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稻(藕)田泥鳅综合种养,是一种种养结合,稻鳅共生、稻鳅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是将种稻和养鳅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地重叠在一起,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鳅,实现一田两用、一水两用,不但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达到增粮、增肥、增鱼、增收目的,同时有利于稻田除虫、除草、保肥、松土,减少劳力投入和农药化肥支出,有效减缓污染,  相似文献   

2.
农户稻田养鱼经营行为受历史习惯、耕作制度、经济体制、土地管理制度、水利设施以及自身劳力强弱、技术水平、经济实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上述因素外,更受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以及销售网络、政府行为、科技发展等因素影响。一、经济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农户稻田养鱼的杠杆。近年来,随着稻田养鱼模式的更新改造,特别是搞了规范化“稻鱼工程”,使稻田产生了巨大的效益。稻田养鱼集种稻、养鱼、蓄水、培肥土壤为一体,具有明显的节地、节肥、省工、增粮、增鱼、增收等效益,被世界银行有关专家誉为‘叫\粮仓”、‘…  相似文献   

3.
<正>稻田养鱼是把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的立体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它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它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稻养鱼、鱼养稻,合理地改善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条件,促进了稻谷的生长,实现稻鱼双丰收的目标,收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  相似文献   

4.
<正>稻田微流水养殖是绿色、健康、生态和集约化种养结合的新技术,具有增产、增鱼、增肥、增收、节地、节肥、节工、节支的优势和特点。水稻等水生植物生长吸收转化养殖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鱼、虾、蛙、鳅、蟹等水生生物充分利用水稻等作  相似文献   

5.
正稻田养鱼是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好方式;稻田养鱼不仅不破坏农田的基本结构,不破坏粮食的生产能力,并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且稻田养鱼明显有增水、增收、增粮、增鱼和节地、节肥、节工、节支的"四增四节"效益,被形象地誉为"四小工程",即小水窑、小肥料厂、小  相似文献   

6.
<正>稻田生态种养技术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品养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稻鱼、稻蟹、稻虾、稻鳖共生,种植、养殖相互促进,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的一种新技术模式。实践证明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可以实现"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粮食和水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稻田养鳝,即可发挥稻田的生态优势,为鳝鱼提供天然的饵料,又可利用鳝鱼在泥中钻洞、窜行,在水面捕虫、制成品粪的生活习性,为稻田松土、除虫、增肥,促进水稻生长,以达到一地两用,优势互补,种养结合,稻鱼双增的目的。稻田的养鳝高产诀窍主要有以下六条。  相似文献   

8.
1充分利用资源,实行种养结合多元复合生产目前讷河市稻田养鱼虽然面积不大,但质量很高,已由鱼沟鱼溜、稻鱼双元结合式发展到垄稻沟鱼式和田凼式等多元化立体养殖模式,即稻鱼豆菇萍、稻鱼猪獭、稻鱼禽芪等种养多元复合立体生产,有效地提高了稻田生产效益。讷河市稻...  相似文献   

9.
稻萍鱼综合高产技术该技术是在稻田中“垄面种稻、水面养萍、水中养鱼”的立体农业生态结构。水稻为主体,红萍为纽带、鱼类参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形成“鱼吃萍、萍肥鱼、稻增产”的良性循环。实施此技术,双季稻田亩产稻谷700~800公斤,鲜萍2000公斤,鲜鱼2...  相似文献   

10.
<正>水田综合种养因其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备受社会关注,在长江流域、大江南北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荆州市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悠久的种稻历史,发展水田综合种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近十年综合种养快速发展,以"虾稻连作"为代表的种养模式正在引领传统水田农业的转型升级。一、水田综合种养的实践、完善与提高水田综合种养模式源于早期的稻田养鱼,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早在北魏  相似文献   

