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淅川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秦巴山片区集中连片扶持县,把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开创了扶贫开发四项工作机制,采取六项推进措施强力推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贫困村民的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
产业扶贫作为一种"造血型"的扶贫开发模式,在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积极地推进产业扶贫开发,并取得了丰硕的扶贫成果.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的扶贫工作也需顺应潮流,借此机会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建设,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3.
为推进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闲村脱贫致富步伐,省政府决定,在前几年开发式扶贫的基础上,2005年又确定355个贫困村实施开发式扶贫。为了解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的基本情况、扶贫资金来源、使用与扶贫成果,辽宁调查总队对1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55个项目村、1775个农户(355个村每村抽选5户)实施了监测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辽宁扶贫资金使用投向合理,效果显著,农民对扶贫开发工程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尤其是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进程档案PPT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为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帮扶对象脱贫进程和充分展示帮扶工作成果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平台。一、突出"严"字抓规范,提升聚力夯落实根据《连云港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基层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赣榆区积极落实全市规范化建设研讨会精神和部署,坚持"实打实的投入,硬碰硬的建  相似文献   

5.
《现代审计》2004,(5):73-73
广安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它作为全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好抓落实,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广安市广安区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实行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并根据《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四川省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尚未彻底脱贫致富的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确定了今后10年我国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审计机关,应当与时俱进、认真学习领会新时期扶贫工作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及时掌握和研究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变化,结合新形势的发展变化,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祝广仁 《人力资源》2001,(11):16-17
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极为重视,是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部署来落实的.今年5月25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下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年--2010年),对今后1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具体的部署,要求各省、市、自治区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8.
党和政府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提出扶贫开发,最终解决和消除贫困的一项举措。但是西部贫困地区深层次矛盾依然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位于陕南地区的汉中市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艰巨。本文从汉中市扶贫现状着手,分析指出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着重从农村金融支持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鲁志民 《活力》2006,(9):10-11
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重点就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出了战略部署。延寿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十弱县”之一,要顺应形势要求,把握机遇,把全县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相似文献   

10.
《辽宁经济统计》2006,(1):42-42
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十五”期间我国农垦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等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国农垦扶贫开发形势仍很严峻,任务极为艰巨。  相似文献   

11.
《西部财会》2006,(7):76-77
安塞县化子坪镇财政所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财政局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县财政工作及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实施稳健财政政策、促进财政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强化财会监督、诚信为民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理清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工作目标和任务,严格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和财务监督检查。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理财、素质兴财”理念,全面提高兴财、理财能力,本着“适应改革、大胆探索、创新实践”的工作思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驾驭政策能力,进一步形成了科学管理、激励竞争、和谐发展和人尽其才的工作格局,全面实现了财政体制改革的稳健实施和基础工作的扎实运行。努力做好了“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两个低保”及扶贫开发、转移支付、工资统发以及退耕还林(草)兑付工作。积极实施部门包扶济困计划,多方筹资,改善包扶村基础设施,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在总结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对扶贫开发做出新部署,提出新时期的扶贫工作要转向以村组为重点,整体推进、综合开发,稳定解决温饱.因此,如何组织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成为一项新课题.为贯彻中央扶贫工作新部署,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西吉县吉强镇酸刺村被确定为的试点村之一.  相似文献   

13.
贫困乡村的发展应该重点抓好──换脑子 建队伍 理路子 抓起步贫困乡村要脱贫致富,加快发展步伐,应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即换脑子、建队伍、理路子、抓起步。首先是换脑子。经济贫困乡村普遍存在三个封闭的特点,即地域封闭、经济封闭、思想封闭。因此,要加快发展,必...  相似文献   

14.
胡景双 《活力》2007,(7):8-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桦南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新农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桦南结合县情实际,扎实开展了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创新发展,形成了整体推进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加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尽快帮助群众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走上脱贫致富、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战略决策。近几年来,我盟各级财政部门在中央关于扶贫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结合我盟实际,把扶贫工作列为财政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来抓,对贫困地区在资金上重点扶持、政策上尽量照顾、工作上热情帮助,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扶持了一批贫困地区,并把重点放在扶持这些地区增强“造血功能”,启动内部经济活力的基础上,使贫困地区的自然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16.
林琳 《管理学家》2020,(1):35-37
自2011年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把扶贫和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结合安徽省脱贫攻坚工作现状,以省农科院科技助力岳西县"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实例进行了浅显分析,并根据长期以来的科技扶贫实践,提出了农业发展帮扶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深化农业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专项资金是党和政府安排用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专项支出,包括支农资金、扶贫资金、水利资金、农田建设资金、退耕还林草资金、预算外农业专用资金、政策性农业专项贷款以及外资运用农业项目的资金等,这些资金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近年来在审计和专项检查中发现,农业专项资金在申报立项、制度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深化农业项目和资金管理,对政府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对农业的宏观决策,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又快又好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7,(7):258-259
面对日益加快的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以及不断走向多元、开放的社会转型,推进扶贫开发、彻底摘掉贫困帽子日益迫切,已成为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作为一项社会公共治理工程,推进扶贫开发,一要靠政策,二要靠市场,必须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与政策机制的宏观调控功能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社会公共治理的"善治"。  相似文献   

19.
辽阳市审计局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常抓不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每年都利用一定时间实行领导干部“五同”制度(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共同研究脱贫致富)。图为扶贫捐赠给农户的山绒羊仅两年的时间已达到了三十多头,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金济滨 《活力》2009,(12):4-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作为长期的历史任务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去年召开的全国扶贫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