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制权溢价水平对股权转让和股票交易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研究的情况下,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都是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来考察控制权溢价水平,结合期权模型的原理从而进一步提出用期权法来评估控制权溢价的衡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周贇 《财会通讯》2022,(3):47-51
本文通过模型分析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并购溢价的影响,并利用我国私人控股上市公司并购交易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溢价与公司控股股东拥有的控制权成正向关系,而与其拥有的现金流权成反向关系;控制权比率与现金流权比率差异越大,并购交易的溢价越高.同时,在控股股东控制权比率和现金流权比率相分离的情况下,并购溢价水平与并购交易支付对价中的股权支付比率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由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上市公司所发起的并购交易,如果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则交易溢价水平相对较高,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却对并购溢价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现代公司治理与公司金融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控制权转移定价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而控制权溢价更是决定双方利益的关键。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溢价水平,探讨什么因素对其产生影响,是研究控制权转让定价问题的基础,也为准确评估转让定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崔瑜如  刘珊 《财会通讯》2021,(18):108-111
协议转让方式下的控制权转移以定价灵活、成本低廉等优势在具有控制权转让需求的企业中备受欢迎,由于该过程并不具备公开性及透明性,进一步导致控制权溢价现象频繁发生.信息披露作为连接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纽带,对降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及改善市场信息环境具有显著作用.基于此,文章着眼于信息披露对控制权溢价的影响,以实际案例为依托,深入探讨协议转让过程中信息披露对控制权溢价水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信息披露和控制权溢价两方面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问题是现代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控制权转移定价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而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并购双方的利益大小。基于控制权转移溢价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文章选择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文章研究我国深市和沪市2005年~2009年5年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并通过分析目标公司的相关特征,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统计得出影响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目标公司规模与控制权转移溢价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2—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控制权溢价在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中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探讨审计师行业专长在控制权溢价与债务融资成本关系中的作用,经研究发现:控制权溢价越高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越高,两者显著正相关;审计师行业专长能显著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两者显著负相关;审计师行业专长能显著削弱控制权溢价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入手分析控制权溢价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股权结构所造成的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使我国的控制权市场更多的表现为大股东和内部人获取控制权溢价的场所,而我国控制权转移中经常采用的协议转让方式又为控制权溢价的实现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股权转让比例、目标公司规模等因素影响了控股股东和内部控制人控制权收益的预期,从而影响了控制权溢价。  相似文献   

8.
段光荣  谢伟 《企业导报》2011,(22):24-25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普遍存在大股东控制现象,文章以现有的控制权市场理论和代理理论为基础,基于控制权转移相关利益方的分析视角,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影响因素,以期发现控制权转移的动机和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利益流向,防止控制权转移过程中国有股份低价转出或高价获得控制权,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分析了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比较了股票期权效用与控制权效用的差异,然后剖析了股票期权和控制权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并提出了以股票期权激励替代控制权激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比较了股票期权效用与控制权效用的差异,然后剖析了股票期权和控制权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并提出了以股票期权激励替代控制权激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黄玮婷 《现代管理科学》2011,(2):106-107,119
文章通过2006年到2008年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大宗股权交易的数据,对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中的溢价问题进行对比,并对其中的控制权私人利益进行了度量。研究发现,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国有上市公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更高的控制权私人利益水平,国有控股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期权     
期权是一种权利 ,是期权的买方从期权的卖方购买的一种权利 ,具有明显的收益性和风险性。卖方 ,又称期权的立权人 ,授予期权买方的权利 ,相应换回一定量的货币 ,即权酬 ,又称期权价格。当一项期权授予买方 ,从卖方购买特定工具的权利时 ,该期权称为看涨期权 ,当期权的买方将权卖给立权人指定工具时 ,该期权则为看跌期权。期权价格是期权的内在价值 (含溢价 )的表现。其内在价值是执行期权后产生的经济价值 ,交出原内在价值的部分为溢价 (时间溢价 )。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有资产价格、执行价格、距到期的时间、预期价格波动率、短期利率变动和…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并购定价中溢价的计量与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的成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目标企业的定价适当与否,而在并购定价决策中溢价的计量与分配则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针对并购溢价的计量问题,对比了现金流量折现法与实物期权法,指出实物期权法在溢价的计量方面优于现金流量折现法,对并购溢价的分配从完全且完美信息博弈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了最优分配比率.  相似文献   

