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诞生10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是否树立和坚持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影响社会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解决中国的实践问题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验证、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实现持续不断的双向互动,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树立和坚持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树立和坚持这样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改革开放作了理论准备,它启发人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续坚持和发扬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精神;始终坚持实践观点,尊重实践;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文化价值观的根本目标是树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独立、自由、民主、奋发图强的人文精神和尊重事实、尊重规律、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冈此,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构成当前文化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人文精神是蕴含在人文科学中的以人为对象、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实现人的日的的一种精神.是人类文化精神的核心与灵魂。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4.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辨公设还是经验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抽象,这是一个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早已被论及,如今又出现在由现实经济问题所引发的争论中的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而特别是对商业部门、农业部门以及工业部门生产劳动的深入分析,认为取得"普照的光"存在形式的机器工业部门才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产业基础,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劳动价值论并不是形而上学的思辨公设,而是经验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抽象。  相似文献   

5.
对“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若干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各项工作都要以“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的科学观的统一,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首先是尊重和依靠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和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规律。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新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用生产力分析思维模式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在对人类认识活动的批判性考察中,对科学认识活动过程中的经验概念,有系统而深刻的论述。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认识表现为从经验到理论,再到经验的活动过程。在人类的科学认识活动中的经验,可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或"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经验中包含的"实在"内容是科学理论真理性的根据。在科学的幼年时代,从经验到理论的途径是归纳和抽象;而在科学的成年时代,从经验到理论的途径只能是思维的自由发明和创造。通过对爱因斯坦科学认识论中的经验概念的研究,既能够搞清楚人类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也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人民为本思想植根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植根于对人民群众深厚的爱,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二、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四、注重提高人民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邓小平的人民为本思想即是以富民为核心,以发展生产力为手段,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以人民群众为依靠力量,充分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提高人民。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的多种需求、体现人的最大价值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米秋花 《全国商情》2009,(16):134-135
党政干部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负有特殊责任.党政干部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作为行动指南,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9.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现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和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我国实际的时代发展来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成份;科学发展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尊重农民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其根本经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建立前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工会的地位、职能和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亟需进行相应的探索。以刘少奇、李立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工会的地位、职能、作用、工会如何处理与党、行政以及职工群众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工会学说,指导了建国前后的实践,并对以后的工会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浙籍先进分子群体是时代的产物!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思考,是对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根本任务的新概括。这一论述发展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与时俱进,坚持全面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秉承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了宝贵的理论成果。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同质的,它们的契合点体现在:生产力标准是根本前提;人民利益标准是基本准绳;先进文化标准是国之灵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在我国高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好环境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校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要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切实改进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不断开创高校党风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执政价值合理性理论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共产党执政价值合理性思想。中国共产党执政价值合理性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价值合理性理论。  相似文献   

19.
现代政治的重要特点是"政党政府"政治运作模式的出现。具体到当代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实现对国家政权统一领导、保证党执政地位的重要组织载体是设立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党组。这有效地保证了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与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贫穷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但这一问题的探讨却蕴含着中国共产党93年的探索。执政之前,中国共产党主要解决了如何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认为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