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金属资源再生产业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为规范废金属拆解行业,从2007年开始,市、区两级政府对拆解行业实施腾笼换鸟,将位于路桥峰江的台州金属再生产业整体东迁至三山涂围垦区。随着台州金属再生产业的"东迁提升",该产业实现了从手工作业到先进技术,从定点企业加工到归场基地生产、从单纯的原材料拆解到下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正在开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走进巨东机械加工车间,自动化的定子破碎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呈加快推进态势,全市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20个,年工业总产值超3千亿元,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已占到台州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台州医化、黄岩模具、温岭泵与电机、路桥再生金属资源、临海休闲用品5个产业集群先后列入浙江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  相似文献   

3.
资源短缺与环境压力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约束条件.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充分对比分析国内外资源再生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从市场和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市场化发展模式的构想.为科学发展我国的资源再生产业提供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台州经济开发区是台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台州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目前产业基础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未来发展的定位、布局和选择,为全面推进台州经济开发区工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指导台州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京作为国家第二批批复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成立了北京再生资源绿色产业联盟。该联盟为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建设提供咨询服务支持;为制定完善本市废弃资源回收、再生利用等产业发展提供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等咨询和建议;为废弃资源回收、再利用行业企业提供沟通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迫切要求,我国再生金属产业规模正不断发展壮大,产量迅速增长,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在世界再生金属产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为使广大企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的技术与市场的发展脉络与走向,《资源再生》杂志社现推出《中国再生铝的技术与市场》和《中国再生铜的技术与市场》技术论文集。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陶庄镇再生金属产业园,作为省级废旧金属利用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项目的再生金属产业园,一期工程300亩土地围填进展顺利,预计2012年上半年完工。以再生金属产业园建设为抓手,陶庄再生资源产业欲"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9.
路桥区近年来不断加大主导产业扶持力度,初步形成了汽摩配、机电、再生金属资源、新型建材和塑模等五大产业集群雏形,但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发展的后劲,进而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第十四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国际再生金属展览交易会新闻发布会近日举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在会上分析了2014年以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运行情况及今后的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更加显著。中国的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的背景下如何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正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文章从台州的区域经济特点出发,选择台州模具产业集群园区作为重点解剖对象,从多个视角分析集群产业园区对增强集群创新能力的作用。基于台州产业集群的特点,要注重台州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及集群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2.
肖亮  杨勇攀 《特区经济》2012,(3):229-231
有色及稀贵金属作为战略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攀枝花有色及稀贵金属产业还处于成长阶段,攀枝花实施"6+2"产业发展战略,打造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壮大有色及稀贵金属产业是重要的战略支撑。本文在总结攀枝花市有色及稀贵金属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以镍合金、铝合金加工和镁、铬、钴、钪、镓等稀贵金属资源循环回收加工为发展重点,通过促进产业聚集,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手段,推进攀枝花市有色及稀贵金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尹强 《特区经济》2007,225(10):57-60
产业集群是地理位置上集中的某一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和机构基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而形成的聚集体。当今世界,产业集群的成长构成区域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主旋律,集群经济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力量。产业集群这种经济发展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区域,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本文通过对泰州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指出:要着重围绕培育十大产业集群、打造四大产业基地,从发展战略选择、政府行为选择、企业行为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培育和提升泰州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蕾 《科技和产业》2019,19(8):49-53
梳理国内外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情况,从产业规模、重点企业、产业链、培养方向等角度剖析了泰州市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的现状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临港产业是当今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临港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国际产业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在全面把握临港产业概念的基础上,从产业转移效应、要素流动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三方面,深入分析了FDI对临港产业集聚影响的传导机制,为港口城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卢润德  王倩 《特区经济》2010,(12):208-209
信息产业是新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突出体现。广西要抓住北部湾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发展信息产业,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文章从产业链构建角度,分析了广西信息产业产业链情况,结合广西信息产业最新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信息产业产业链集群模型。  相似文献   

17.
金花 《特区经济》2011,(12):119-121
对国内外高技术开发区的基本规律与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国内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即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要表现在:注重以先进理念引领规划编制工作;政府统一调控土地市场与开发管理;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口和产业集聚;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并注重完善环境;以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未来发展的启示有:加突显城区功能和发展定位;更加突出产业集聚和支撑力度;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更加注重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更加突出国际化和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良好互动,既有利于我国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又可以为城镇化发展构筑产业支撑。文章通过梳理产业与城镇化的关系,构建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互动的"推力—引力—扩散力"模型,并通过对"十一五"以来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计量检验分析了区域产业转移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产业转移对提高我国城镇化率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作用明显,但是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却未带来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要通过积极推进产城融合、理性承接产业转移、构筑互动平台、提高城镇化质量等途径实现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9.
陈建东 《科技和产业》2012,12(2):132-137
城市品牌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要素。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株洲市城市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根据株洲市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城市特色,笔者将株洲市定位为"动力之都",并从营销推广、产业发展等角度提出了株洲城市品牌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振超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8):27-31
我国煤炭工业城市既需要为国家能源需求提供产品,也需要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路径,而低碳经济是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可以有效解决煤炭工业城市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和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发展难题。文章以典型煤炭工业城市——淮南为例,在分析我国传统煤炭工业城市经济结构特征和传统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煤炭工业城市特点的低碳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