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从来是一个重大的有争论的理论问题。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时起,就注意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问题,并对它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只是到十八世纪后半期,在英国杰出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著作中,才取得了在资产阶级眼界内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2.
宋志清 《当代经济》2002,(10):28-29
一、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简要分析 1.古典增长理论。古典增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托马斯·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和约翰·穆勒为主要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们共同创建的。他们认识到,一部分社会产品的积累和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主要采取的是利润再投资的形式。在取得了这种认识之  相似文献   

3.
<正> 当代英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以下简称《一般理论》),曾经在资本主义世界名噪一时,直至目前仍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影响。《一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论述充分就业问题。凯恩斯认为,社会就业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而有效需求则由“消费倾向”、“对资产未来收益的予期”和对“灵活的偏好”即对货币的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工资单位”以及货币量所决定。在凯恩斯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失业人口的存在,并不是由资本制度所造成,而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危机并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而是由于资本家对投资的未来收益缺乏信心而造成的资本边际效率(予期利润率)的“突然崩溃”。凯恩斯以有效需求理论为依据,一反传统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  相似文献   

4.
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家创新体系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思想由来已久。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5 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经济增长理论以及近年来发展声势浩大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以及美国经济学家J·施穆克勒、N·罗森伯格和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为代表,对技术进步与经济结合的方式、途径、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大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资本一样,是一个生产要素,它是“内生”于经济活动中的,起源于企业为获得最大利润所做的投资决策努力。因此,尽管某些特定的技术突破或…  相似文献   

5.
一、新经济 经济学家们是从新经济对基础经济变量的影响来看待它的,尤其是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在1995年以前,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平均年增长率总是无法超过2.5%;1995年之后,美国经济在90年代前期形势极好,两年后增长率突增到5%,并持续了5年.这种非同寻常的增长只能用新经济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1957年,英国经济学家塞顿(F·Seton)在《经济研究评论》第6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价值转化问题》文章,该文对前人关于转形问题的论述进行了评论和总结,并且提出了自己关于转形问题的数学解法,学术界通常将这一解法称为塞顿模型。英国经济学家马克·布劳格认为,塞顿在转化问题上“说  相似文献   

7.
<正>一 英国资产阶级占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配第(Willian Petty,1623—1687)是论及自由港问题的少数经济学家之一。尽管配第反对设立自由港,认为设立自由港不但毫无益处,反而有害。配第对“自由港”这一问题的看法用今天人们的眼光看,显然是失之偏颇的。但是距今三百多年前,配第就提出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表明他的远见卓识,另一方面也可看到三百多年前“自由港”问题就已对英国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尤其对外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什么是国际自由港?所谓自由港,主要的内容是指进出口贸易自由、不征收关税、汇兑自由及投资经营自由和人员进出自由等等,它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早在1704年,英国占领西班牙的直布罗陀后就把它辟为自由港;1819年,英国又把它占领的殖民地新加坡宣布为自由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占领香港后也把香港辟为自由港。应该指出,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国家,到十八世纪后半期产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它是向全世员提供了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主要来源国,而世界各地则向英国提供粮食、棉花和各种原料;英国本土率先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并把它的布满全球各地的许多殖民地先后开辟为自由港。这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因为英?  相似文献   

8.
卢卡斯的思想精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不久前,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Lucas,Jr.)获得了1995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西方的经济学家中,卢卡斯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许多人激烈地反对他的经济学说,认为他根本否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但是在笔者看来,恰恰是我们中国的经济学家才万万不能这样看待卢卡斯的经济学说。西方与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极不相同,同样的经济学说在西方与中国可能有根本不同的政策含义。我们中国人需要理解的是卢卡斯经济学说的真正要点,那就是:名义总需求的扩张和通货膨胀都不会真正提高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9.
徐彬 《经济前沿》2003,10(8):42-44
一、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分析框架和制度设计的相关性描述与 分析 国家创新体系NIS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R·纳尔逊和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福·弗里曼在1987年提出的。该概念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独到的视角提出NIS的内涵,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NIS理论。 在我国,NIS的研究选择了一个不同于西方的研究范式,或者说,中国特  相似文献   

