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歌翻译需要“意美”、“音美”和“形美”,体现原作独特的形式和内涵。《月夜》两种译本说明,译诗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不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含蓄美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审美传统,中国古代诗歌的含蓄美大致可以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形态:即初级形态的含蓄美和高级形态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3.
《葬花辞》因其精湛且高超的艺术价值值得挖掘和讨论,但在英语翻译上如何做到恰到好处确实为不易。霍克斯与杨宪益夫妇的译作均堪称佳作,对照两译本,从翻译诗歌过程中如何再现原诗音乐美这一方面进行欣赏和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英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所以诗歌翻译中得与失并存,然而作为语言文化交流的文学创作方式的媒介,诗歌翻译使原诗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相似文献   

5.
数学与诗     
数学是冷静的科学,诗歌是热情的艺术,可二者竞有着亲密的关系。数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关系也不如与诗歌的关系接近;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还不如与数学的关系接近。数学家和诗人,都需要激情和想象。数学和诗歌,人类的这两种看似迥然不同的文明成果,却各以其简洁美而显示共性和趋向统一。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什么是诗质美,论述了应该如何评价徐志摩诗中突出而独到的诗质美,指出尽管过去对徐志摩及其作品的评价因各种原因而有失公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被有所忽略甚至有所贬抑的美质就凸显出来,这种诗质美不仅属于诗歌,而且属于整个文学艺术,因此应对其予以公正和充分的评价,还其本来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诗歌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语言的模糊性衍生的。在诗歌翻译中能有意识地传达模糊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音乐美和意象美是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在文学翻译中对美的再现也主要依靠音乐美和意象美得以实现。因此以语言和文化视角分析在翻译汉语的一些散文、诗歌、小说时,译者在英译本中如何达到音乐美和意象美的意境对于创作与翻译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语诗歌作为英语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同汉语诗歌一样,具有很强的美学感染力,音乐美便是其中之一,音乐美赋予诗歌独特的魅力,在英语诗歌汉译的过程中,译者为了保留其美感和艺术感.应用了大量的翻译手法,补偿翻译法就是常用的一种,运用翻译补偿法,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展现英文诗以韵律、节奏为代表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语言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只有真正领会了英语语言的美,才能激发出审美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掌握英语的愿望。本文从语音语调、文化底蕴及英文歌曲这几个方面阐述了英语语言之美,让原本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英语语言展现出美的一面,把机械地英语学习变成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典传统诗歌讲究声律之美,注重音韵和谐之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诗歌出现,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术形式美和艺术技巧美的过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来隋唐五代和两宋,尤其是"盛唐之音"之韵律"诗乐"的全面成熟及繁荣兴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也为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文章旨在论述其形成的原因、特征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典诗歌以其深远的意境、严谨的韵律和独特的形式卓然独立于世界诗坛,要想把这一艺术奇葩翻译成与汉语差异很大的英语文字绝非易事。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这一角度,结合具体实例,浅谈翻译古诗的技巧及许渊冲先生的形美。  相似文献   

13.
从古至今,爱情一直都是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亘久不变的主题,而诗人们便以他们特有的浪漫情怀和天赋谱写了一首首美妙的诗歌,来吐露心中对爱情和对美的向往。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书生之一,一生创造了37部戏剧、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同样包罗许多以赞美恋爱或抒发书生对美的看法和理想的诗篇。  相似文献   

14.
批评界长期以来对约翰·济慈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其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审美观 ,忽略了济慈诗歌中的美与现实的密切关系。以《秋颂》为例 ,他是通过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崇尚来表达他对当时英国现实的痛恨和不满 ,并以此来对抗邪恶 ,升华现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济慈诗歌之美的源头还是现实。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的语言应该具有最高程度的优雅和给人以想象余地的含蓄。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半文学文体”,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可避免地要追求一种含蓄美。含蓄美是一种高境界的美,在广告英语中主要借助委婉语的运用来得以体现。委婉语的含蓄美极大地增添了广告英语的魅力,使其“促购”功能得到相当程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诗歌朗读欣赏中所蕴含的审美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诗歌朗读欣赏中要注意发掘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等审美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的语言应该具有最高程度的优雅和给人以想象余地的含蓄。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半文学文体”,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可避免地要追求一种含蓄美。含蓄美是一种高境界的美,在广告英语中主要借助委婉语的运用来得以体现。委婉语的含蓄美极大地增添了广告英语的魅力,使其“促购”功能得到相当程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雷雨》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成名作,其话剧语言具有一种诗意关。诗化的语言、丰富的潜台词和多种意象的运用都充分体现了浓浓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较之精确语言更具表现力,它能在朦胧之中更形象传神地写人绘景,在含蓄之余更真实贴切地表情达意,促使作品显现一种源自模糊的精确美。  相似文献   

20.
美学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文艺学等学科互相联系。文章从电影语言的角度入手,以色彩、镜头和蒙太奇手法在电影中的运用分析了几种常用电影语言与美学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当代影视作品中包含着的广义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