11.
数据     
正全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1200万亩稻田综合种养历史悠久,发展较快。据初步统计,2016年全国稻田综合种养应用面积达到1200万亩。其中,"稻虾共作""稻鳖共作"等种养模式,亩均纯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最高超过万元,比单一种稻纯利润高3倍,甚至10倍以上,实现了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促进了稻、渔、田的绿色、高效、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水田半旱种稻养鱼经济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开江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分布很广。近几年来,稻田养鱼有较大发展,全县养鱼稻田面积至1984年达5,025亩,占宜养鱼稻田的10.0%以上。利用潜力很大。但从稻田养鱼的产量来看,大面积亩产仅20斤左右。因此,在发展稻田养鱼的技术方面需要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引进适用技术,以提高稻、鱼的单产和总产。为此,自1983年起,开展水田半旱种稻养鱼,实现稻鱼双丰收。  相似文献   

13.
<正>稻田养鱼可使原来的单一种植发展成稻鱼共收的立体农业,投资少、用工少、新增效益较高,是农村调整生产结构中绿色种养的较好方式。稻鱼共生,通过鱼的吃草、除虫、活水、松土、增肥等作用,既可减少稻谷的病虫害,又可节省肥料30%~40%,还可使水稻增收5%~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稻田种养有悠久的历史。据1700多年以前的《魏武四时食制》记载,那个时候稻田养鱼在汉中、成都等地就已普遍存在。但建国前稻田养鱼发展缓慢,建国后,稻田养鱼有所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稻鱼共生理论的提出和水产部门的倡导,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多种方式的大面积稻田养鱼,呈现蓬勃发展之势。90年代后,  相似文献   

15.
“稻-藕-鱼”套种套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通过对稻藕套种、稻田养鱼和藕田养鱼的综合技术进一步探讨创新,宾阳县的黎塘、宾州等乡镇以及贵港市覃塘区,已经由示范项目种养到逐渐推广发展该项立体种养技术,开展"稻藕鱼"生态立体种养可达到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和谐发展,提高经济收入。现就宾阳县稻藕鱼套种套养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稻藕田的基本条件用于发展稻藕田养鱼的田块,要优先选用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较好,且进、排水又比较方便的田块,面积5~  相似文献   

16.
浅谈洪湖市稻田综合种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田综合种养是将稻田种稻和养鱼(虾、蟹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水稻和水产品共生互利的作用,在不减少粮食产量的前提下,从而获得有机水稻和有机水产品双丰收的一种生态养殖。近年来,洪湖市将稻田综合种养作为"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民生工程和"富民强市"的亮点产业来抓,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扩大种养规模,稻田综合  相似文献   

17.
<正>在稻田里养殖淡水小龙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是典型的高产、优质、生态、高效渔业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增粮、增渔和节地、节肥、节工、节支的"四增"、"四节"效果。具体技术如下:一、田间工程建设1.稻田的选择(1)水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2)土质:土质要肥沃,以黏土和沙壤土为宜。(3)面积:面积少则1公顷,多则10公顷都可,面积大比面积小更好。  相似文献   

18.
<正>年未过半,黄冈以虾稻共生模式为主的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就达64.17万亩,完成了65万亩年度目标的98.7%,虾稻共生、稻虾鱼鳖生态种养、稻鳅共生、稻田养鱼种等模式大力推广,呈现一派蓬勃发展态势。自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推进现场会召开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副市长王浩鸣提出"要把稻田综合种养放在黄冈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9.
<正>为提高稻田综合种养效益和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一田多用、渔农获利"的发展目标,2014年,安徽庐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与芜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技术合作,在芜湖县一养殖基地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试验示范——"虾鱼稻"共生轮作养殖技术模式。根据水稻与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关系,在不破坏地块耕作的条件下,通过开挖环沟、加高和夯实田埂,保持水深1.2-1.4m,实施种植一季稻,轮养两季青虾、两季鱼等综合种养模  相似文献   

20.
<正>稻田养泥鳅,是在稻田实行鳅-稻连作或鳅稻轮作,是生态、高效、环保健康的现代农业种养结合模式。稻田沟中养鳅,沟上田块种稻。泥鳅可为稻田除草、除虫、减少劳力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