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违规挂靠,福兮?祸兮?》,在了解《企业变相挂靠行为的弊端》和《资质挂靠行为的法律责任》之后,我们《剑指资质管理的误区》并《铸盾防患于未然》。在《转动企业资质管理的魔方》之时,我们看清了《企业资质管理谁唱主角》。《以全新的财富观经营挂靠》是否是《资质管理的新思路》?■建筑业企业资质挂靠问题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是严格禁止的。但在现实中,挂靠现象比比皆是。挂靠成了建筑市场潜规则,业内人士对此心照不宣,很少有人点破它。一边是法规的严厉禁止,一边是实践中的司空见惯,是施工企业无视法规、公然向法规挑战?■挂靠也绝非…  相似文献   

2.
滋养挂靠现象的土壤 行业准入的要求.资质是建筑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有资质才可得天下,无资质则寸步难行.本来仅仅是作为促进企业发展和代表承接工程级别的建筑企业资质,在激烈的竞争与利益的驱使下,荣升为价值载体,甚至变为交易的商品,其本质上的改变是挂靠现象产生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所谓挂靠简单地说就是以其它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业务。《建筑法》第二十六条明确指出“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以任何形式用其它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它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可见挂靠行为在《建筑法》中是明令禁止的,也就是说挂靠行为是违法的。而事实上,挂靠不但存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对此,建设主管部门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制止、查处挂靠行为,但结果往往禁而不止,查而不绝。那以,挂靠为什么会顽…  相似文献   

4.
《施工企业管理》2006,(2):17-17
江西:下大力专项整治资质挂靠行为;广东:一经发现挂靠经营坚决取缔;绍兴:项目经理乱挂靠取消中标资格;义乌:严查工程挂靠三干部受党纪处分;甘肃:借用或挂靠他人资质投标中了白中;  相似文献   

5.
"挂靠"是一种高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挂靠的本质与效率 挂靠的含义与现状 什么是挂靠?业界公认的对挂靠的认识是:挂靠施工是指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或资质低的实际施工人(即挂靠人)借用有资质或资质高的施工企业(被挂靠人)的名义承揽工程并向其交纳管理费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6.
江西:下大力专项整治资质挂靠行为为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江西省针对目前建筑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整治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行为,招标代理、造价咨询中介机构的行为。此次整治中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界定挂靠转包如违法分包行为,以资质管理和市场准入为手段,加大查处力度。对发生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依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做出严肃处理。广东:一经发现挂靠经营坚决取缔建筑市场开放后,全国各地建筑企业涌向广东,同时也带来问题重重:不少企业拿着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到该省靠给施工队挂靠收取管理费过日子。广东省建…  相似文献   

7.
■违规挂靠,见怪不怪多如毛■违规挂靠,祸福游移一瞬间■违规挂靠,追根刨底溯源头■违规挂靠,决非“一禁”能“百了”挂靠,是改革开放以来,神州大地上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它几乎遍布各行各业,工业、农业、商业、文化产业,挂靠现象无所不有。当然,建筑业也不例外。挂靠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这一种经营模式,是明令禁止的。《建筑法》第26条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公…  相似文献   

8.
建筑企业挂靠经营一般是指以赢利为目的,没有相应建筑资质或建筑资质较低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自然人以其他有相应建筑资质或建筑资质较高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承揽施工工程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建筑企业挂靠经营一般是指以赢利为目的,没有相应建筑资质或建筑资质较低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自然人以其他有相应建筑资质或建筑资质较高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承揽施工工程的行为。挂靠经营的手段一般表现为:挂靠者通过借用或租用被挂靠者的企业名称、企业公章、企业账户、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合同文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从1984年开始推行注册管理,到1989年《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出台,再到2001年《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颁布,以及2007年新《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施行,资质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在引导工程建设行业健康发展,维持建筑市场秩序稳定,促进施工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串通投标罪的主体是招标人和投标人,但是,在投标人是挂靠、借用资质情形下,尤其是自然人挂靠、借用多家单位的资质情形下,串通投标罪中犯罪主体的认定,即投标人的认定,须结合被挂靠的单位是否知情并故意为之等具体情况,并结合刑事法律与招标投标法律的相关规定,详细分析。本文结合相关案例,予以层层剖析,以供参考、适用、指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挂靠”已成为工程建设行业一个公开的秘密,历来广受诟病,却又积重难返。尽管建设管理相关部门颁发了针对工程挂靠的若干政策法规,整顿治理工作也在持续开展,~定时期内也对挂靠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整体来看,行业挂靠乱象并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甚至在部分领域、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各种“升级版”挂靠,形式更加隐蔽,危害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3.
我部1995年10月以第48号令颁发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资质管理规定》)。各地区、各有关部(总公司)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据此开展了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审查的换发证书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基本结束。为了进一步做好资质管理工作,使其在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企业承包行为,促进企业实现“两个转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就贯彻实施《资质管理规定》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严格审批成立新的建筑业企业。 鉴于目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增长过快,施工力量已远远大于建设任务的现状,今后要加强对队伍发展的宏观调控,严格资质审批。特别是对新成立的建筑业企业和非建筑业企业从事建筑经营活动的资质审  相似文献   

14.
在2001年7月开始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改革中,施工企业在削枝强干 ,大而强、小而专的指导思想下,按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要求和标准,根据企业的业绩和实力,有选择地进行了资质就位。到2002年7月1日为止,全国共有3000余家施工企业取得了一级总承包及其以上的资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筑市场秩序混乱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一个普遍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为建设领域中的工程挂靠行为.工程挂靠行为不仅严重干扰建筑市场正常秩序,而且给施工质量带来了诸多隐患,是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一大根源,也是建设领域产生腐败的温床.建设工程挂靠行为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笔者主要从法律视角出发,对挂靠的成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借照挂靠现象在建筑市场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因为挂靠经营虽为法律法规明文禁止,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具备与建筑项目的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但是掌握了一定社会关系资源的企业或个体,甚至非法包工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利用有资质或高等级资质的单位名义承  相似文献   

17.
建筑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营销是建筑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贯彻落实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建筑业企业如何就位新的资质,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是摆在建筑业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对建筑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营销谈几点粗浅看法,以期对建筑业企业新资质就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这5部分、23条、5400字的《意见》,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建筑企业该做些什么?从《意见》中我们能看到什么?市场化。让市场配置资源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之一,《意见》把建筑行业如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放在显著位置,这些措施包括:统一国内市场,消除区域和行业的进入壁垒;淡化建筑企业资质,使行业的竞争转向能力竞争而非资质竞争。  相似文献   

19.
故意隐瞒合同相关重要事实,谁毁了谁?资质被吊销,明天的明天你也要去挂靠吗?发生问题,想到挂靠单位拂手而去的后果吗?法律不相信眼泪,能将堡垒攻破的只有自己!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大胆地提出让资质挂靠名正言顺地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大胆地分工协作,在共生共荣的市场环境下常态地运行。发表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