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人都投身投资生财行列,然而,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往往见到哪种投资方式赚钱快、赚钱多,其他人都在积极投资,就头脑一热,“趋炎附势”,见“热”而上,也跟着去投资,而对于其它“冷门”投资渠道,则每每不屑一顾。这种避“热”就“冷”的投资行为其实并不明智,多例投资实践证明,头脑发热搞投资,不但生不了财,而且往往还会因投资失误铸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修订后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中的部分权益投资移到了金融资产中,其后续计量适用公允值,这种新旧准则的变化导致权益投资后续计量方法转换复杂性和难度性大大提升.长期股权投资是投资企业为了与被投资企业达成一定的合作关系,并从中获得利润的行为,投资企业在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投资后,将获得被投资企业的权益上的金融资产.在长期股权投资中核算的难点就是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正确处理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决定着企业利益和发展前景.本文将针对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展开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4.
张锐 《国际市场》2003,(7):57-57
美国的年轻人.一般都很会理财.具有很强的投资理念。他们说.把铁存在银行里.利息很低.增值太少太慢.不台算。他们参加工作之后,一旦开始挣钱,就着手考虑一个有利可图的投资计划;据观察.美国年轻人初期的投资方向主要有三个:买房子.买保险和买股票。  相似文献   

5.
受益于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成为全球最具投资价值之地。闻风而至的不只是国际上的大PE、名VC,一些科技企业巨头也纷纷涉足私募股权投资业务。本期"走进最受科技型企业关注创投机构系列"报道将关注科技公司旗下投资公司,为你揭开此类投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6.
严西 《大经贸》2004,(10):22-23
中国2000年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标志着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从"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今年9月在厦门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作为中国促进跨国投资的重要窗口,首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设立了"一对一,面对面"的项目对接会。同时,中国的整体投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投资者提供的服务愈益到位,中国正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地区之一。中国企业"走出去"优势明显商务部亚洲司的王其辉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竞争优势作了深刻分析。他认为,一是大中型公司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英国著名的跨国公司问题研究专家约翰·H·邓宁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国际化经营,有效吸收和利用国际上的资金,瑞典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向外投资和扩展后,80年代后期,对国内政策和经济法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如:取消外汇管制;经济决策权下放和私营化,使得经济自由度处于西方国家前列,特别是在银行金融业、电讯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等领域:1991年的税制改革将公司所得税降至28%,取消外资在瑞典企业中的比例限制等等。如今的瑞典已对外资实行了“国民待遇”原则,  相似文献   

8.
张为付 《国际贸易》2008,(10):51-57
与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近年来“金砖四国”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取得较大的成功,并且具有其不同的特点,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金砖四国”的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占国内固定投资比重、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绩效指数、潜力指数、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指数、签署国际双边投资优惠协议数量、双边税收优惠协议数量等指标比较,发现中国、俄罗斯是四国中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开放度高于巴西和印度两国,这对于中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黎静 《大经贸》2003,(9):44-46
一句话的触动,王君文成为专业招商人.十一年内两次选择,王君文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创建了联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深港通"的正式开通,完全打开了内地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通道,也为内地投资者进行对外投资提供了新契机.有大量文献研究"深港通"的运行机制与信号意义,但很少有文献从实务角度对"深港通"带来的对外投资机遇以及如何把握这种机遇进行研究.基于"深港通"视角,梳理"深港通"为内地投资者对外投资带来的机遇,具体分析对外投资思路,对内地投资者合理运用资金进行对外价值投资具有实践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既要实现一部分过热行业的软着陆,同时更要大力促使一些急需发展但目前还较“冷”的行业起飞,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12.
巫燕玲 《大经贸》2003,(1):60-61
2002年末,广东省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宋晓军得到了马士基(中国)物流有限公司要求进一步考察深圳、东莞的消息.  相似文献   

13.
解开民营经济发展的"束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经济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过去20年中它使得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改变了面貌. 虽然中国从1982年以来三次修改宪法,提高了民营经济的地位,至今民营经济仍然得不到与其他经济成分同样的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跨国"新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厚媛 《大经贸》2002,(1):40-42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主体,不仅在创造就业和吸纳科技成果方面如此,而且在国际合作方面潜力巨大.我国加入WTO,既给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挑战,又使中小企业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中小企业如何直面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的进程,趋利避害,通过开展跨国投资合作促进发展,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17.
范莉 《国际市场》2003,(4):56-56
2003年,金价扑朔迷离 年初,不少专家预测金价将大涨,依据是2003年国际形势不容乐观,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威胁的升级,恐怖主义者袭击的潜在危险增加,石油供应的不稳定等等,尤其是美伊战争的悬念将会不断推动金价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18.
陈茹 《大经贸》2004,(9):70-71
在兵库县,除了科龙集团曾经设立研究所外,广东就基本没有其他项目。与广东不同的是,上海企业在兵库的投资风生水起。我们希望在日本一个重要的城市再设计一个营销机构  相似文献   

19.
位于南亚次大陆南端的斯里兰卡,风景秀丽,终年如夏,被世人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  相似文献   

20.
几千年持续未断的文化传承,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巨额的文化贸易逆差,也一直是中国贸易抹不去的痛楚。中国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却在“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原因何在?文化产业何时不再是中国贸易的“短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