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玉 《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1):242-243,246
家族企业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在我国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家族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其内部治理机制一直被众多学者所关注。家族企业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其优势不可小觑,然而在中国经济深化改革的今天,家族式的治理模式是否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呢?近几年来,很多家族企业为了谋求企业发展,选择实施"去家族化",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文章以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为例,梳理了其家族企业发展历程和大股东控制权争夺过程,尝试探析家族企业现存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日,黄光裕与陈晓之间的国美控制权争夺事件纷纷扰扰,吸引了大量眼球。抛开经营理念与个人恩怨不论,国美控制权争夺事件背后暴露的其实是家族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公司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家族企业引入机构投资者是其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以往研究大多认为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能够缓解代理问题,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本文通过对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案例的分析,发现在股权制衡下,机构投资者为改善企业的治理状况而采用引入战略投资者、更换管理团队、驱逐创始人股东等手段,却因为无法获得家族企业社会资本的支持而无法有效发挥治理效应。本文认为,在我国家族企业中,股权制衡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与家族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容易引发控制权争夺;由于我国家族企业中存在的社会资本控制链,机构投资者发挥其治理效应仍存在困难;应注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保护外部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4.
从国美事件谈中国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国美电器前董事长黄光裕和现任董事长陈晓在争夺国美控制权的过程中,出演了一部业内罕见的商战片.争夺在创始人兼大股东黄光裕和职业经理人陈晓之间展开.文章针时在控制权争夺中所涉及的股东大会与董事会权利的分配、大股东在公司的地位以及职业经理人的角色等有关公司治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家族企业和中国普遍意义上的公司治理得出相关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根据美国一所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显示.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96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可见.“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衰败”.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富不过三代”都像是一道难以打破的咒语。根本原因在于,创始人的第二代.在商业敏锐度和敬业度方面.往往与其父辈不可同日而语;而第三代接手时.家族成员之间的权力、利益争夺将变得更为纠缠不清,以至于企业的发展被搁浅。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有的家族企业能长盛不衰.而有的却只能勉强维持甚至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6.
尽管目前笔者还不能对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的未来发展趋势下定论,但争夺各方都是在遵守既有的公司法框架,各自博弈和争取利益形成的一个理性的局面。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从家族企业向公众企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7.
目前,家族企业是倍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不过,很多研究还停留在家族企业利弊问题的探讨上。事实上,家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回答的是家族企业如何发展的问题,而不是家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问题。本文对中美两国的家族企业作了一些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家族企业社会化的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家族企业管理结构的若干建议,指出家族企业逐步社会化是家族企业的一种必然趋势,并提出家族企业社会化的4个起点。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的两面性是指家族企业具备着其它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又存在非家族企业不具解决家族企业两面性的问题。要实现家族企业存续发展,必须引进外脑和外力。实现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从代理理论视角研究国际多角化的动机以及企业所面临的代理成本,探讨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多角化绩效。研究表明:家族企业的利益一致效果大于权力巩固效果则家族企业国际多角化绩效比非家族企业好;反之,若家族企业的权力巩固效果大于利益一致效果,则非家族企业国际多角化绩效比家族企业好。研究结果还显示:在家庭企业的利益一致效果大于权力巩固效果的背景下,无论金融稳定期或是金融危机期,家族企业的国际多角化绩效皆比非家族企业佳,故家族企业仍然为一种较有效率的组织型态。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珑 《价值工程》2009,28(12):128-131
论文运用对比方法,探讨了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研究;指出了家族企业内部控制实际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加强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的建议。提高家族企业的运营技能,是家族企业研究的最终目的,以促进中国家族企业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家族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面临着企业规模扩大、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家族企业文化的创新既是家族企业文化自身的本质诉求是家族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家族企业应对知识经济、全球化等国内外竟争的要求。本文从家族企业文化现状、制定创新目标和方案、实施企业文化创新及文化评价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创新机理,提出通过家族企业价值观创新、家族企业愿景和使命创新、家族企业精神创新、家族企业制度创新、家族企业行为文化创新、家族企业物质文化创新、家族企业形象创新等措施促进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创新,指导我国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3.
华人社会盛行的诸子析产制是代际传承中分裂家族和家族企业的根本原因吗?本文通过剖析香港新鸿基地产控制权争夺事件的案例发现,在代际传承过程中分离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集中配置剩余控制权并未根本解决上述问题,原因在于这种产权安排造成了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不对称,甚至控制权反向控制剩余控制权的情况,在代际传承导致家族原有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14.
张红 《西部财会》2007,(10):50-52
家族企业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但在生命周期上却有着"富不过三代"的延续规律,在我国,家族企业的寿命则更短。分析家族企业的先天优势,指出家族企业存在的人才瓶颈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在缺陷,从实践和理论角度对家族企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讨,能够为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开拓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范围内,家族企业的比例高达65-80%。在美国,90%的企业是家族企业,世界500强中的美国企业,35%是家族企业。目前中国内地有150万家民营企业,80%以上是家族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族企业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逐步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1990-2012年1 033家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作为样本,研究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控制权比例的影响因素,认为其受到家族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规模、家族企业存续时间以及家族企业企业化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家族企业以企业所有权的家族所有为基本特征,这是家族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家族经营则属于家族企业在特定阶段的一种经营模式选择,而非存续的必要条件。家族所有和家族经营的统一不是家族企业发展的最优选择,家族企业最终会演化为公众企业。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的两面性是指家族企业具备着其它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又存在非家族企业不具解决家族企业两面性的问题。要实现家族企业存续发展,必须引进外脑和外力。实现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韩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企业是世界各国或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本文从中国家族企业治理现状出发,重点分析韩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并通过对比,找出了有益于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私营企业90%以上是家族企业,近年来,家族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但与国外家族企业相比还比较弱小.一些从创业期进入成长期的家族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的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族企业领导者的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