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邻居家的孩子一直在央求他妈妈给他买新衣服,上衣是白衬衣,下面是黑色的短裤。他的妈妈说“:老师怎么会这样啊?”我问“:怎么了?”她说他们学校要搞拔河比赛,要求男孩儿一律都要穿白衬衣黑短裤,但我的孩子不用啊,因为他长得瘦小,没有被选上参赛。她是不想买的。因为孩子有很多旧衣服。“我想这小孩子虚荣心也太强了,看见别人穿新衣服自己也要。”孩子就哭了,边哭边说“:虽然我没有被选上参加拔河比赛,但老师说我是最重要的角色,没有我的鼓励,他们会没有力气的。”我一下感动了。这个老师是多么聪明而善良啊,既没有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他认…  相似文献   

2.
忽然一笑     
白维纯 《审计月刊》2006,(5):F0003-F0003
秃与秀一日,秀才行路遇到一和尚,秀才问:“师傅,请教秃驴的秃字怎么写?”和尚答:“秀才的秀字歪歪屁股就成了!”不要等了绅士初次到伦敦,对警察说:“我和妻子各自走失了,要是她经过这里,你可以叫她等在这里吗?”警察:“可是我不认识她呀!”绅士:“呀!一点不错!我真没有想到这事,那你叫她不要等了。”母子对话一天,蚯蚓妈妈带着一群蚯蚓孩子在地上爬呀爬呀。这时候最小的蚯蚓孩子问蚯蚓妈妈:“妈妈,妈妈,爸爸去哪儿了?”蚯蚓妈妈说:“你们的爸爸跟着渔夫钓鱼去了。”新鞋莫里森买了一双新鞋却不穿。一星期后妻子问他:“你为什么还不穿那双鞋…  相似文献   

3.
笑口常开     
难爬的坡夫妻二人骑双人自行车外出郊游,骑上一个大坡,丈夫一边喘气一边说“:这个坡真难爬,累死我了。”妻子擦了把汗说“:坡太陡了,要不是我一直捏着车闸,恐怕早就滑下去了。”什么动物电视上《人与自然》开始了,父亲看着看着,突然来了灵感,就问儿子:“我来考考你,世界上有许多动物,什么动物既能给你肉吃,又能给你皮鞋穿?”儿子想了一会儿,肯定地回答:“是爸爸!”得不偿失丈夫回家后很不高兴,妻子问:“遇到不顺心的事了吗?”丈夫“:今天,我在公共汽车上拾到200元钱。”妻子“:那你应该高兴啊!”丈夫“:另一个乘客也看到了,我和他平分……”…  相似文献   

4.
文化茶座     
甲:“我写的稿子每次都被编辑部退了回来,真没有办法。”乙:“你想你写的稿子不被退回来吗?”甲:“对!”乙:“那好,我告诉你一个妙法,再写稿的时候,千万别署地址。”  相似文献   

5.
我们现在社会缺乏容忍跟尊重,总是持打倒的态度《英才》:你了解科龙吗? 茅于轼:企业的事我从来不研究。《英才》:8月28日在京召开的“资产流失与国有资产发展研讨会”上,郎咸平公布了“请而未到”的经济学家名单,其中就包括了你。你为什么不去? 茅于轼:我没接到邀请。接到我也不  相似文献   

6.
关于个人“他们叫我黄校长”《英才》:注意到一个场景——你一出现在会场,有好几个女孩子惊呼:“黄光裕好酷啊。”你是如何看待企业家的人个魅力? 黄光裕:(笑)我觉得自己在个人形象方面一般。我个儿也不高,长相也没有特别过人的地方。《英才》:很多人说你霸气太重。黄光裕:我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霸气,只是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我走路特别快。《英才》:看来你是没时间为任何崇拜你的女孩停留了。黄光裕:(大笑)如果看到起眼的,我会考虑该不该留步。《英才》:你喜欢做“教父式的人物”吗? 黄光裕:所谓教父,是指我过于严  相似文献   

7.
李泉是天秤座的,我也是天秤座的,两个天秤座的人坐在一起聊天,李泉指着我,说,《走钢索的人》就是为我们天秤座的人写的: “走在半空中,要人命的风,就快要把我吹落;你在那一头,说你不爱我,我挂在风里颤抖。” “走钢索的人,不害怕牺牲,只求你一句,爱我;往前是解脱,后退是自由,我应不应该回头?” “风吹痛我双眼,我看不清楚,我平衡不了,躲在我心里的苦;我要给你幸福,你蛮不在乎。”  相似文献   

8.
英才信箱     
《英才》1998,(7)
做记者真令人羡慕,我行吗?我很想了解他(她)的近况,不知如何才能联络上他(她)?生活中的她是什么样子?他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如果你想当一回记者,就请立刻把你的问题写好寄给我们,《英才信箱》将为你提供“与名人对话”的机会,我们帮你找名人来回答!想”质问”谁,快快写信吧!来信请寄北京西城区金果胡同27号《英才信箱》苏青 收  相似文献   

9.
“我们就是人民。你就是人民。我写的就是你,以及你的表情。”写在《大号叫人民》封面上的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这部散文集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英才信箱     
《英才》1998,(6)
做记者真令人羡慕,我行吗?我很想了解他(她)的近况,不知如何才能联络上他(她)?生活中的她是什么样子?他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如果你想当一回记者,就请立刻把你的问题写好寄给我们,《英才信箱》将为你提供“与名人对话”的机会,我们帮你找名人来回答!  相似文献   

