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李雨佳  卜华 《财务与会计》2021,(16):48-50,55
针对金融工具的减值,财政部提出了"预期信用损失法",并引入一个新的账户"信用减值损失"来核算预期信用减值.本文介绍了信用减值损失的核算,分析了预期信用损失账户在实务中的会计处理,提出了将"信用减值损失"改为"合同减值损失"、加强监管及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管理体系和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陆露  邵晓辉 《财会月刊》2012,(23):81-83
预期损失模型的优势在于对标的金融工具或资产在会计存续期间的预期信用损失能进行持续评估,由此使得预期信用损失的所有变动信息都会在会计计量损益中得到全面反映。虽然预期损失模型在理论上具有优越性,但在会计实务中却存在诸多限制,要使新的金融工具减值计提准则能有效地实行,必须构建有利于准则实施的会计环境。  相似文献   

3.
现行金融工具减值方法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重大缺陷,IASB和FASB为金融工具减值准则的完善和国际趋同做了一系列的努力。文章对比分析IASB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FASB的"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和现行"已发生损失模型",并归纳整理来自公众的反馈意见,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4.
IASB于2009年6月25日就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问题向公众广泛征询意见,并于2009年11月5日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拟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计提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发生的减值.预期损失模型是针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计量提出的用于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另一种方法,文章在研究IAsB与FAsB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试图通过预期损失模型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比较分析.探索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13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征求意见稿。然而,会计预期损失模型是否能够取代现有模式还存在不确定性。本文在探讨了会计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的影响后,提出了我国实施会计预期损失模型的相关策略,以提高会计预期损失模型的可操作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IASB于2009年6月25日就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问题向公众广泛征询意见,并于2009年11月5日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拟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计提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发生的减值。预期损失模型是针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计量提出的用于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另一种方法,文章在研究IASB与FASB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试图通过预期损失模型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比较分析,探索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诚 《财务与会计》2021,(2):43-46,50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于减值计提适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其计量理念与标准要求不仅符合金融监管机构的损失分布预期,也与国际性金融组织的风险管理实务高度契合.但对于我国实体企业而言,模型方法颇为复杂,执行与操作成本较高.本文在全面分析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金融工具减值变化影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执行准备过程中的应用问题,以及新模型的质量要求与改进方向,探索解析企业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路径,为开展新准则下的减值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监管机构反思的产物,目的是有效解决已发生损失模型计提减值“太少、太迟”的问题,我国按照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要求,于 2017 年颁布了一系列新金融工具准则,包括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本文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进行了全面介绍,进而分析对证券公司计提减值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行金融工具减值方法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重大缺陷,IASB和FASB为金融工具减值准则的完善和国际趋同做了一系列的努力。文章对比分析IASB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FASB的“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和现行“已发生损失模型”,并归纳整理来自公众的反馈意见,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现行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就由于其信用损失确定的滞后性备受质疑,IASB和FASB也一直致力于构建具有前瞻性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7月24日,IASB发布的IFRS 9正式引入预期损失模型,用以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文章通过对预期损失模型发展历程的回顾、最新模型的解读、新旧模型的对比和实例运用的分析加以研究,有助于对预期损失模型有更好的了解,从而为我国更好地运用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赵银芬 《财会月刊》2014,(11):24-27
本文在系统分析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3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中所提出的预期损失模型三个阶段的内容后,从国家全局角度出发,结合预期损失模型的演进过程,分析了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理论和利益格局,并结合我国财务报告的实务操作难点、概念框架选择和会计监管,提出了我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的具体办法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系统分析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3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中所提出的预期损失模型三个阶段的内容后,从国家全局角度出发,结合预期损失模型的演进过程,分析了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理论和利益格局,并结合我国财务报告的实务操作难点、概念框架选择和会计监管,提出了我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的具体办法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IFRS9:金融工具》历经五年征求意见和三次推迟实施,终于在2014年7月尘埃落定,全面取代原IAS39,计划2018年开始实施。IFRS9的重大变革主要包括:金融资产分类由IAS39的四类简化为三类,金融资产减值采用预期损失模型(ECL,Expected Credit Losses)替代现有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我国金融行业持有的金融资产规模巨大,准则转换时IFR S9有可能对我国金融稳定性产生影响。文章选择金融行业三家代表性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作为研究对象,发现IFRS9能显著降低证券、保险行业的利润波动,而ECL模型对银行、保险行业影响很大,可能对资本监管产生影响,对证券行业影响相对较小,以期对未来我国金融工具准则修订及金融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CAS22),规定境内的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规定的第八章金融工具的减值,要求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准则规定范围内的项目进行减值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该准则引入了IFRS 9一个更具有前瞻性的基于"预期信用损失"的新减值模型,即由原来的"已发生损失"模型变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但我们必须结合实务情况,才能将新准则更好的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反映,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将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提出如何具体用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应收款项的减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IASB和FASB一直致力于改进贷款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并于2011年1月联合发布了《金融工具:减值(增补意见稿)》(SD),将银行贷款分为"好账户"与"坏账户"两类;2011年6月又提出了预期损失模型"三组别法"。本文对贷款减值预期损失法的最新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推动贷款减值方法的改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章琳 《财会月刊》2012,(21):74-76
2008年以来I,ASB和FASB致力于探讨统一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直至2011年5月提出并讨论至今的三组别法,金融工具减值准则的修订经历了从无组别到两组别再到三组别的重要变迁。本文将对金融工具减值准则的修订进行持续追踪,对预期损失模型和实际损失模型进行对比,对三组别模型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运用减值模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焕云 《财会月刊》2011,(23):40-41
2011年1月31日,IASB和FASB联合发布了IASB 2009年11月的征求意见稿ED/2009/12《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的补充文件《金融工具:减值》。该文件最重要的贡献是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了完善,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不同场景下出现了不同的信用支付产品.云信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业务结算模式,其会计处理问题开始受到会计界的关注.本文在探究云信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围绕实务中云信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展开分析和讨论,提出云信是一种基于信用的应收款权利,由于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在计量属性、预期信用减值损失计提逻辑上存在一定区别,因而建议在会计科目归属上将云信记入"应收票据",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进行分类、计量、减值和列报.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不同场景下出现了不同的信用支付产品.云信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业务结算模式,其会计处理问题开始受到会计界的关注.本文在探究云信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围绕实务中云信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展开分析和讨论,提出云信是一种基于信用的应收款权利,由于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在计量属性、预期信用减值损失计提逻辑上存在一定区别,因而建议在会计科目归属上将云信记入"应收票据",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进行分类、计量、减值和列报.  相似文献   

20.
任玉龙 《财会月刊》2012,(14):48-49
本文在全面总结国际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包括贷款)减值会计核算模式改革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比较了已发生损失模型和预期损失模型的优缺点,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认为应改进我国相关会计准则,对于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的核算应该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步过渡至预期损失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