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赵强 《中国电信建设》1999,11(4):18-19,22
随著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国内计算机拥有量的增加、多媒体通信网的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将会有更多的计算机用户成为多媒体通信网的用户,尤其是在未来的多媒体通信网上,当业务种类投大丰富、高速的用户数据传输、安全的数据保密、骨干网交换能力极大提高之后,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此时上网用户的年递增率约为150%,到了2.000年,我国的多媒体通信网的用户将会达到160万户,这样庞大的用户群,无疑为我国建设多媒体宽带通信网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发展智能网的必要性 所谓智能网是一个能快速、方便、灵活、经济、有效地生成和实现各种新业务的体系,是在原有通信网基础上为提供增值业务而设置的网络结构,并非单独建立的网。灵活性和开放性是智能网概念的主要特征。 发展智能网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通信网建立之初主要考虑的是电话通信业务。交换系统采用程控交换机后,可以提供许多新的业务,令人耳目一新。但是随着技术和业务的不断发展,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主要有;(1)引入新业务周期长,速度慢;(2)交换机种类繁多,软件修改量大;(3)装入新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发展数据通信及电信增值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利用率低,计算机终端封闭运营较普遍,联网通信和网络用户普及较难。其重要制约因素就是网络资源贫乏,数据库服务业落后,用户能够共享的联机数据库甚少,计算机通信的先进功能及网络效益难以发挥。加快我国数据通信网络的建设,适应国家经济信息网络及计算机网络用户需求,尽快发展我国的联机数据库产业是当务之急。 我国经济信息网由信息资源网和信息通信网组成。信息资源网是指各相关经济信息提供部门和使用部门建立的各种数据库、信息中心和信息应用系统;信息通信网则是在国家公用电话网基础上通过  相似文献   

4.
七号信令是一种适用于数字通信网的公共信道信令。它与目前我国电话网中主要采用的随路信令相比具有接续速度快、效率高、功能强、设备成本低等优点,更重要的是七号信令网还是移动通信网、综合业务数字网和智能网等电信的支撑网,它的建成为公用通信网中引入各种新业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随着光通信技术在电信网中的大规模应用,光纤通信已作为主要传输手段进入用户接入网,从而带动了网络控制系统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高速发展。 高速发展的现代通信网要求能够快捷、经济地为用户提供信道和各种业务,最终实现实时控制和按需配给。 传统的PDH在通信网的发展中逐渐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来,我国电信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在庞大的现役通信网引入个性化、智能化新业务,则会牵一发动全身,成为业务实施和网络发展的最大难题,传统网络向 NGN/3G 融合也就变成了一个美好的愿望。问题的关键是先前没有发现既独立于又能利用现有网还能面向未来发展的突破性技术。粱江公司发明的信令引擎 SigEngine 技术成功破解了这一网络发展难题。该技术将处理器和分散式逻辑数据库技术有机应用于通信网,巧妙利用七号信令网的消息传递能力和内在的高可靠性特征,突破了传统交换和智能网技术的局限,既能独立于现网实施用户业务鉴权、详单计费、号码升位、号码携带、统筹放号、统一管理和大网的安全业务建设,又具备 NGN 子数据库和 HLR 的全部接口和特征,有效解决了投资与效益、技术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一、城域网的内涵,特征与面临的挑战 从历史上看,城域网(MAN)最初产生于局域网互连和数据新业务发展的需要,以后随着形势的变化逐渐发展成为各类不同背景新兴运营公司的区域性多业务通信网,传统电信运营公司也开始在其相应的局间中继网范围大量建设类似的多业务区域性通信网。近来城域网已经成为社会和业界关注的热点和竞  相似文献   

8.
热点报道     
中国电信总局今年明显加快服务于信息产业的电信高层网建设,国家公用电信网的三大支撑网(同步网、7号信令网、电信管理网)和三大新业务网(窄带ISDN网、智能业务网、多媒体通信网)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今年内将基本建成,其规模和容量可满足本世纪业务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9.
1.发展数字集群共用网的必要性 移动通信网可分为公众移动通信网与专业移动通信网两大领域。 公众网是由公用电信企业投资建设,面向整个社会,以公众用户为服务对象的。其目的是为广大用户提供满意的电信服务,亦即向用户提供电信业务这类“商品”,这是一种市场行为,应重视经济性,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以来,随着公共电信通信网的不断完善,交换、传输设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业务需求的多样化的矛盾越来越集中在通信网中业务节点与用户之间的部分。 一、接入网的定义 1995年通过的ITUG.902技术标准中,提出接入网的定义。  相似文献   

