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拥军 《新智慧》2007,(12):41-42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以及对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应当抵销。但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如何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处理,新会计准则中并未明确规定。本文结合实例,对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因销售商品形成的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的抵销及所得税处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左桂云  张泽南 《新智慧》2008,(11):19-20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当抵销;对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应当抵销。但该准则未明确规定由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如何抵销。笔者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合并日及以后期间企业集团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合并抵销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潘宗玲 《新智慧》2007,(8):27-27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无形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处理分为两种情况:①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即出售无形资产;②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即出租无形资产。在编制抵销分录时,笔者认为,对于出售无形资产,母子公司处理得比较恰当,编制的抵销分录为:借:营业外收入;贷:无形资产。而对于出租无形资产,虽然母公司的处理比较妥当,但子公司的处理有些欠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吴纳 《新智慧》2000,(2):44-45
在合并会计报表实务中,母公司对内部发生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交易的抵销处理,只抵销母公司股权的份额,而对子公司销售收入中相对于少数股东的份额则不进行抵销处理,将其视为已实现销售收入,即未实现损益全部由母公司享有,笔认为这样处理欠妥。  相似文献   

5.
重点分析了企业集团内部销售商品形成期末存货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所得税问题,企业集团内部销售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所得税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贤  陈恒 《新智慧》2002,(3):24-25
目前,我国及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损益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即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费用的影响予以调整。在采用应付税款法下,按照当期计算的秘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因而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可以不考虑所得税问题的会计处理。但是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当母公司或子公司发生内部交易时,其所产生的内部收益对于整个集团而言并未实现,但内部交易中受益方已将其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的组成部分计提出了所得税,并反映在各自的会计报表之中。一般而言,这种整个集团公司未实现的内部收益导致了其会计利润少于应纳税所得额,应视为一种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可在未来从所得中予以扣除。显然,当母,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频繁或金额较大(如集团内部未实现的总收益达到整个集团总利润的10%及以上)可能导致内部未实现收益金额较大时,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考虑所得税问题了。为此,笔建议设置“合并递延税款”会计科目,从而与“所得税”和“递延税款”科目区别开来,更明晰清楚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7.
在会计实务中,合并报表中存货跌价准备项目抵销往往难以把握,如果掌握了其中的原理,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初次编制合并报表时,当内部购进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购方取得成本、高于集团取得成本的情况下,应将购方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全额抵销;当内部购进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集团取得成本的情况下,仅将购方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中相当于内部未实现销售利润的部分予以抵销。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首先,应将上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或跌价准备中相当于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部分予以抵销;其次,应将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或跌价准备中相当于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部分,与上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或跌价准备中相当于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部分之间的差额予以抵销。  相似文献   

8.
丁希宝 《新智慧》2006,(10):21-22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权与债务项目应当相互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相互抵销后,产生的差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项目;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债券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应当与其相对应的发行方利息费用相互抵销。以上规定,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内容不同的是,对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相互抵销后,产生的差额不再作为合并价差处理,而是计入投资收益。笔将通过举例探讨合并财务报表中内部债券投资的抵销处理。  相似文献   

9.
文华  李雅文 《新智慧》2006,(8):30-31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人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存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当抵销。对存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计提的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应当抵销。笔在此对集团公司内部交易存货跌价准备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抵销处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企业集团成员之间常发生固定资产购销业务,即一方将自产产品等出售给集团内其他公司作为固定资产使用。正常情况下,购入方要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计提折旧,但也有不计提折旧的情形。《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而购入的单台设备在规定价值以下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可以一次或分次计入费用,不再计提折旧。《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只对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在本期以及该项固定资产在以后使用期间的抵销处理进行了规范,而对一次(或分次)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中的那部分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如何抵销处理未做规定。  相似文献   

11.
张为金 《现代经济》2009,8(2):90-90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中规定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将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将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同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中规定将处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扣除处置日子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的差额,如为正数填列至投资活动类的“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项目中,如为负数填列至投资活动类的“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额现金”项目中。现通过举例分析关于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合并财务报表中与内部无形资产交易抵消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包括:一是将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取得的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时所进行的递延所得税处理;二是与购买方无形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三是与内部购买方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张茂燕 《新智慧》2005,(3):18-19
一、我国合并报表合并理论的选择 (一)合并理论的简要述评 1 所有权理论。它认为母子公司之问是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编制合并报表的目的是向母公司的股东报告报告期其拥有的净资产,满足母公司股东(而不是子公司股东)的信息需求,强调合并母公司实际拥有的而非实际控制的资产,主张采用“比例合并法”编制合并报表。这种方法虽然稳健,但违背了控制的实质,忽略了企业并购中的财务杠杆作用。此外,这种方法将子公司的报表要素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人为地分割成两部分(合并部分与非合并部分),割裂了会计要素的完整性,所形成的会计信息的经济意义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4.
朱莲美 《新智慧》2008,(1):23-24
由于合并报表由母公司根据其个别报表和其所能控制的子公司的个别报表,在抵销集团内部各种交易后合并而成,因此,在母公司个别报表反映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均不理想时,如果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较强并且无内部交易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合并报表上反映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将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刘冠勋  张博 《新智慧》2006,(12):29-30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母公司对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子公司采取权益法核算,确认为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再将确认的投资收益等事项予以抵销。这样核算的结果导致母公司的报表与合并财务报表的部分项目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在不存在关联交易、间接持股等特殊事项时,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报表的“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净利润”等项目是相等的,这是由于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将子公司的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子公司实现的本期净利润、前期净利润在母公司报表中以当期投资收益或以前留存收益的形式与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等项目予以抵销。而我们看到的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报表的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净利润等项目往往不相等,这是因为受到了一些特殊事项的影响。笔拟对这些特殊事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子公司是母公司进行业务扩张的一种产物.随着母子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现代集团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关系网络越为复杂.子公司的管理便成为母公司的一项重要经营内容,也是有效发挥集团资源效能、获取更多市场利润的条件.理论界和企业界对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做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但是如何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监管方法则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具体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过程中,抵销内部交易形成的未实现销售利润时,没有对相应的所得税费用进行抵销,使得合并后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的配比关系不复存在。本文主要阐述按照一体性原则、配比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应当将内部交易的所得税费用作为递延税款予以抵销,而在内部未实现销售利润真正对集团外部实现时予以转回。  相似文献   

18.
赵庆标 《新智慧》2005,(7):42-42
在《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对盈余公积的处理未遵循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一体性原则)的规定。因为子公司的留存收益已提取了盈余公积,而合并会计报表中对于公司留存收益属母公司拥有的部分叉重复计提了盈余公积,这样既不合理,也会让报表使用产生误解。为了说明问题,假设A集团公司(母公司)成立于2001年,同年设立全资子公司B公司。现分不同情况,特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张俊  张鲲 《新智慧》2004,(2A):24-25
根据《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在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情况下,由于母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对该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已降到零,不再承担子公司的债务等责任,因此没有必要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但是,资不抵债的子公司有可能只是遇到暂时的财务困难,可以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渡过难关,并不用破产清算;该子公司也有可能是母公司重要的原料供应商、经销商或配套厂家,虽持续亏损,但母公司会尽其所能维持其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20.
黄洁  王宗军 《新智慧》2006,(11):67-68
一、内部利润指标的构成 所谓内部利润,就是将人为利润中心假定为一个法人,该模拟法人有自己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分别称之为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内部销售收入扣除内部销售成本之后的剩余利润即为内部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