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织治理是一套制度体系,组织治理优化表现为制度体系设计和执行优化。审计从两个路径来促进组织治理优化:一是制度审计,二是兼有制度审计的交易审计。制度审计直接审计制度,通过发现和整改制度缺陷来推进组织治理优化,有三个逻辑步骤:一是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二是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三是推进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混合性质的交易审计是兼有交易审计和制度审计双重审计,通过交易审计,发现缺陷行为,进而追踪缺陷行为的原因,找到制度缺陷;其优化组织治理有三个逻辑步骤:一是发现缺陷行为,二是发现并报告制度缺陷,三是推进制度缺陷整改。  相似文献   

2.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15,(3):130-136
任何组织都是团队生产,审计是应对团队生产中的机会主义倾向的重要制度设计。然而,是团队整体还是团队领袖应该作为审计客体呢?文章的分析表明,领导制度和治理状况是影响审计客体选择的基础性原因,这两个原因通过经管责任的可分离性和审计主题来影响审计客体选择。在分工负责制下或治理不健全时,团队领袖可能成为审计客体;当领导责任和主管责任可分离时,团队领袖可能成为审计客体;当特定行为成为重要的审计主题时,团队领袖可能成为审计客体。上述理论框架对现实生活中的审计客体选择多样化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行为审计究竟是审计个人,还是审计单位?文章从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两个维度探究行为审计客体。关于空间范围,单位和个人都是审计客体。当单位作为审计客体时,必须同时也将个人作为审计客体,一般情况下是以特定单位作为审计客体,当某类单位在某些行为上具有普遍性时,该类单位可能成为审计客体;当个人作为审计客体时,多数情形下以特定个人作为审计客体,当某类个人在某些行为上具有普遍性时,该类个人可能成为审计客体。关于时间范围,一般情况下,对审计客体实施选择性审计,当某类行为具有特别的重要性,或某类行为相关治理不健全从而缺陷行为较多,或者是二者同时具备时,对该类行为实施法定审计。  相似文献   

4.
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促使被审计单位抑制其机会主义行为,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甚至还有下降趋势。文章建立一个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框架,并采用博弈分析予以验证。审计频度通过预期路径和预防路径对审计效果发挥作用,审计处罚通过威慑路径和心理路径发挥作用,审计频度和审计处罚的使用都有一个合理限度,审计频度和审计处罚需要相互协同地对审计效果发挥作用。优化审计技术以提高审计频度和提高审计处罚执行率是我国政府审计目前提高审计效果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内部审计主题是审计师发表意见的特定事项,有两类四种:信息主题——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行为主题——具体行为和制度。内部审计定位影响内部审计主题选择并导致内部审计主题差异化,当内部审计作为业务流程中的审核机制时,审计内容是完成前置程序的经济行为和经济信息,审计主题属于具体行为、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当内部审计作为业务流程之外的监督机制时,审计内容是完成全部业务流程的经济行为和经济信息,审计主题属于具体行为、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当内部审计作为监视机制时,审计内容是制度或管理过程,审计主题是制度。影响内部审计定位的主要因素是组织治理机制和组织环境。  相似文献   

6.
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监察机构合并为一个机构,合署体制的形成路径包括理性思考路径、理念路径和锚定路径。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的效果表现为内部审计效果和监察效果,这些效果的产生路径包括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如果这些路径存在,则内部审计与监察合署会有积极效应,否则,就可能产生消极效应。当内部审计以经济行为作为审计主题时,内部审计才与监察存在交叉关系,合署体制对于双方的效果都有提升作用;当内部审计以经济信息和制度作为审计主题时,合署体制并不能提升内部审计的效果,但能提升监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审计模式具有审计理念的先进性、审计程序的动态性、审计取证的智能化以及审计成果的有效性等技术特征.大数据审计模式在关联方交易审计中的应用流程包括:关联方交易的风险识别和总体策略、关联方交易审计的具体审计计划、关联方交易的控制测试、关联方交易的实质性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沟通、关联方交易审计的意见形成,其相应运行...  相似文献   