11.
移动通信自从1987年在我国开通运营以来,一直以超过100%年增长率高速发展,中国电信经过十年发展(到1997年7月17日)用户达到1000万,又用了一年零一个月(到1998年8月18日)用户达到2000万,预计今年6月底中国电信移动电话用户将突破3000万。目前中国电信已建成了以GSM为主流、技术日臻完善、规模日趋庞大、结构比较合理、覆盖相当良好、效益尤为突出的全球第三大移动通信网(GSM网全球第一)。截止到1998年底,中国电信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2340万,GSM网已覆盖了全国97.6%的地市(330个)、95.6%的县市(2000个),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开通了自动漫游业务。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电信网已经历了百年演变,从最早的电报网、电话网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通信网和因特网,每一次历史演变都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当前公用电信网面临的因特网、计算机、通信网及三网(通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融合业务市场的挑战,中国电信网络将迅速向信息网过渡。这次变革呈现出的电信业务市场全球化、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信建设》1999,11(4):68-69
中国的敷据通信有惊人的发展,到去年年底中国的因特网上网计算机达74.7万台,上网用户达到210万。困特网的快速延伸,加上多媒体通信网的建设,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综合数据通信平台,可在各种领域开展快速有效的信息服务。由于因特网的迅速推广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对数据通信和增值业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用户已开始由传统的语音业务,向多种数据业务并由窄带向宽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晋平 《中国电信建设》1999,11(4):10-11,14
随著因特网(Internet)及多媒体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建立我国自己的多媒体通信网络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亦称169网,(这是因为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的特服接入号码为169),是由邮电部门投资经营,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充分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的网络资源组建的多媒体通信业务网,该网络本著技术起点高,业务功能全,易于扩充、方便使用、管理有序、安全可靠的原则,成为一个面向21世纪的邮电新业务的网络,一个国家级的公众信息网。  相似文献   

15.
赵晓明 《当代通信》2006,13(8):31-33
网络融合的概念和技术是当今大家议论的热门话题。网络融合大致可分两个层面:一是通信领域中固定和移动网络的融合即业界提出的FMG概念,第二才是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最具代表性的如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络的三网融合。这也是信息网络融合的最终目标。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IP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和宽带通信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个亿,宽带用户已超5300万。在互联网和宽带通信网上的业务,视频会议、电子商务、互动游戏、视频点播等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互联网和宽带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电视(IPTV),IPTV是互联网业务和传统电视业务融合产生的新业务,它的兴起将电信网和广电网的融合推动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6.
根据信息产业部有关文件精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日前宣布将于今年6月30日前,逐步停止模拟电话网客户的国际、国内漫游,并于今年12月31日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我国移动通信网将随着模拟网的关闭全面转为数字化运营,约250.9万模拟移动通信网用户将在中国移动的妥善安排下告别这个已过时的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17.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电信的电话网容量已突破一亿门,成为规模容量居世界第二位的电话通信网,同时我国县以上城市全部实现传输数字化,电话交换程控化。为了充分发挥我国如此庞大的电话网的作用,提供更多更好的新业务奉献给社会和广大用户,中国电信以现有电话网为基础,在大力发展智能电话业务(300号,600号,800号)和中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加快,社会对信息需要的形式正从由单一的语音向文字、图像、数据等多种形式拓展,高速、宽带正成为数据通信网的新要求,而传统的数据通信网受技术等的限制,难以满足目前用户的要求。为此,原邮电部近年来加快建设宽带公用帧中继业务骨干网(CHINAFRM),以适应用户对高速宽带通信业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移动运营商所推出的诸多数据业务中,手机电视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它被业界公认为是未来3G最有发展前景的新业务之一。随着手机电视的不断发展,必将促进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产业的全面合作,从而使我国的“三网合一”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结合,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并越来越发挥主导作用。作为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支撑信息产业的现代电信网已经历了百年演变,从最早的电报网、电话网过渡到现在的宽带多媒体网,每一次历史演变都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当前公用电信网面临的因特网、计算机通信网及三网(通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融合业务市场的挑战,将是中国电信网络经过超常大发展后,迅速向信息网过渡的一次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