10.
正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高度关注、不懈探讨的永恒主题。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就曾悉心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规律,认为自由贸易、资本积累和社会分工等均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等认为可以通过利息率调节储蓄和投资,借助价格机制和工资调节来推动经济增长。20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提出了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正处在二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形势之中。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国家整体负债程度持续上升,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持续加剧。本文认为,目前没有力量能够扭转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社会平等的恶化趋势并终结三者之间的相互强化,现在到了重新思考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有始有终的历史现象的时候。资本主义终结是资本主义自身慢性衰败的过程,本文列举当今发达资本主义所面临的5种系统性混乱:停滞、寡头再分配、掠夺公共资源、腐败和全球无政府状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人类走向未来社会的道路有两种预见,一是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解剖,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二是在19世纪70-90年代。导师们基于对贫穷落后的国家的多年潜心研究,提出处在资本主义以前发展阶段的国家,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王新华 《经济师》2001,(9):251-252
18世纪后半叶到 19世纪初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虽迅速发展 ,但人们生活状况却在恶化 ,由于大量失业人口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 (T .R .Malthus ,176 6—183 4 )认真研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的关系 ,力图以人口理论来消弥欧洲社会改革要求。在 180 3年正式出版的《人口理论》这部著作中 ,他从“两个规律” ,即“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观点出发 ,提出由于人口增长呈几何增长 (即 1,2 ,4,8,16 ,3 2 ,6 4 ,12 8……式增长方式 ) ,而经济增长是算术增长 (即 1,2 ,3 ,4,5 ,6 ,…  相似文献   

14.
英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但贫富悬殊大,社会矛盾多。近几年来,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失业率居高不下,最高时失业人数达300多万,但由于英国很早就开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在西方各国中,英国社会相对说来比较稳定。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如用人单位和个人按收入比例交纳保险税和充分发挥社区与民间团体的作用等,都值得我们借鉴。但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有不少问题,如社会保险和福利项目过多,开支过大,给国家财政造成严重负担;管理不严,贪污欺诈现象严重;有些规定不合理,引起一些不良副作用等。英国政府已决定对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人口城市化过程具有两重属性,它既遵循了人口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又符合资本主义人口城市化的特殊规律。文章分别回顾了英国和中国人口城市化的过程并总结了各自的特征,在对比两国人口城市化异同的基础上,提出英国人口城市化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是:农业是人口城市化的基础;非农产业是人口城市化的关键;社会保障制度是人口城市化的安全网;政府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主体;不断缩小差距是人口城市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土地私有在中国不可行英国学者保罗·鲍尔斯认为:所有权的完全分散化和农业用地的大规模私有化将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第一,土地私有化将造成土地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因为即使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土地销售市场在促进生产效率高的土地流通方面也是低...  相似文献   

17.
盯住老板 ——中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盯住老板”是英国经济学家马修·毕晓普在对各国的公司治理情况进行考察后发出的呼吁。毕晓普认为陷入困境的公司大都是管理者缺乏责任感所致,而很少是由于太多的股东干预的缘故,所以在他看来,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的制度决定论与地理决定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家一直重视对国民财富增长问题的研究,这一古老的问题吸引经济学家的关注已长达数个世纪。而在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的基本框架里,对于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探讨始终没有停止过,尤其是随着20世纪中期新古典经济学的复兴,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逐渐意识到,物质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的投资和技术进步固然是决定经济增长率的主要因素,但为什么一些国家的投资比其  相似文献   

19.
<正> 1988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持续第6年的经济回升,经济增长率普遍好于年初的预期。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经济“过热”的苗头,通货膨胀率有所上升。这一年,美国的贸易逆差明显下降,但逆差的绝对额仍然很大,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和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仍是突出问题。加上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未见缓和,限制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这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转而强调人力资源(亦称人力资本)对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认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因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