14.
王琳  张宪房 《价值工程》2012,31(32):164-166
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贴现法和实物期权定价法在计量企业并购溢价方面的应用,指出由于现金流量贴现法具有"缺乏溢价计量独立性"的不足,所以现金流量贴现法不适用于企业并购的溢价的计量。而由于实物期权定价法成功地修正了现金流量贴现法的不足,考虑到企业并购后存在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价值。虽然该方法的假设前提在现实中难以完全同时实现,但是结合其他分析方法仍可有效的对并购定价中的溢价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1997-2000年发生的所有协议转移、数据完整的控制权转移事件为样本,检验了控制权转移价格与转移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价格与控制权转移效率基本是正相关的,而在控制权转移后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控制权转移价格与转移效率是显著相关,之后二者的相关性就不明显了。这说明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溢价较高,但并未成为提高控制权转移效率的障碍,反而以较低转让价格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公司需要慎重考虑其整合能力和未来的收益能力。  相似文献   

16.
龙勇 《财会通讯》2021,(20):116-119
文章基于并购套利视角,以系列高溢价并购后"1元卖壳"的金一文化为典型案例,研究高溢价并购中大股东掏空的动因、路径与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并购溢价会受到大股东并购套利动机的影响,该动机推动上市公司进行连续高溢价并购;在系列高溢价并购中大股东通过高位减持、关联交易和股权质押等路径进行利益侵占,最终低价转让控制权,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文章为企业并购高溢价问题提供了一个创新性的解释,对规范大股东行为、加强上市公司并购监管、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会计剩余控制权是会计准则留给企业规避风险的权利,在我国公司中,会计剩余控制权在股东与管理者之间进行分配,根据惩罚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博弈分析,本文发现在有限期条件下,即使管理者是"诚实的"的初始概率非常小,只要股东对高质量管理服务提供的"溢价"足够高,管理者也会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而在无限期条件下,只有当高质量管理服务带来的"溢价"高于损害股东利益的所得时,管理者担心降低管理服务质量会损失这种溢价,他才有动力提供高质量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会计剩余控制权是会计准则留给企业规避风险的权利,在我国公司中,会计剩余控制权在股东与管理者之间进行分配,根据惩罚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博弈分析,本文发现在有限期条件下,即使管理者是"诚实的"的初始概率非常小,只要股东对高质量管理服务提供的"溢价"足够高,管理者也会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而在无限期条件下,只有当高质量管理服务带来的"溢价"高于损害股东利益的所得时,管理者担心降低管理服务质量会损失这种溢价,他才有动力提供高质量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9.
控制权私人收益计量模型:剖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数理分析了控制权私人收益与控制权溢价之间的逻辑关系及Barclay & Holderness控制权私人收益计量模型的内在理论依据,并探讨了该计量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然后本文提出一个适应我国资本市场特点的修正控制权私人收益计量模型。最后本文采用修正后的计量模型,以深沪两地股票市场1995~2004年间共发生231项涉及控制权转移的大宗股权交易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进行了计量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控制权私人收益为0.081。控制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其获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越大;公司规模越小,控制权私人收益越大;公司财务状况越差,控制权私人收益越大。  相似文献   

20.
邹彩芬 《财会月刊》2012,(36):21-24
相对于自然成长与通过创新寻求发展,并购能够使企业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但是并购过程中,并购企业为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通常会支付很高的溢价,那么哪些因素影响并购溢价呢?本文从目标企业的角度,首先研究了并购宣告前后目标企业总的成长机会、平均业绩与资产状况对并购溢价的影响;然后以各目标公司的月平均市盈率与标准普尔市盈率为自变量,各目标公司月平均溢价为因变量,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研究发现,标准普尔市盈率对单个目标公司的并购溢价存在显著影响,各目标公司的月平均市盈率对月平均溢价存在显著性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