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构建模型,揭示了询价制下影响我国IPO初始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发行时机、流通股比例、净资产收益率和中签率,而行业和发行后每股收益对抑价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指出股票供给严重不足和投资者不成熟是造成询价制下IPO高抑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通过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询价发行方式下不同IPO首日收益率水平下市场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更愿意在市场收益较高和市场波动较小的情况下发行股票;随着IPO首日收益率从低分位点到高分位点的不断变大,上市前市场收益率和上市前市场波动率对IPO首日收益率的影响强度不断加强,即IPO首日收益率越高,上市前的市场环境的影响越强.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创业板市场IPOs为样本,引入创业投资声誉对IPO折抑价理论模型进行修正,采用多元回归和两阶段回归方法,实证检验创业投资声誉与创业板IPOs初始收益和长期业绩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我国创业板市场中创业投资核证监督作用微弱;创业投资声誉对IPOs初始收益无显著影响;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后企业长期业绩有显著正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创投声誉下的创业板发行制度建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A股发行公司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市场表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1年~2007年期间在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A股市场上市的422家IPO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IPO前盈余管理与IPO后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A股发行公司的IPO后市场表现与IPO前盈余管理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IPO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其IPO后市场表现就越差,即IPO前正向盈余管理将会导致IPO后市场表现变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3—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上市公司具有政府背景的高管和官员独立董事视为政治关联,实证检验政治关联丧失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了产权性质和法律监管的调节效应,并利用DID的方法检验政策冲击对政治关联丧失与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政治关联丧失有利于审计质量提高;(2)产权性质弱化了政治关联丧失对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3)在监管压力较高地区,政治关联丧失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更显著;(4)"中组部18号文"颁布后,官员独董大量辞职对审计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抽取了中国A股市场2000‐2007年IPO企业上市三年的月收益率,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的新股总体的表现为初期震荡、中期弱势、以及长期强势。就长期回归公允价值而言,A股的IPO表现出抑价和溢价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7.
IPO初始收益率是各国资本市场中一个普遍现象,我国股票市场也不例外.这一现象也受到理论界广泛关注.按照有效市场假说,新股的价格反映公司内在价值的所有信息,如果公司层面在IPO前后不发生较大变化的话,就不存在超额初始收益率.而现实中,IPO企业超额收益率现象屡见不鲜,对此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众多,但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角度探讨IPO初始收益率现象,并对此给予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IPO长期市场表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从IPO长期市场表现的趋势研究及相关理论解释、异常收益率的衡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文献回顾,试图梳理出IPO长期市场表现的研究脉络,以期为该领域的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首次公开发行新股(IPO)的长期收益是IPO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IPO长期收益对提高我国IPO市场效率和完善新兴证券市场IPO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对IPO长期收益衡量方法以及研究现状,吸收西方学者运用信息效率和行为金融理论分析IPO长期收益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开发行新股长期收益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赵婷 《财会月刊》2012,(3):17-20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遴选出适合我国证券市场特征的投资者情绪指标,检验投资者情绪指标与我国创业板IPO申购需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新股申购需求与近期新股上市表现之间显著正相关,因此证明了投资者情绪在一级市场的客观存在。进而实证研究投资者情绪指标与IPO定价水平及首日收益之间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显著正向作用于IPO定价水平及首日收益水平;同时也证实信息不对称不是影响我国创业板IPO首日收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配股融资对股价的短期及长期影响,并以2000年为分界点即1997年至2000年和2001年至2004年两个阶段,对比分析这两个阶段配股期间超额收益率变化趋势有无显著区别。研究发现:配股的短期效应在配股除权日前股价有负收益,虽在除权日附近有所回升,但整体公司短期股价表现不理想;同样长期股价表现也欠佳,在配股完成的3个月以后超额收益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配股融资对股价的短期及长期影响,并以2000年为分界点即1997年至2000年和2001年至2004年两个阶段,对比分析这两个阶段配股期间超额收益率变化趋势有无显著区别。研究发现:配股的短期效应在配股除权日前股价有负收益,虽在除权日附近有所回升,但整体公司短期股价表现不理想;同样长期股价表现也欠佳,在配股完成的3个月以后超额收益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王珍 《财会通讯》2009,(2):106-110
首次公开发行新股(IPO)的长期收益是IPO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IPO长期收益对提高我国IPO市场效率和完善新兴证券市场IPO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对IPO长期收益衡量方法以及研究现状,吸收西方学者运用信息效率和行为金融理论分析IPO长期收益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开发行新股长期收益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创业投资声誉为视角,选取创业板IPOs为样本,实证研究有无创业投资参与、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初始收益和长期业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创业板市场创业投资核证作用微弱,有无创业投资参与、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和创业投资声誉均对IPOs初始效应无影响,创业投资声誉凝聚效应不佳;有创业投资参与优于无创业投资参与的IPO企业的长期业绩,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后企业长期业绩有提升作用且显著正相关;本文同时从中国创业板市场特性和非理性投资行为视角分析了理论假设和实证结果差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以创业板IPO首日收益率成因理论为基础,分析风投和私募持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首日收益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风投和私募持股的企业新股发行首日收益率比无风投和私募持股的企业高,即风投和私募机构持股的创业板拟上市公司IPO抑价现象更为严重;风投和私募持股在创业板推出初期大幅推动了被持股创业板上市公司IPO首日收益率的上涨,而后期风投和私募持股则对被持股创业板上市公司IPO首日收益率影响不大,甚至有负向作用。这些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风投和私募持股是创业板IPO抑价之谜的幕后推手。  相似文献   

16.
曹崇延  吴菡洁  王辉 《价值工程》2012,31(13):125-127
文章以2009年10月30日到2010年12月31日期间上市的152家深圳创业板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有无风险投资背景前提下,创业板公司IPO前是否存在正向盈余管理与IPO后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有风投背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无风投公司盈余程度低,差异显著;有风投背景的上市公司短期市场表现强于无风投公司,中期市场表现则与之相反。创业板公司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行为,且IPO前盈余管理和IPO后中短期市场表现呈负相关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往关于企业风险的研究多集中于客观因素,往往忽略了企业的主体行为因素;而企业的管理者作为决策者,其行为因素对企业的风险水平有重要影响。文章以2010—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企业风险管理为研究路径,综合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影响,同时还考虑了政治关联这一市场替代机制的调节作用。实证检验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显著正相关;政治关联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非系统风险的关系存在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而对过度自信与企业系统风险的关系没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对国内外新股长期收益率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然后以1997到2000年上市的A股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累计调整收益率对我国新股长期收益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整体上新股的长期收益率不如市场平均收益率,影响新股三年期累计调整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上市第一年每股收益、流通股比例、发行市盈率、总股本等。  相似文献   

19.
社会网络对于网络成员通过组织间关系来获取关键资源具有重要价值,而企业在网络结构中的位置则是影响其资源获取能力的关键因素。同时,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还会受到企业与网络外部组织之间的关系联结以及市场环境等情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网络中心性作为自变量,以创新关联、政治关联和技术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对网络中心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网络中心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关联和政治关联均对网络中心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这种关系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技术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并未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以2009—2015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IPO后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受资企业IPO后绩效有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介入对企业筹资性现金流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对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量、管理费用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对企业投资性净现金流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无显著影响。总体而言,风险投资的介入对公司筹资、投资、运营活动以及费用支出转化为企业业绩的过程起到调节作用,导致企业业绩下降。研究结果支持风险投资的认证监督功能,但风险投资发挥了"负向"认证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