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前的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以市场广泛认可的公允价值模式定价,然而一夜之间公允价值成为了造成金融危机的元凶之一。公允价值计量是否与金融危机存在必然的相关性,成为了金融界与会计界在危机拯救中的一个争议热点,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的公允价值为人们所诟病。通过阐释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从而说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使人们正确认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公允价值体系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公允价值的引入是否增加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而,对在我国如何有效地实施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界时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编报的财务报表大为不满,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成了其金融资产减值的原罪.公允价值计量,在经济衰退时不停减计资产,加速恶性循环;在经济高涨时,持续增加公司资产账面金额,形成不断膨胀的资产泡沫.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以及计量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指出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的元凶,但作为会计界不能因此而置身于危机之外,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在中国试行不久,就碰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到现在影响还没完全消除。国际上把这次危机归罪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普遍质疑,有人公开表示应该抛弃公允价值的使用,以缓解金融危机;有人持反对态度。面对这种情况,公允价值在中国何去何从,详细对公允价值进行论述,介绍了金融危机下各国对公允价值的争论,最后各国以修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来解决争议,并根据国际上做法说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科学性依然存在,面对金融危机中非公允的市场报价,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调整是必要的,公允价值计量仍是未来发展方向。而针对中国情况,金融危机对中国有影响,公允价值计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要我们吸取从国际上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中的长处,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  相似文献   

7.
2007年下半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肆虐,并最终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公允价值计量成为矛盾的中心,被指责其加速了次贷危机的恶化.本文对此次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中原因,并分析了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再次重视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问题而不是会计问题,公允价值不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几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琪 《时代经贸》2010,(20):53-54
2007年下半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肆虐,并最终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公允价值计量成为矛盾的中心,被指责其加速了次贷危机的恶化。本文对此次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中原因,并分析了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再次重视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问题而不是会计问题,公允价值不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几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赵博 《经济论坛》2011,(2):180-184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形成巨大冲击,会计理论界就公允价值是危机的根源还是"替罪羊"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本文通过对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暴露出的缺陷及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深层次进行探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会计计量模式并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计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双重计量模式是中国当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是现在学者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2006年2月15日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公布和金融危机的兴起,更引发了我们对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的思考。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并列,确立了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地位。而同期,随着金融危机的兴起,美国证监会(SEC)等,允许内部定价,由公允价值回归到历史成本,值得深思。本文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现状入手,浅析存货与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据此对我国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天明 《经济师》2009,(9):152-153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打破了我国会计界长期以来存在的单一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提出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为主。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模式为辅的新计量模式体系。文章在介绍了公允价值涵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意义和理论依据,以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具体运用中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郑庆胜 《时代经贸》2009,(4):109-111
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又引来了一轮新的争议。公允价值要以活跃的市场为基本前提,但是,目前我国的市场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加之职业界的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还不尽人意,这就使公允价值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甚至被有的企业利用公允价值的可验证性较差的弱点操控利润。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谨慎、适度、有限制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成为经济和金融界关注的焦点。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金融危机。这促使我们思考在实施公允价值方面的具体做法,应该健全公允价值获取的市场环境,降低实施成本,建立分级披露公允价值信息的制度,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与不足,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迫于压力对公允价值应对金融危机作出修订与完善。文章在分析公允价值的涵义与特性的基础上,厘清公允价值与全球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提出改进公允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析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新会计准则中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和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方法,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运用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并结合美国的金融危机,探讨了金融危机和房地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探讨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勇  张波 《经济论坛》2009,(24):109-111
随着次贷危机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遭遇到了各界的质疑。尽管还存在种种弊端,公允价值计量并非此次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随着其运用条件的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理应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其直接诱因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使用,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现行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成为人们反思的焦点。但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有密切关系,但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原凶",充其量只是"帮凶"。结合我国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会计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来自公允价值模式的挑战:相关性和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入现行会计模式的理由之一,是其具有比历史成本模式有更高的相关性,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似乎在这次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成为一些银行家指责公允价值的理由所在,所以,我们不得不从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重新审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作为会计中的一种计量属性,需要我们对其相关性和可靠性作出权衡,以提供既相关又可靠的会计信息,满足投资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人们在探究金融危机的根源过程中,纷纷将质疑的目光投向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些机构甚至将其列为此次金融危机的元凶之一。从信号传递的角度剖析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认为在金融危机出现的特殊时期,由于市场信息取得的局限性,许多有效的信息被屏蔽,导致以"盯市"为特征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信号传递效应在整个资本循环中被逐级放大,市场价格不再是价值的最优体现,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制定。因此,提出完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机制和加强内部控制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