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内部控制鉴证内容是内部控制缺陷性,具有时间边界和范围边界,就时间边界来说,从内部控制鉴证目标出发,内部控制鉴证取证应该覆盖特定时期;从内部控制鉴证可行性出发,内部控制鉴证结论只能是内部控制在该时期动态移动的累计状况,也就是该时期的期末状况。就范围边界来说,内部控制鉴证内容是鉴证需求和鉴证能力的均衡,既可以鉴证全部内部控制,也可以只选择某一部分内部控制;但是,内部控制鉴证只能就不同的内部控制目标分别形成鉴证结论,内部控制作为一个整体难以形成鉴证结论。  相似文献   

2.
可能的内部控制鉴证客体需要具有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目标、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措施;而可能的内部控制鉴证客体要成为现实的鉴证客体,需要符合委托人立场的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复杂程度及内部控制鉴证法律责任影响内部控制鉴证成本。内部控制越是复杂、鉴证法律责任越大,内部控制鉴证成本越高。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和影响广度影响内部控制鉴证收益。内部控制缺陷越是严重、影响广度越大,通过鉴证发现该缺陷能避免的潜在损失也就越大,从而内部控制鉴证收益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3.
内部控制鉴证目标是一个体系,从相关主体来说,包括利益相关者和鉴证者,前者的目标是终极目标,后者的目标是直接目标。从业务类型来说,内部控制鉴证包括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审核,这三类鉴证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和鉴证者,从而有不同的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关于内部控制评价,从利益相关者来说,终极目标是抑制制度缺陷;从评价者来说,直接目标是通过评价产品来满足利益相关者抑制制度缺陷的需求。关于内部控制审计或审核,从利益相关者来说,终极目标是抑制制度缺陷;从外部审计师来说,直接目标是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或审核产品满足利益相关者抑制制度缺陷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关于内部控制鉴证的需求因素,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为什么需要内部控制?第二,为什么需要内部控制鉴证?第三,内部控制鉴证为什么出现多样化?文章以环境不确定性和人性假设为基础,系统解答上述三个基本问题。环境不确定性、自利、有限理性,导致了风险,为了应对风险,产生了内部控制;同样,由于环境不确定性、自利、有限理性,导致内部控制可能出现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为此,利益相关者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鉴证,以及时发现和弥合内部控制缺陷;由于委托代理关系多样化、代理人自利和有限理性,同时,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鉴证出现了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内部控制鉴证的主题是内部控制制度。文章探究内部控制鉴证取证模式的逻辑框架,涉及内部控制鉴证标的、鉴证命题和鉴证程序。内部控制鉴证标的是制度的再分类,整体层面的制度,其鉴证标的是制度要素;业务层面的制度,通常以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作为鉴证标的。内部控制鉴证命题是内部控制鉴证目标在鉴证标的上的落实,通常可分解为合规性、健全性和遵循性。内部控制鉴证取证一般采用命题论证型鉴证取证模式,以内部控制鉴证风险模型为基础,鉴证取证过程一般包括风险评估和制度测试两个步骤,发表合理保证鉴证意见。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0年深沪主板上市公司公布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数据分析,本文指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存在着目标认定、严重性程度认定、财务与非财务内控缺陷认定、内控局限性与内控缺陷认定等难点,并提出了模糊控制与精确控制并重、保持认定标准相对稳定性、加强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洪峰 《财会月刊》2012,(22):66-69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决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断,其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鉴证报告中最核心的信息。围绕着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国内外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分类与认定、披露的影响因素以及披露的经济后果三个层面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后续的研究方向以及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出现了一些内部控制问题,其中尤以控制环境最为薄弱,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经营效率的提高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因此,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改善控制环境成了当务之急。本文从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理解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监督和评价。维护和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远行。在日常审计项目中,不仅通过内部控制评价,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风险,用以指导审计工作,而且要对该项业务涉及到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适当性、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测试其关键控制点和程序能否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能否有效抵御和控制企业各种风险,发现控制弱点和控制缺陷,及时报告管理层。同时,内部审计应该将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单独立项,专门评价,不断维护和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0.
内部控制鉴证的核心内容就是寻找内部控制缺陷并对缺陷进行等级划分,寻找内部控制缺陷的过程称为内部控制缺陷识别,而对内部控制缺陷划分等级的过程称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无论是内部控制缺陷识别,还是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外部审计师和管理层都可能产生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个人特质及缺陷与判断者的利益关联程度,差异产生的路径包括标准差异和认知差异。在上述原因驱动下,通过上述路径,同样的内部控制偏差,管理层可能判断为内部控制局限性或偶然性例外事项,而外部审计师可能判断为内部控制缺陷;对于同样的内部控制缺陷,管理层认定的缺陷严重程度可能低于外部审计师。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对投资者进行决策具有参考价值,但已有内部控制信息在信息完善程度方面偏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所披露缺陷的重要性程度对投资者决策影响较大,但其披露的详细程度对其投资决策影响程度一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相比有较高的决策价值。因此,企业应主动披露其内部控制详细情况,并聘请较好的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鉴证,从而增强其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对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并未做出强制性的披露要求.而2008年、2009年均有部分上市公司自愿彼露了该报告.文章在对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2008年、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作为样本,研究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未披露该报告的两类公司在内部控制质量上的不同,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建立并运行了更有效的内部控制,其内部控制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过程主要包括管理层的自我评价和审计师的鉴证,是多方利益主体相互协调的结果,将管理层沟通策略和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审计评价联系在一起,系统的研究管理层的沟通策略和内部控制缺陷审计评价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管理层沟通策略对内部控制缺陷审计评价的影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比较了现阶段我国相关法规对内部控制鉴证对象与内容的若干规定,并就此方面对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意见稿中内部控制鉴证内容与鉴证对象存在较大的偏离.  相似文献   

