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7—2013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公司对外担保的情况,并分析了上市公司当年对外担保对其审计费用和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对外担保的公司会被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且对外担保的规模越大,审计费用也越高;存在高风险担保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相对较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为国有时,其对外担保事项影响审计费用的程度较之非国有企业更大;东部沿海地区上市公司相对于其他地区上市公司,其对外担保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UCINET软件生成上市公司担保网络数据,并研究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发现,当上市公司处在担保网络中时,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大。上市公司参与担保网络的程度越大、担保网络规模越大或者复杂度越高,担保网络中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除了关注上市公司参与担保网络的行为以及网络的形态结构外,审计师还会关注担保网络的质量。担保网络质量越好,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3.
唐松 《企业研究》2008,(4):57-58
自1999年4月“棱光事件”爆发后,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开始日益凸显。近年来,不规范的担保行为成为了困扰上市公司的一大陷阱。在相继被曝光的猴王股份、PT粤金曼、新疆啤酒花、托普系和德隆系等恶性担保事件中,上市公司担保数额达数亿元乃至数十亿元之巨,令人触目惊心。恶性担保不仅影响了上市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以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上市公司担保网络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加入担保网络会显著增加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降低预测准确度,这种负面效应在双向担保、跨省融资担保、长期处于担保网络以及位于担保网络结构洞位置的上市公司中更加明显,而上市公司选择退出担保网络则有效降低了这种负面影响,提高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是担保网络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的一条重要作用路径。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良好的公司治理等内部治理机制与媒体监督、机构投资者治理等外部治理机制均能够有效降低担保网络上市公司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的消极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梳理企业间复杂关系对资本市场信息传递效率的影响,为资本市场各方参与者有效缓解担保网络的消极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04-200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检验了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为以下结论提供了证据:(1)董事会规模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呈U型关系,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在9人左右比较合适;(2)独立董事比例对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影响不显著;(3)持股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发生过度担保行为可能性的大小、对外担保比例均呈负相关关系;(4)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公司,发生过度担保的可能性比较大,发生的对外担保比例也越大;(5)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发生过度担保行为的可能性越小,发生对外担保的比例也越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04—200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舍我国的制度背景,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检验了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为以下结论提供了证据:(1)董事会规模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呈U型关系,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在9人左右比较合适;(2)独立董事比例对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影响不显著;(3)持股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发生过度担保行为可能性的大小、对外担保比例均呈负相关关系;(4)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公司,发生过度担保的可能性比较大,发生的对外担保比例也越大;(5)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发生过度担保行为的可能性越小,发生对外担保的比例也越小。  相似文献   

7.
以2007—2019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上市公司接受关联担保对审计收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接受关联担保行为显著提高了审计收费以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并且担保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从作用机制来看,违规风险与过度负债在关联担保影响审计收费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传导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接受关联担保的上市公司在以后年度被财务重述的概率增加。此外,分析师跟踪具有外部监督作用,关联担保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在分析师跟踪较多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4年上交所工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动机以及存在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的特征的分析,认为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大量为其控股子公司担保与其自身盈利能力不强、上市公司风险比较大有关。提出了应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所带来的风险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几年的担保实践中,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百出,诉讼频繁,官司不断,不规范担保行为日益侵吞上市公司的利润,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不断将上市公司推向亏损、退市甚至破产倒闭的境地,上市公司因担保被拖下水的案例屡见不鲜。一、我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现状及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融资担保本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特殊关系的存在,因此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会互相提供担保或关联担保,且其范围不断扩大,性质也发生了异化。有的甚至进行恶意担保,即将担保作为一种掠夺资金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通过其控股地位,利用上市公司对大股东和关联企业进行巨额贷款担保,将上市公司变为“提款机”。上市公司融资担保通常有两种形式,即关联担保和相互担保。关联担保是大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迫使上市公司为股东及关联企业提供巨额担保;相互担保是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互相提供…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违规担保事项有巨大的潜在风险,而计提、核销担保造成的或有负债,会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可能造成巨额亏损,部分上市公司因担保而涉诉或退市。因此,规避、化解担保风险已迫在眉睫。甚至  相似文献   

12.
担保本是上市公司的一种正常经营行为,可以使公司更方便快捷地获得资金。我国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往往发生在有关联的企业或有潜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我国上市公司向关联公司提供担保,甚至是巨额担保现象普遍,上市公司为此涉及担保诉讼而陷入财务困境。本文针对上市公司关联方担保及其风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上市公司债务担保产生的原因 同一地区上市公司共筑担保圈并不罕见,资本市场上的“上海担保圈”、“福建担保圈”、“深圳捐保圈”早已闻名多时,但与前述三个担保圈相比,“新疆担保圈”无论在金额和上市公司数量上都毫不逊色,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担保现象愈演愈烈,由此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不仅违规担保金额巨大,范围广泛,而且担保圈、担保链形式、对象复杂,地域性特征明显;违规担保信息披露滞后,不披露现象突出。上述问题对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对上市公司担保信息披露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我国上市公司担保信息披露状况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上市公司越来越频繁地涉及因担保引起的诉讼案件中,最终成为经济担保的牺牲者。本文首先阐述了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基本类型,然后在分析了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上市公司担保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上市公司担保的特点、风险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近来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进行了统计特征分析,总结出了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的特点,并且探讨了上市公司的担保风险,最后提出了防范上市公司担保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担保控制失败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的担保控制问题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问题之一。2004年上市公司的担保问题依然严峻。本文从已披露的2004年的半年报情况总结了上市公司担保依然存在的问题及其担保控制失败的内外部动因,并提出了彻底治理上市公司担保问题的三维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柴静 《集团经济研究》2007,(17):202-203
担保,作为上市公司的一种经营行为,是社会正常的经济现象,曾为上市公司方便、快捷地获得银行资金以及为金融机构利益的保障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因为涉及对外担保诉讼而陷入财务困境,屡见不鲜.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及其风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前,企业向银行贷款,通常都必须提供担保或资产抵押,而用于抵押的资产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上市公司为了融资贷款的方便,便采用担保的方式。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是指上市公司为本公司以外的其它企业、单位的贷款所提供的直接或间接担保。随着担保圈中名目繁多、金额巨大的各类对外担保的到期,对外担保的风险也将逐渐显现。担保链或担保圈中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试析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及涉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群 《财会月刊》2006,(1):66-67
上市公司融资担保本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特殊关系的存在,因此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会互相提供担保或关联担保,且其范围不断扩大,性质也发生了异化。有的甚至进行恶意担保,即将担保作为一种掠夺资金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通过其控股地位,利用上市公司对大股东和关联企业进行巨额贷款担保,将上市公司变为“提款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