际上投资者都是来自台湾的居民。  相似文献   

5.
陈敏 《中国外资》2005,(9):14-15
<正>厦门与我国台湾省一水之隔,语言相通,地缘相邻,习俗相近,血缘相亲,两地经贸文化往来渊远流长。台商投资厦门始于1983年,1988年以来台商来厦投资发展迅速,特别是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海沧、杏林、集美三个台商投资区后,台商在厦门投资更为活跃。据统计,截止2005年6月,厦门市历年累计吸引台资2340个,合同利用台资44.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8亿美元,在厦门市吸引的外商投资中,台资仅次与香港列第二位。从投资行业看,台商在厦门投入资金在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86%、86.86%和11.28%,主要以制造业为主,  相似文献   

6.
台商对祖国大陆农业的投资与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80年代初,台商就开始对大陆农业领域进行投资。目前投资领域主要包括种植业、渔业水产、畜牧业、食品饮料及饲料加工、木竹等,投资项目累计超过4000个,投资金额达20多亿美元,分别约占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与投资总额的16%与11%。当前在两岸入世的影响下,台商对大陆农业的投资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投资区域也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一、台商来闽投资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福建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份,两省仅一水之隔。福建凭藉天时、地利,更兼人和之优势,一直是台商到大陆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截止1992年底,福建省批准设立的台资项目达1927项,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3.84%,协议投资金额为24.99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3。福建省台商投资企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初始阶段(1979—1987年)自1979年台商在泉州市开办第一家合资企业之后,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渐趋缓和,台商陆陆续续开始在闽投资办企业。这期间台商投资多采取单个,间接,隐弊的试探方式,故具有投资项目少,投资金额小的特点。全省共批准台商投资企业58家,吸收台资金额3968万美元。发展阶段(1988—1989年)这一阶段一方面因为台湾当局逐渐开放工商界人士赴大陆考察;另一方面福建省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多层次格局,吸收外商投资的配套承受能力大为加强。  相似文献   

8.
<正> 以台湾前“财政部长”、大安银行董事长陆润康为团长的台湾民营银行考察团于今年5月5日访问了大陆,开启了两岸金融界公开交流的先河,其所透露的信息为人们所关注。众所周知,八十年代以来,两岸经贸关系突飞猛进。就台商大陆投资而言,截至1992年9月底,台商大陆投资已达7615家,协议金额64亿美元,仅1992年1至9月,新增台商投资项目3750家,协议台资金额29.7亿美元;而且,伴随着邓小平视察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台商赴大陆投资纷至沓来,特别是近几个月来,台湾企业界赴大陆考察组不断涌来,引起了各方的密切关注和议论.在此,我们结合福建的情况谈点浅见。台商投资的新态势一、投资主体群体化。新近的趋向表明,在投资的主体结构上,出现了从以往个体为主向群体和集团方向转变。目前,以产业同业公会组团方式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0.
1、台商投资与苏州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 根据我们对台商投资大陆历史的考查,发现1987年以前由于大陆刚开始改革开放再加上台湾政府对大陆的敌对态度,台资在大陆的投资主要表现为零星、分散、隐秘、少量的特征.1987-1992年由于此阶段大陆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吸收台资,台湾当局也迫于压力解除"戒严",放宽外汇管制,推行对外投资自由化政策,台商在大陆的直接投资开始稳步增长,1993年台商赴大陆投资逐渐进入高潮,其后台商在苏州投资的量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11.
台商投资大陆已由利用廉价生产要素的防御性投资,转变为以拓展内销市场为主的扩张性投资,且投资的技术层次正在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2.
信息窗     
《中国外资》2004,(8):4-5
<正> ■商务部副部长:鼓励台商在大陆投资政策没变 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祖国大陆对于鼓励台商在大陆投资的  相似文献   

13.
<正> 由于台湾岛内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环境恶化及两岸入世造成的机遇与挑战,在外商对台投资出现大幅下滑的同时,台商对大陆投资则持续增加,而且投资区域与产业结构也发生新的调整与变化。 台商对大陆投资保持高增长 台商已成为大陆利用海外资本的重要来源地区之一,台湾还一度成为仅次于香港的大陆第二大外资。90年代中期后,由于台当局政策的限制与大陆环境的变化,台湾投资出现停滞,  相似文献   

14.
根在台湾,枝连两岸,花开大陆,果满世界——这是台商投资企业在大陆发展的真实写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陆各项便利台商投资的政策效果。作为台商投资重地的江苏省,外汇局近年来推出多项改善投资环境的措施,并主动积极地征求台商的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台商赴大陆投资,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学上追逐最大化利润的必然性。本文在对台商赴大陆投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重点就台商赴大陆投资的阶段划分及其每个阶段的阶段特征进行概述,以期对两岸经济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 最近记者在台资企业集中的深圳、东莞、中山和珠海等地调查时发现,目前台商在大陆投资方式、投资形态都在发生重大变化,从“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型企业为主,向“三资企业”转变,过去“台湾接单、大陆生产、香港出口”的传统营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研究机构5月1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中两国2016年双边直接投资额超过600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值。美国融鼎集团和美中全国关系委员会当天在纽约共同发布《中美双边投资研究项目报告》。报告指出,2016年美中双边直接投资额的快速增长是由中国对美投资推动的,中国在美国当年共投资超过460亿美元,约为2015年的3倍;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没有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8.
苏崇铭 《中国外资》2007,(10):29-30
<正>尽管两岸加入WTO以后,两岸之间的经贸关系已日益密切,但是仍受限于两岸特殊的政治情形,造成台商在大陆资金不足的问题,譬如台湾法令规定企业对大陆投资不得超过净值的40%,故需另寻求金融机构管道筹资,而在大陆金融机构方面,由于台商尚未在大陆累积信用,对于台资企业贷款也比较慎重,造成台商在大陆  相似文献   

19.
自从对外经济开放以来,包括台商在内的境外资本,不断投入我国大陆地区市场。晚近十余年来,虽说台湾地区政府对于台商赴大陆投资采取「戒急用忍」的保守管制态度,但终究无法抵挡全球赴大陆投资的热潮。随着越来越多的台商赴大陆投资,两岸经济贸易的纠纷层出不穷,但自从台湾方面提出「两国论」后,两岸官方协商平台即因长期因政治因素的困扰而告关闭,两岸关系长期陷入危机动荡、停滞不前的状态。欠缺正式协商管道窘境下,这些前进大陆投资的台商,非但欠缺政府计画性的辅导及奥援外,其处于陌生的政治、经济、法制、及社会制度下,处境犹如陌生环境下的孤儿。本文爰就现实两岸经贸环境下探讨台商在大陆所容易遭遇的问题及现行的争端解决管道,并侧重介绍两岸经贸争议仲裁制度之发展近况。  相似文献   

20.
<正> 近两年来,随着大陆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台商开始积极进入大陆,纷纷抢占这一潜力巨大、前景看好的投资领域。特别是在非典型性肺炎疫情之后,医疗市场商机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将促进台商对大陆医疗领域的投资力度,并推进两岸医疗界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