15.
杜勇  李勤 《财会通讯》2021,(14):125-129
针对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薄弱而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内部控制执行及评价中,不仅要考虑公司管理层的内在激励,还要考虑外在约束,即立法和监管的要求,其中外部审计师的鉴证结论在外在约束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文章以成本效益原则作为约束条件,运用贝叶斯法则,分析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审计师鉴证作用对内部控制评价及执行有效性的作用机理.理论分析有助于当前我国企业建立较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程序及执行机制,以促进企业内控系统在执行层面的健全.  相似文献   

16.
内部审计业务类型分为审核型内部审计、监督型内部审计和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型内部审计依赖鉴证和咨询功能,以组织价值链为审计主题,以发现并推动整改价值链缺陷为直接目标,以管理审计、经营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为主要业务,服务于组织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通过优化组织价值链,促进组织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7.
吴丹 《财会月刊》2015,(4):36-39
本文运用标杆理论、信号理论和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否存在标杆效应进行了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标杆效应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真实的标杆效应;二是企业自身可能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粉饰后的虚假标杆效应;三是审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鉴证局限性导致的虚假标杆效应。这三个方面的标杆效应促成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趋同现象,并且从政府监管、实施企业和审计机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标杆效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发展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我国内部控制鉴证业务及执业规范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内部控制鉴证“的定义入手,就鉴证内容、鉴证涉及的时间范围等问题提出了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一、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的因素具体包括:其一,内部控制设计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内部控制是由设计人员设计的,设计者的素质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具有重要影响,首先是设计者的理念影响,设计者设计内部控制的目的必须是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而不能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或者是为了某些个人的利益而设计存在缺陷的内部控制;其次,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管理、会计、审计等多个部门,是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就是缺陷等级分级,其本质是对缺陷风险暴露造成的内部控制目标偏离程度的等级划分,如何分级的依据就是缺陷认定标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有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前者主要考虑缺陷的性质所形成的风险暴露,一般难以量化,后者主要考虑缺陷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和后果所形成的风险暴露,可以量化,二者都根据风险暴露影响目标的程度来认定缺陷等级。由于不同因素对不同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内部控制目标具有不同的可容忍偏离,所以,缺陷认定标准是一个体系,主要包括:行为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资产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信息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经营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战略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