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牌》2019,(12)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逐渐进入消费型社会,到2003年基本向消费社会跨进,在从以卖方市场为主到以买方市场为主的转变,我国的电视节目也发生了改变,以春晚为例,从家国情怀的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到偶像明星的使用,春晚也在做出积极相应的改变,本文将以春晚为例展开讲述,消费社会下电视节目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消费是现代社会普遍的状态,物体系的意义功能越来越显著,其结果是消费变成了全社会系统的浪费,同时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陷入鲍德里亚所言的收入、购买奢侈品和超工作量的疯狂的恶性循环中。  相似文献   

3.
巴晶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149-150
鲍德里亚被誉为后现代理论大师,其学术思想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仅针对其《消费社会》,对鲍德里亚早期的学术观点做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5,(6)
波德里亚(也曾译为鲍德里亚)是当代富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人物,也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代表性人物。受结构主义之父索绪尔影响,波德里亚认为人们对物的消费实质上是对物背后所承载符号意义的消费。在他的著作《消费社会》一书透过对符号价值的讨论,说明当代消费文化的基础已不局限于需求之上,强调消费背后的符号逻辑,取代以往的使用与交换价值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在波德里亚的消费观中,每一种商品都抽象为一种符号,成为被购买与消费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张广田 《商》2016,(4):152+151
《黄河边的中国》是作者曹锦清于1995年5月至11月在河南农村做社会调查后写出的一篇专注,文章中关注的一个方面就是农村消费的变化,作者简单分析了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变化的原因,以及对农村消费发展做了简单的推断,本文以《黄河边的中国》中与消费相关的文本为材料,从消费社会学,消费心理学,农村社会学以及国家向国政策的角度对农村消费进行了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农村消费特点的社会学分析,从而为在中国社会急速转型、消费主义大行其道以及互联网革命和国家推动形成消费型社会时代背景下,对农村消费的变化和趋势做出分析,为引导农村理性、健康消费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哲理视角分析了《人的命运》一书的写作动机及人物特征,以他者角度描述了发生在中国19世纪20年代的革命,并由此寻找那远在他方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有很多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大众消费社会的研究.近年,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大众消费社会进行研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平野隆有关日本大众消费社会和零售业变迁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消费者行为以及中日超级市场的发展与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进而探讨中国零售业的发展与大众消费社会形成.  相似文献   

8.
当代时尚消费中社会推动力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尚消费在当今社会发展如火如荼,其推动力量是复杂的,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当下实际分析促进时尚消费的各种社会推动力量,包括消费社会的来临、追求经济增长、限制消费的观念的边缘化、个体自我实现的愿望空前强烈、大众传媒的促进以及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9.
汪旖旎  魏东 《中国市场》2012,(27):65-66,108
农村居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其消费需求的增长和结构变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利用其2010年的农村人均消费构成8个变量的具体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实证分析了山东省17个地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地区差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调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均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楚门的世界>与<海上钢琴师>两部电影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在带给观众欢笑与泪水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所生存世界的强烈反思.影片中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对理想的追求、爱情的向往以及命运的抉择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对人生价值的思索,带给我们深深地启迪.  相似文献   

11.
斯满红 《消费导刊》2009,(15):29-29
本文论述了影响消费模式的多种社会因素,认为只有科学认识消费模式的社会影响因素,才能科学地解读消费模式并规划未来的合理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2.
确定选题的过程,就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线索中存在的新闻价值进行评价、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在理论中,新闻选题需要秉持真实客观的原则,但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媒体定位和新闻类型的不同,具体的选题标准也存在差异.社会新闻的选题策略在具体操作中与一般新闻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本文以《南方周末》封面报道的选题策略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通过实地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在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进行大学生月消费情况调查,并分别采用描述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大学生总体的生活费均值在564.6元~604.4元之间,其中月平均饮食费用约为387.8元。最后对于大学生理性消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邓飞 《消费导刊》2012,(5):13-13,15
时尚消费作为消费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成为体现个人特征和社会阶层的一种符号。在消费浪潮的冲击下,时尚消费被逐渐扭曲和异化,并对人的发展造成了一种限制和束缚,在这种情况下,对时尚和时尚消费的正确引导变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消费文化的社会空间--以晚清广州的酒楼消费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建国 《消费经济》2004,20(4):43-47
晚清广州地区酒楼消费开始兴起。酒楼作为一种公共消费场所,它在促进消费文化的发展、传播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制度的特点。正是在这些层面上,本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感知风险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消费者网络消费时,感知风险能够直接影响消费者决策。基于此,借鉴国内外理论资料的基础上对消费者网络消费感知风险进行研究。并以滴滴打车和黑车的校园市场为例,研究各种未知的感知风险对大学生出行决策的影响。针对感知风险的构成因素提出假设,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应用SPSS统计软件,用描述性分析、信度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都能够得到来自家庭、国家、学校、社会的经济支持,但其真正的消费能力却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家庭支持越多、学习成绩越优秀、申请的资助类型越多、学生越独立自强,则消费能力越强。尽管高校贫困生有提高消费水平的渴望,但他们保持着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储蓄需求依然大于消费需求,其消费行为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也较小。  相似文献   

19.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一书是人类学家阎云翔于1991年起先后两次到黑龙江省下岬村进行的关于礼物馈赠的田野调查民族志。本文旨在以《礼物的流动》的基础上,一方面对于人类学视野下的礼物馈赠理论进行粗略的回顾,同时另一方面浅析在以关系、人情、权力与威望为基础的中国本土社会结构下的对于礼物馈赠新的含义以及相关反思。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