11.
《英才》2005,(3)
“下一次出击的时候,总是有阴影,博大的东西的时候不太敢赌了。但也因此让你变得更理性。斤斤计较,算好了再赌。”“三天灌醉了我两次”《英才》:当初你离开安利时,李金元是怎么找到你的? 骆超:我动一动,国内营销界一般都知道。他看中我建团队、建系统的能力。《英才》:能不能谈一谈你俩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英才》2005,(2):34-38
“我的主业就是搞组合,不断地把产业整合起来,这是我的职业。”“多元化风险不存在”《英才》:你涉及到很多的产业,作为一个企业家,进入一个产业有什么样的标准? 夏朝嘉:你们喜欢把做企业的人分成两类人,一类是企业家,一类是经理人,我觉得这样的划分让人感觉企业家就是老板。《英才》:你怎么理解企业家?  相似文献   

13.
海岩计划再写一部小说,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太缺钱了!”他有些无奈地对《中国新时代》说:“我自己管理的企业都非常赚钱,但是被朋友煽动自己投资的都赔钱,可能是因为我不操作的缘故吧,我也实在没有精力操作。我现在手里真是缺钱,如果你给我200万,我就不写了。”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因写一本《亚洲最漂亮女性》的书,有机会访问了世界公认最漂亮的,也是最有才华的近100位亚洲女性,问她们:“假如你只能拥有一个化妆品,你想要的是什么产品?”结果95%以上的人都异口同声的说——口红。(另外的5%则说是眼线笔)这就说明了口红在女人心目中多重要。如果你的口红要用得对,有两点你必须注意:首先你要选择漂亮的颜色。你是否见到过有的人用了口红以后,比她不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经理人》你认为,“如果你的竞争对手不被你的行为完全搞懵,或者不认为你是个精神病,你就不能完全放下包袱。”请问这个“精神病”指的是什么状态?奥伦·哈拉里(以下简称哈拉里)我所说的“精神病”指的是,当一个企业的行为偏离了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旁观者往往会给这样的企业和其领导人贴上“神经病”或者“狂热”的标签,但今天的狂热就是明天的常态。在我的书里,我描述了很多运用“狂  相似文献   

16.
知识的魅力     
有情趣盎然,令人捧腹,一读就不忍释手的书,这类书可以消闲,可以娱乐,久读不觉其苦。也有哲思深邃,艰涩拗口,不正襟危坐、不三更灯火五更鸡鸣下番苦功不能有所获得的书,非头悬梁、锥刺骨不能消除倦意。所以,读书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苦趣。但只要用心品读,那些看起来面目狰狞、味同嚼蜡的书,也会散发出知识的魅力,引人神往,给人教益,启人深思,催人奋进。正所谓:读书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还记得那年我在准备考注册会计师,捧着厚厚的几本考试教材,有人问我:“你考得过吗?”我回答:“不知道。”事后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会说不知道?不久,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答案——我们的《审计》教材上赫然写着:“注册会计师不得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做出保证。”你看,《审计》教材是如此地善解人意、富有  相似文献   

17.
沈善增 《秘书》2007,(1):43-45
你知道《老子》吗?我想,很多人会回答“当然”。你真知道《老子》吗?这就难说了。说起《老子》,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本十分深奥的书“,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云里雾里,稀里糊涂。也可能会觉得,这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书,仅仅五千多字,似乎包罗万象,世  相似文献   

18.
《韩非子》中记载:齐恒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于是"一图尽服紫。"从而引起了齐国紫服价格暴涨,使五件素服的价格,也抵不上一件紫服。齐桓公为此感到很优虑。便向管仲请教对策。管仲说:《诗经》有言,"不躬不亲,遮民不信。"大王想纠正这股风气,何不从你自己开始不穿紫服呢?齐桓公欣然接受了管仲的建议,首先自己不再穿紫服,并对穿紫服来见他的人不客气地说:离我远点,我讨厌穿紫服的。结果当天朝廓里再没人穿紫服了,第二天都城中没人穿紫服了,第三天全国老百姓再没有穿紫服的了。由此看来,齐国服紫之风的盛与衰,与齐桓公的实际行动密切相关。即所谓"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不  相似文献   

19.
止的哲学     
《英才》2012,(8):46-47
王永庆的启示《英才》:采访之前看了你的博客,而且是央企的领导者中,很少有这么勤奋地写博客的,你一般是什么时间写博客?刘顺达:每天晚上写。《英才》:从什么时间开始?刘顺达:从去年11月9日。《英才》:当时是什么触发你写博客?刘顺达:人际之间是需要沟通的,一个是跟他人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某日,有人问我:“办个担保公司能赚钱不?”“当然能,特别是按《住房置业担保管理试行办法》设立的那种公司”我在回答时还添上了一句:“问题在你要能获得设立权”“怎么?设立还得经过授权?”是的,在《办法》的字里行间确有此意 《办法》规定:一个城市只能设一个担保公司(第13条),并且,这个公司要先经房地部门审核、政府批准后,才能向工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第8条) 问题出来了:为什么一个城市只能办一个公司?既然规定了此类公司要有“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实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