8.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15,(7):130-136
审计业务外包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审计机关提高效率效果的重要路径。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驱动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审计业务从自制改为外包,一方面会增加交易成本,表现为谈判成本和机会主义成本;另一方面会降低交易成本,表现为生产成本与外购价格之差,只有当降低的交易成本大于增加的交易成本时,政府审计业务外包才会发生。审计业务就是审计交易,自制还是外包的选择,其本质就是选择审计交易的治理结构,正是审计业务特征与审计业务治理结构的匹配决定审计交易成本。不同的审计主题具有不同的交易特征,需要不同的交易治理结构,从而对于自制或外包有不同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9.
审计业务是内部审计主题的细分或细分后的组合,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具体行为、制度这些审计主题都可以进行细分,每个单独的细分主题独立形成审计业务称为单一性内部审计业务,细分主题组合起来形成的业务称为综合性内部审计业务。组织治理、组织环境会影响内部审计定位,这种定位进而影响内部审计主题,并通过内部审计主题来影响内部审计业务类型。内部审计作为审核机制时的业务称为审核型业务,作为监督机制时的业务称为监督型业务,作为监视机制时的业务称为增值型业务。组织治理、组织环境还会影响内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客体、内部审计领导体制等其他基本要素,并通过这些基本要素来影响内部审计业务类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审计全覆盖实施的背景,以地方审计机关为研究对象,探究地方审计机关不同维度覆盖率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审计单位覆盖率和审计内容覆盖率,经济责任审计覆盖率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国家审计机关信息透明度较高的地区更显著。除了直接纠偏外,国家审计覆盖率主要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和政企关系而影响国有企业治理效率,具体作用机制表现为:一是国家审计覆盖率的提升通过缓解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地方国有企业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了国有企业治理效率;二是国家审计覆盖率的提升通过强化权力监控降低了政府不当干预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企业管理层腐败现象屡屡发生,影响十分恶劣。文章在分析企业管理层腐败的表现成因的基础上,结合现实重点分析了其审计治理效果。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对企业管理层腐败的审计治理效果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未明确离任者与接任者对企业资产和业务的承接责任,经常出现"新官不理旧账,旧官一走了之"的情况,结果导致当发生经济损失需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时,又因责任不明确,出现难以处理等情况。为此,结合审计的治理功能分析了审计治理企业管理层腐败的具体路径,旨在进一步提升审计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审计活动中.对审计调查风险的认识常常不那么充分。有的审计人员认为审计调查不作审计决定.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会引起行政诉讼.不会存在潜在的风险.于是在制作审计调查报告时.也不征求被调查单位意见.使被调查单位有异议的意见可能难于表达。当调查报告送政府领导或上级审计机关领导批示.并要求整改时.被调查单位才指出审计调查报告内容错误.使审计部门相当被动.且容易失去政府的信任。  相似文献   

13.
一般的研究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系统中某一特定违约行为并对已经发现的违约行为进行报告或披露的联合概率。而实际上,审计师并不是简单地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依据公认审计准则,进而根据审计情况发表审计意见的过程,而是存在着当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出现虚假信息时,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进行讨价还价的过程。而这个讨价还价过程,很明显会影响审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进而可能影响到审计质量的高低。因此,在考虑审计质量时,必须考虑审计师与客户管理当局的讨价还价行为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已从传统的按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审计转变为按业务循环循环交易进行的业务循环审计。一般来说,企业的交易和帐户余额划分为四大业务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生产循环和筹资与投资循环。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审计测试过程中包括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其中,内部控制测试通常业务循环采用审计抽样的方法进行,其目的在于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交易和帐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亦按业务循环组织实施,这样不仅可以与内部控制测试直接相连,而且可以加深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理解,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及审计表审计中发现在业务循环的基础上对每一重要事项的认定选用适当的审计策略,主要证实法和较低的控制风险水平估计法是两种典型的审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审计主题决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决定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意见类型决定审计法律责任。信息审计主题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而行为审计主题具有合规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真实性目标、合理性目标可以采取有限保证和合理保证两种保证程度,而合规性目标一般采取有限保证程度,特殊情形下采用合理保证程度。在合理保证方式下,只有在被审计单位有问题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在有限保证方式下,当审计定性发生错误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审计主题决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决定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意见类型决定审计法律责任。信息审计主题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而行为审计主题具有合规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真实性目标、合理性目标可以采取有限保证和合理保证两种保证程度,而合规性目标一般采取有限保证程度,特殊情形下采用合理保证程度。在合理保证方式下,只有在被审计单位有问题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在有限保证方式下,当审计定性发生错误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内部审计有助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改善企业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李顺利 《现代企业》2020,(3):152-153
审计作为现代组织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组织内部业务活动的事前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以及对业务活动事后的执行效果进行监督。审计的形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由国家审计机关对国有资源使用的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的政府审计;二是由组织内部专职人员进行的对单位内部各种经济活动的内部审计;三是由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审计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并促进被审计单位进行改进,如果审计报告写得再好、问题再多,被审计单位不执行、不整改,审计的监督作用就不能有效发挥,因而审计整改是发挥国家审计治理功能的基础。加强审计整改,是完善国家治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也是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的监督、促进深化改革和制度  相似文献   

20.
大学治理包括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两个方面.大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分析发现,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是提升大学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的立行立改,有助于大学根治屡审屡犯顽疾,有助于构建大学制度规范体系,有助于扎实推进大学综合改革.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包括:加强政策跟踪审计,推进大学提高"政治三力";统筹审计组织方式,推进大学治理能力提升;强化审计结果公开,倒逼大学推进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